周兰姝, 李树贞, 姜安丽[1]2001年在《住院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研究对健康教育的启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了解住院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状况 ,探讨其对健康教育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 6所军队医院 6 2 90例患者进行调查 ,数据分析用FoxPro和SPSS软件包。结果 :骨折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41.0 3± 2 0 .0 5岁 ,男性多于女性 ,平均比值约为 2 .39:1,年龄—发病人数曲线上呈现一定的规律 ;平均住院日为 2 4.11± 2 2 .73d ,因医院类别而有较大差异 ;入院方式以急诊为主 ,占 6 3.5 % ;股骨颈骨折、胫腓骨骨折等 15位的骨折占到住院总病种的 70 % ,其中 7种骨折在所有医院中均超过了5 0 %。结论 :骨折预防的健康教育要根据不同原因、年龄段和性别特点有侧重地进行 ;建立从院前预防、急救开始至院后康复健康教育的一体化模式是骨折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与 15种常见骨折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是骨科护士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 ;健康教育的开展要因人而异 ,也要因医院而异。
宁广智[2]2012年在《天津市脊髓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回顾性调查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天津市居民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情况,并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数据相比较,分析天津市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以期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脊髓损伤的发病率、病死率。同时统计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性期住院时间,分析人口学因素和临床因素对其影响,以期减少脊髓损伤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来合理分配社会医疗资源。资料与方法查阅国内外脊髓损伤流行病学的相关文献,并在听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设计《天津市脊髓损伤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调查表》,查阅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天津市收治脊髓损伤的叁级和部分二级医院收治的15岁及以上的脊髓损伤患者病历,所调查的流行病学数据包括医院名称、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居住地址、损伤日期、入院日期、致伤原因、损伤水平(颈段、胸段、腰段或骶段)、损伤程度(完全性四肢瘫、不完全性四肢瘫、完全性截瘫、不完全性截瘫)、合并损伤、ASIA评分、是否转院及转院名称、住院区域,出院日期、与否手术、手术日期、手术方式、并发症、基础疾病以及死亡原因等。资料收集后,对所有的调查表格进行严格的核查讨论,排除调查内容缺失达20%或以上的患者,录入计算机。结果共统计到869例患者,年发病率为23.7/100万,男女比例为5.63:1,年龄范围为16-90岁,平均年龄为46.0±14.2岁(其中男性45.8±14.2岁,女性47.5±14.5岁)。跌倒是主要致伤原因,占37.6%,其次为交通事故,占34.1%。随着年龄的增加,跌倒伤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而青壮年的致伤原因主要以交通事故为主。颈段、胸段及腰段脊髓损伤所占比例依次为71.5%、13.3%、15.1%。颈脊髓损伤的患者以老年者为多,跌倒伤是主要原因;胸腰段脊髓损伤主要见于交通事故伤。四肢瘫(71.5%)所占比例高于截瘫(28.5%),其中4/5的四肢瘫病例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按ASIA分级,A级、B级、C级和D级所占比例依次为25.2%、18.2%、14.7%、41.9%。在所有的脊髓损伤患者中,合并其他部位损伤患者占62.8%,主要包括脊柱骨折脱位,额面部损伤,四肢及骨盆骨折脱位等。住院期间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占20.8%,主要包括呼吸系统并发症,泌尿系统并发症及低钠血症。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占55.4%。住院期间病死率为1.4%,死亡患者均为颈脊髓损伤,因呼吸衰竭死亡的患者占91.7%。关于急性期住院时间的研究共纳入脊髓损伤患者842例,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0天(Q=23),其分布为偏态分布。进一步分析人口学因素和临床因素对急性期住院时间的影响:性别不是急性期住院时间的预测指标;急性期住院时间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而逐渐缩短;与高处坠落、交通事故和重物砸伤致伤的患者相比,跌倒致伤的患者急性期住院时间较短;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性期住院时间较长;合并损伤和并发症能显着延长患者的急性期住院时间;手术作为一个独立的影响因素,可以延长患者的急性期住院时间;此外,郊区医院的脊髓损伤患者急性期住院时间要明显长于市区医院的患者。结论目前,在我国全国性或地区性的脊髓损伤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的较少。本研究的调查结果可反映出,我国脊髓损伤的年发病率相对较高,而且我国人口基数较大,我国的脊髓损伤患者数量庞大,且逐年增长。我国脊髓损伤的发病年龄较高,男性多发,致伤原因主要为跌倒,交通事故次之,这与其他多数发展中国家情况相似。在所有病例中,颈脊髓损伤占多数,不完全性损伤比例高。与其他国家相比,住院期间病死率较低。应该根据脊髓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发展趋势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急救措施。关于急性期住院时间,天津市脊髓损伤患者的急性期住院时间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统计结果表明,病因、严重程度、合并损伤、并发症、手术情况和住院区域都对急性期住院时间有显着影响。然而,性别对急性期住院时间无影响。因此,为了缩短患者急性期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掌握并处理好这些因素非常重要。
陈桂珍[3]2003年在《住院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的损伤,对患者本人及其家庭、社会都造成极大的痛苦和负担。骨折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潜在的寿命损失,同时还会使社会劳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损失,造成国家和个人的资源浪费。为此,探讨骨折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和相关危险因素,确定高危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骨折预防措施,从而减少骨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减轻骨折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对提高患者乃至整个人群的生存质量,具有现实意义。 方法 本文通过回顾调查及现况调查的方法,对1994年1月至2002年12月天津市天津医院、河西骨科医院这两所医院收治的2730例骨折患者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了骨折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天津地区骨折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在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对数线性模型和对应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又在天津医院等4所医院随机抽取了在2002年12月至2003年3月住院患者中的140例骨折患者和148例非骨折患者作为对照,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以揭示骨折的危险因素,为加强社区卫生保健及健康教育提供依据,从而指导社区卫生服务工作。 结果 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中,本研究显示:调查患者平均年龄为41.70±18.50岁,其中15~59岁年龄段的发病人数最多(76.5%),0~14岁年龄组与60岁以上年龄组发病人数较少。骨折患者职业分布中工人所占比例最大,占45.8%,其余依次为干部、学生。应用圆形分布法可看出,骨折住院病人的住院时间有集中趋势,即5月上旬(5月5日)~11月下旬(11月20日)。骨折半数以上在路途中发生(54.0%),其次是在工作单位和家中。本次调查多为单发性骨折,占74.1%。骨折部位以胫腓骨为最多,占16.0%,其余依次为股骨颈、髌骨、踝骨。骨折多由于自身原因引起,骨折伤害直接原因以交通事故、骑车或行走时跌伤、高处坠落较多,分别占30.5%,26.8%,26.0%。患者大部分为急诊入院,占88%,其次为一般门诊,危重患者所占比例较少,为2.1%;而出院情况大部分为好转,占57.5%。在本研究中,单发性骨折住院日明显短于多发性骨折。平均住院日排在前五位的骨折依次为:椎骨骨折、股骨干骨折、腔肿骨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颈骨折。多发性骨折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单发性骨折,椎骨骨折住院费用最高。 本文采用对数线性模型对骨折病人的年龄、性别和骨折发生时间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显示:年龄、性别和月份对骨折的发生有交互效应。男性在10~49岁年龄组骨折发生情况多于女性:50~59岁年龄组在IO月份骨折发生人数低于平均水平:男性在3、4、巳9这四个月比其它月份更容易发生骨折。采用对数线性模型对骨折病人的年龄、性别和骨折发生原因进行综合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更容易因为跌倒造成骨折,40岁年龄组人群多因交通事故造成骨折,而60岁以上年龄组多因跌倒造成骨折。 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对年龄与医疗付费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显示:10M0岁年龄组主要通过商业保险,而30而9岁年龄组则主要通过社会医疗保险,70岁年龄组主要通过公费医疗,10岁以下年龄组主要通过自费来支付费用。 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骨折的风险也相应地增加;随着文化程度的增加,骨折的危险性减少;体力劳动者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大于脑力劳动者;骨骼系统疾病。经常饮酒、孕次、使用镇静药、服用减少骨量的药物均是骨折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多喝奶、18岁以前增加体育活动、充足的睡眠及使用增加骨量的药物可以减少骨折的发生。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体力劳动者发生骨折的危险性高于脑力劳动者;有骨骼系统疾病者是危险因素;服用雌激素是保护性因素。 结论 综上所述,骨折的发生可能与年龄、文化程度、体育锻炼、行为习惯、健康状况及药物史等因素有关。为降低骨折在人群中的发生,要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使人们自觉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社区人群的保健意识和创伤 范意识,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 骨折的发生,以提高患者乃至整个人群的生存质量。
马锦华[4]2016年在《西安市颅脑创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的调查》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2014年度西安市颅脑创伤住院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明确影响颅脑创伤预后的因素,分析颅脑创伤院内治疗现状及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制订西安市颅脑创伤的控制、预防及救护等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于2015年1月至8月分别对西安市6所医院(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西安交大第一附属医院、西安交大第二附属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长安医院)2014年度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收集,根据本研究的纳入排除标准选择病例。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应用自制的《西安市颅脑创伤流行病学调查表》,经专家论证后,收集整理所需临床资料。运用Epidata3.1软件录入整理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用c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检验水准(α)为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西安市颅脑创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本次调查共收集2025例有效病例,其中男性占73.83%,女性占26.17%,男女之比为2.82:1;平均年龄为41.03±20.17岁,19~44岁年龄段人数最多(43.75%);农民是颅脑创伤最高发病人群(35.36%),本地常住人口与暂住人口在职业分布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48.50,P<0.001);颅脑创伤患者的文化程度以中学学历为主(58.57%)。西安市颅脑创伤在一年内以1月、6月、7月就诊率较高,12月最低;颅脑创伤患者全年的就诊率表现为1月至6月呈逐月上升趋势,7月至12月呈逐月下降趋势。一周内颅脑创伤就诊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周末两日最多。一天中呈锯齿样分布,其中12时、14时、17时及21时为颅脑创伤发生的高峰时间点。颅脑创伤发生的原因以交通事故为主(39.90%),其他依次为跌倒(23.21%)、高处坠落(17.68%)及击打(12.59%)等。发生在普通公路的颅脑创伤以车祸伤为主(92.88%),家中以跌倒伤为主(56.04%),公共场所以击打伤居多(56.23%),建筑工地则以高处坠落伤为主(64.67%),学校以跌倒伤(38.64%)及高处坠落伤(27.27%)为主,高速公路上发生的均是交通事故伤(100%),矿山以高处坠落伤为主(62.5%)。2025例颅脑创伤患者中,1597例(78.86%)为闭合性颅脑损伤,328例(16.20%)为开放性颅脑损伤,100例(4.94%)损伤类型不详。轻度颅脑创伤患者所占比例最大1490例(73.58%),中度227例(11.21%),重度172例(8.49%),特重度136例(6.72%)。不同致伤原因所致颅脑创伤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90.64,P<0.001)。车祸及高处坠落伤所致的颅脑创伤较其他致伤原因重。颅脑创伤患者的主要合并伤依次为皮肤骨骼伤1024例次(50.57%),五官损伤610例次(30.12%),呼吸系统损伤342例次(16.89%),脊髓/周围神经损伤82例次(4.05%)等。颅脑创伤程度与患者预后呈正相关关系,GCS评分越低,患者预后越差(rs=0.54,P<0.001)。2025例患者中,1154例(56.99%)预后良好;564例(27.85%)有轻中度伤残,生活可自理;76例(3.75%)成重度残疾;180例(8.89%)出院时处于昏迷甚至植物生存状态;51例(2.52%)死亡。2025例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2.66±12.83天,最长为237天,60%患者的住院时间≤11天。总住院费用为7500万元,平均住院费用为4.35±5.89万元。2.西安市颅脑创伤住院患者临床特征2025例颅脑创伤患者中,1448例(71.51%)直接收住普通病房,194例(9.58%)直接收住ICU,383例(18.91%)直接收住NICU;患者在普通病房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1.2±9.92天,在ICU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1.34±19.45天,在NICU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6.74±13.61天。2025例颅脑创伤患者中,在急诊科就诊及神经外科住院期间,手术治疗469例(23.16%),其他常规治疗有:脱水/止血治疗1622例次(30.67%)、营养神经1617例次(30.58%)、抗感染1264例次(23.90%)、肠内外营养633例次(11.97%)、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88例次(1.66%)、亚低温治疗33例次(0.62%)、高压氧舱治疗31例次(0.59%)。2025例颅脑创伤患者中,临床输血273例(13.48%),输血原因:手术中输血166例次(50.00%)、支持性输血136例次(40.96%)、失血性休克19例次(5.72%)、血小板低下9例次(2.71%)、消化道出血2例次(0.60%)。气管插管/切开208例(10.27%),气管插管/切开的主要原因为:呼吸困难103例次(46.82%)、易造成误吸者68例次(30.91%)、低氧血症者40例次(18.18%)。74例(3.65%)患者进行了颅内压监测,机械通气者173例(8.54%)。2025例颅脑创伤患者中,331例(16.35%)出现了并发症。依次为:感染245例次(66.76%),应激性溃疡次之46例次(12.53%),呼吸衰竭39例次(10.63%),外伤性癫痫37例次(10.08%)。感染患者中以肺部感染为主212例次(72.85%),颅内感染次之29例次(9.97%)。对肺部感染的患者进行细菌学检验发现鲍曼不动杆菌出现的比例最高(34例次,25.19%)。单因素分析发现颅脑创伤的程度、脑挫裂伤及硬膜下血肿是外伤性癫痫的高危因素;57例(2.81%)患者院内出现了精神障碍,其中躁狂样表现最多44例(77.19%)。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GCS评分较低、伴有脊髓损伤或其他系统合并伤、院内出现并发症的颅脑创伤患者预后较差。结论1.西安市颅脑创伤多发生于中青年男性,农民是高发人群,创伤患者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西安市颅脑创伤发生一年内主要集中于1月、6月及7月,一周内以周末居多,一天内以上下班时间段居多。交通事故是颅脑创伤的首要原因,其次为跌倒、高处坠落伤。普通公路上颅脑创伤发生机率远高于高速公路,跌倒是造成老年人发生颅脑创伤的首要原因。2.2025例颅脑创伤患者预后多良好,住院期间血压控制较好,患者气道管理及感染控制情况较为理想,但住院期间颅内压、中心静脉压监测力度较低,亚低温、高压氧等治疗使用率较低,创伤后癫痫及精神障碍的发生机率较高。入院时GCS评分较低、伴有脊髓损伤或其他系统合并伤、院内出现并发症的颅脑创伤患者预后较差。
杨俊骁[5]2013年在《湖南省五市九家叁级医院骨盆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湖南省五市九家叁级医院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救治现状,为政府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初步研究资料,以提高骨盆骨折的防治水平和救治质量,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方法:收集2012年10月~2013年3月湖南省五市九家叁级医院收治的65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流行病学相关信息,院前急救及院内救治等情况。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男44例,女21例,男女比例为2.10:1.00。年龄为11-86岁,20~59岁占74.6%。交通伤30例(46.2%),高处坠落伤22例(33.8%)。73.8%的患者合并其它部位损伤。平均输血量Tile C型(1905.56m1)大于Tile A型(483.33m1),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于Tile B型(1026.92m1),有统计学差异(P<0.05),Tile A型与Tile B型无统计学差异。出院时预后情况Tile C型比Tile A型更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手术患者全部选择了内固定治疗。创伤重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 ISS)与患者的总费用正相关,与患者的预后负相关。结论:湖南省五市九家叁级医院骨盆骨折患者以中青年男性为主;高能量损伤是导致骨盆骨折的主要原因;Tile C型骨盆骨折输血量大,预后差;ISS评分能较好的反应患者的伤情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白雪[6]2014年在《2013年沈阳市某骨科医院住院意外伤害患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描述沈阳市骨科医院2013年收治意外伤害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意外伤害骨折患者的受伤部位、类型及受伤原因的分布状况;探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不同居住地的患者受伤原因,住院日以及住院费用的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医院诊疗重点和意外伤害的防制措施。方法:通过回顾性收集沈阳市骨科医院2013年全年因意外伤害而骨折的住院患者出院记录及病历首页中性别、年龄、居住地、受伤原因、受伤部位、受伤类型、住院日和住院总费用等信息,利用Eipidata进行数据录入,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分类指标的描述采用构成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指标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在5061例符合要求的住院患者中男性占64.63%(3271/5061),女性占35.37%(1790/5061),男女比例为1.8:1;意外伤害住院患者最小的1岁,最大的98岁,20-39岁;40-59岁年龄组是意外伤害的高发年龄段,男性患者中青壮年和中年患者比例高于女性,老年患者构成女性患者高于男性;城市居民占66.49%(3365/5061),乡村居民占33.51%(1696/5061),城市与乡镇的比为1.98:1;患者受伤时间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7:00~9:00点和19:00~20:00点,具有早晚两个高峰时间,受伤时间按月份分布情况看,主要集中在五至十月。(2)患者受伤部位分析发现手足部骨折所占比例最大(18.53%),其次是股骨骨折(16.87%),胫腓骨骨折(11.97%),尺桡骨骨折(9.33%),多发部位骨折构成最少,仅占0.24%;按受伤类型进行分析发现,发生在上、下肢的伤害占全部病例的91.98%,其次是脊柱(6.71%),肋骨(0.79%),骨盆(0.28%),多发骨折(0.24%)。(3)患者受伤原因按其构成比例的大小依次为交通伤害(45.43%)、摔伤(28.10%)、压砸伤害(10.97%)、运动(5.69%)、跌落(5.24%)、切割伤(3.30%)和扭伤(1.27%);对不同年龄组的受伤原因构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0.4,P<0.001);对不同性别的受伤原因构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8,P<0.001);对城乡意外伤害患者的受伤原因构成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构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903,P<0.001)。(4)5061例意外伤害患者中住院日最短1天,最长179天,平均住院日为16.2±15.7天;对不同受伤原因的患者的住院日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28.381,P<0.001);对不同受伤类型的患者的住院天数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349.930,P<0.001)。(5)5061例意外伤害患者中住院费用最小320.0元,最大179309.0元,住院费用平均值为23161.2±20264.0元,中位数为17291.0元,四分位数间距为23031.5元;对不同受伤原因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73.111,P<0.001);对不同受伤类型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600.958,P<0.001)。结论:(1)该医院收治的骨折患者以青壮年和中年多见,占63.88%,男女性患者比为1.8:1;受伤时间分布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早晚两个高峰时间;收治的患者城市居民多于乡镇居民。(2)住院患者受伤原因以交通伤比例最多,占45.43%,其次为摔伤,占28.10%;儿童青少年和青壮年以交通伤和摔伤为主,老年组意外伤害以摔伤为主;住院患者受伤类型以上下肢为主,占91.98%,其中手足部和股骨部位骨折占比例最高,达35.40%。(3)不同受伤类型和受伤原因的住院患者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存在差异,多发伤和脊柱损伤的患者平均住院日长、住院费用高;交通伤和扭伤的平均住院日较长;摔伤、跌落、交通伤住院费用较高。
梁玉柱, 郭洪刚[7]2018年在《股骨转子间骨折179例流行病学调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3至2015年就诊资料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较多的内科病不能耐受长期卧床,保守治疗病死率高,目前多主张对有条件的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情况及其流行病学分布特点。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3至2015年就诊的17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数字影像资料和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50岁以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记录并比较其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主要伴发病的分布以及治疗方式、住院天数等资料。结果与结论:(1)共纳入研究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79例,其中男66例(36.9%)、女性113例(63.1%);平均年龄为(76.98±9.73)岁,其中81-90岁所占比例最高(71例,39.7%);随着年龄的增长,因跌倒造成的髋部骨折显着增加;(2)AO分型中31-A1型所占比例最高(46.4%),31-A3型所占比例最低(22.9%);Evans分型中Ⅰ型所占比例最高(50.3%),Ⅴ型所占比例最低(2.2%);(3)全组手术治疗占93.3%(167/179),非手术治疗占6.7%(12/179);(4)在51-60岁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男性均多于女性;在61-70岁组患者中,除2013年女性多于男性外,也均是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在71-80岁与81-90岁组患者中,女性患者均多于男性;在≥90岁组患者中,男女性别差异无显着性意义;(5)结果提示,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以老年人占绝大多数、以跌倒为主要致伤原因的骨质疏松性骨折;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治疗虽然有较大风险,但仍是其主要有效治疗手段;股骨转子间骨折逐年上升,其中71-90岁组所占比例较高,女性高于男性。
张亚军[8]2009年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代研究表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该疾病以其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经济负担及低生活质量的特点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关注,尤其对该疾病的防治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医体质学说在疾病防治的历史舞台上,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尚无涉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中医体质之间的研究,所以本研究初步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为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提供新的思路。目的本研究在综述了中医体质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研究现状以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系统评价的基础之上,通过进一步的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探讨中医体质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其影响因素的关联性,一方面对骨质疏松症发病理论研究作出补充;另一方面提出经济、有效、可行的中医体质叁级预防方案,为开展防治工作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文献研究:以传统综述的形式了解中医体质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以系统综述的形式评价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系统综述的具体方法:①资料来源:以电子检索结合手工检索及索引检索的方式进行。电子检索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医药卫生专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库》、万方《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国骨质疏松杂志,索引检索为鉴定的相关文章附录的参考文献。②纳入标准:所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的中英文研究。③评价方法:两人独立提取资料,并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④分析方法:对符合纳入文献及排除文献的文献中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进行异质性检验及Meta分析。理论研究:立足于中医体质理论之上,阐述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名、病机的认识及现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予以文献计量学剖析。临床研究:主要分两部分。①编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问卷,并且进行预调查。在预调查过程中,通过分析克朗巴赫系数、重测信度和结构效度评价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②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采用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由研究者应用统一的调查表(中医体质量表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问卷)对224例病例组和238例对照组进行调查,收集流行病学资料,然后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以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在logistic回归统计的全过程中,需进行多重共线性的诊断、强影响点识别、模型拟合优度检验。最后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拟定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体质叁级预防方案。结果文献研究:从传统综述了解到国内外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流行趋势非常严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体质研究仍是空白;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系统评价Meta分析结果显示:家族骨折史合并OR值(95%CL)为2.57(1.31,5.04)、病例对照研究的个人骨折史合并OR值(95%CL)为2.27(1.76,2.92)、队列研究的个人骨折史合并OR值(95%CL)为1.76(1.32,2.35)、绝经年限合并OR值(95%CL)为2.34(1.71,3.21)、体重指数合并OR值(95%CL)为0.53(0.29,0.97)、激素替代疗法合并OR值(95%CL)为0.54(0.31,0.97)、补充钙剂合并OR值(95%CL)为0.41(0.28,0.59)、经常吸烟合并OR值(95%CL)为1.41(1.11,1.78)、经常运动合并OR值(95%CL)为0.30(0.14,0.64)、经常喝茶合并OR值(95%CL)为1.20(0.34,4.29)、文化程度低合并OR值(95%CL)为2.30(1.36,3.89)、少量饮酒合并OR值(95%CL)为0.38(0.26,0.57)。理论研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可认为是绝经后妇女发生的一种骨痿;总结其病机为肾精亏虚、脾失健运、肝血虚、血瘀阻滞,病机特点为多瘀多虚;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学领域存在问题有重治疗、轻预防,辨治缺乏规范,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缺乏中医实证性研究,提出依据中医体质创新该病防治理论的必要性、紧迫性。临床研究:主要分两部分。①通过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对问卷条目进行了调整。②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体质类型的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各自对应的p值均小于0.05,平和质的OR为0.221、阳虚质的OR为2.118、阴虚质的OR为1.790、血瘀质的OR为2.372;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体质类型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回归方程显示:Logit(p)=ln(p/1-p)=-0.218-1.191X_1(平和质)+0.801X_3(阳虚质)+0.666X_4(阴虚质)+0.948X_7(血瘀质);平和质模型拟合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P=0.001)、运动(P=0.011)、钙剂(P=0.008)进入回归模型,与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者相比,中专及以上者出现平和质的机率大(OR=5.282),经常运动比不运动出现平和质的机率大(OR=6.862);阳虚质模型拟合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型(P=0.002)、食盐(P=0.016)、运动(P=0.001)、疾病(P=0.022)、绝经年龄(P=0.006)进入回归模型,食盐(OR=3.375)、疾病(OR=1.923)、绝经年龄(OR=1.272)与阳虚质的发生呈正相关,体型(OR=0.151)、运动(OR=0.244)与阳虚质的发生呈负相关;阴虚质模型拟合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喝酒(P=0.009)、饮食搭配(P=0.005)、体重指数(P=0.000)进入回归模型,喝酒(OR=3.689)、饮食搭配(OR=2.868)与阴虚质的发生呈正相关,体重指数(OR=0.787)与阴虚质的发生呈负相关;血瘀质模型拟合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P=0.003)、疾病(P=0.004)、生育人数(P=0.005)进入回归模型,吸烟(OR=4.030)、疾病(OR=2.962)、生育人数(OR=4.503)与血瘀质的发生呈正相关。结论1.通过系统评价,初步得出家族骨折史、个人骨折史、绝经年限(≥5年)、经常吸烟、文化程度低能够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而体重指数(≥25)、激素替代疗法、补充钙剂、少量饮酒、经常运动等有助于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2.通过探讨中医体质类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首次从体质角度确立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体质,平和质是保护体质,丰富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理论。3.通过探索中医体质类型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初步得出与平和质正相关的因素有:文化、运动、钙剂;与血瘀质正相关的因素有:吸烟、慢性疾病、生育人数;与阳虚质相关的因素有:体型、食盐、运动、疾病、绝经年龄,其中,食盐、疾病、绝经年龄为危险因素,体型、运动为保护因素;与阴虚质相关的因素有:喝酒、饮食搭配、体重指数,其中,喝酒、饮食搭配(荤食为主)为危险因素,体重指数为保护因素。4.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体质叁级预防方案:一级预防主要针对生命早期,进行膳食、精神、锻炼等方面的预防;二级预防主要针对绝经后妇女,进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个体化健康调护的途径来筛选高危人群,并从饮食调养、生活起居、体育锻炼、情志调摄、避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可控危险因素等方面来制定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危险体质的个体化健康调护方案,改善病理体质,恢复机体的阴阳平衡:叁级预防主要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主要采取辨体论治、精神调摄、体育锻炼及居室调整,积极治疗疾病,防止骨折的发生。
黄志龙[9]2011年在《3352例急诊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我院近两年急诊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骨折好发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骨折防治措施,从而减少骨折的发病率及致残率,减轻骨折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并为医院对急诊骨折病人医护工作提供依据,对提高患者乃至整个人群的生存质量,具有现实意义。[方法]本文通过回顾调查及现况调查的方法,对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急诊的3352例骨折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骨折流行病学调查,以了解广州市叁元里地区急诊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案为主,采用改良调查表,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骨折患者,收集相关信息,继而对指标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进而进行客观科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1、一般流行病学结果近两年我院骨科急诊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中,本研究显示:调查患者3352例。其中男性2077例,女性1275例,男女比例为1.63:1,平均年龄为37.27±23.60岁,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31.18±19.85岁,女性为47.19±25.19岁;其中60岁以下的骨折患者人数最多,占91.9%,60岁以上年龄组患者人数较少。2、社区老年患者以髋部骨折较多,为154例,其中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别占老年患者的11.%、14.3%。3、儿童骨折患者为489例,占总例数14.6%。4、我院急诊骨折发生最多的部位依次为桡骨远端、手腕骨、足趾骨、尺桡骨骨折,占17.1%、15.8%,10.4%、8.1%。5、我院急诊骨折患者以5-9月居多,共占总例数的48.7%。6、经治疗出院后于我院定期复诊的骨折患者为2704例,占84.7%。7、中医手法整复及夹板外固定患者为1047例,占31.2%,复诊率达94.2%。[结论]1、社区老年人骨折发生率较高,以髋部骨折为主,需重视老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2、儿童骨折患者较多,需加强医护人员对儿童骨折的认识以及防治措施。3、我院急诊骨折患者以前臂骨折、手足外伤居多,可适当完善我院急诊对治疗患者的医疗器械的处理。4、我院急诊近两年5-9月骨折患者明显增加,可适当增派医护人员进行对患者救治。5、经治疗后于我院定期复诊的骨折患者较少,从而导致我院病人流失,需加强对患者关于定期复查的宣教,以及加强随访工作。6、中医夹板固定特色治疗取得显着成效,可进一步加强中医夹板固定对四肢骨折的治疗。7、外院转诊我院患者数目渐多,可进一步加强我院的宣传工作。
成亮[10]2014年在《湖南省骨盆创伤数据库研制与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建立湖南省骨盆创伤数据库,开展前瞻性的骨盆创伤登记工作。研究骨盆创伤患者院前和院内救治现状,分析骨盆环骨折救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掌握湖南省骨盆创伤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湖南省骨盆创伤规范化和综合救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通过阅读大量有关骨盆创伤的文献,参考国内外大型综合性数据库的结构特点和研发经验,结合湖南省骨盆创伤救治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数据库字段内容。以PostgreSQL为平台建立骨盆创伤数据库,以Java1.6开发数据库应用程序。2.成立湖南省骨盆创伤调查协作组,设计《湖南省骨盆环骨折流行病学调查表》。确定调查单位后签署相关科研合作书。进行调查员培训后开展前瞻性、多中心的(16家叁级医院参与)持续一年的骨盆创伤患者流行病学调查,将数据录入湖南省骨盆创伤数据库,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第一章:湖南省骨盆创伤数据库的研制1.研制出了能够全面反映整个骨盆创伤患者救治过程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库内容与结构层次。包括了患者一般情况、受伤情况、院前急救、入院情况、院内救治、出院情况、诊断与分型、并发症、伤前分级、创伤评分及疗效评价等11个部分。2.在数据库字段内容确定后,研制了以浏览器/服务器的数据库登录形式,具备病例管理、数据导出、历史痕迹查询、进度报告、影像管理、个人资料管理等几个部分的骨盆创伤全生命周期数据库。第二章基本流行病学特征:共收到307份有效调查表。1.一般情况:男女性别比为1.40:1。年龄44.16±17.41岁,男女间各年龄段的骨盆创伤并不具备显着性差异(x2=11.74,p=0.110),农民是主要的受伤群体,占总人数的37.13%,其次为工人,占总人数的12.9%。中学及中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合计占76.88%。一年的趋势为1月、2月、11月、12月两头例数多,而中间相对较少。一天中骨盆创伤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于9点-13点段和15点-21点段。2.外伤机制:骨盆创伤发生的地点主要集中于普通公路(48.86%)、家中(20.85%)及工地(14.98%)等叁个场所,合计占总人数的84.69%。交通事故、高处坠落及平地跌倒是受伤排前叁的原因,分别占总人数的51.47%,28.66%以及7.82%。各外伤原因在两性中的分布具有显着性差异(x2=36.50,P<0.001)。平地跌倒的患者占7.82%,年龄为62.17±15.93岁,年龄与其它外伤原因组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伤者中行人最多(48.1%),骑摩托车的排第二(20.89%),机动车和简易机动车合计占19.62%。车祸原因与机动车相关的占71.2%,与摩托车相关的占13.6%。第叁章院前急救:共收到307份有效调查表。1.现场呼救:本人占32.14%,目击者占26.53%,同伴占23.21%。通过手机进行呼救的占81.5%。选择120为首要呼救对象的占49.2%,亲属或朋友为33.1%,110为7.4%。得到第一目击者非专业急救的时间为26.86±38.38min。而得到第二层次急救(如救护车)所需的时间为59.48±65.43min。2.现场急救:76.3%的患者采取了肢体固定,55.3%的患者采取了保持呼吸道畅通的措施,加压包扎止血的占38.4%。65.4%的患者有救护车急救人员参与急救,44.2%的有亲朋参与,21.6%的有肇事者参与,16.9%有目击者及路人参与。3.搬运及转运方式:以担架搬运的为65.54%,平抬的占25%。伤后转运:救护车占79.21%,出租车和过往车辆分别占4.95%,私家车或简易车辆占9.57%。4.首送医院:45.9%的患者为地市级医院,30.16%的患者为县级医院,其次为12.13%的乡镇或社区地段医院。5.转院原因:因医院无能力处理的占60.6%,病人或家属要求转院的占38.8%。6.受伤到调查医院经历的时间:总体为32.92±104.56h(0.17-1296h),中位数为4h,其中60%的患者在6h内,70%的患者在10h内而80%的患者在24h内。第四章院内救治情况和预后:共收到307份有效调查表。1.生命体征:急诊室SBP为115.68±23.71mmHg(49-199mmHg),病房SBP为119.23±22.43mmHg(60-190mmHg)。急诊心率为93.61±20.61次/min(40-180次/min)。病房心率为87.78±17.95次/min(56-155次/min)。RR为20.46±2.427次/min(12-30次/min)。曾发生过休克为20.1%。2.急救措施:前叁位的分别是输血(25.41%),清创缝合止血(22.48%)以及使用脱水剂(16.61%);行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患者占总人数的7.17%。3.输血相关问题:输血率达43.6%,男女比例为1.9:1,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者的年龄为43.61±16.76岁(1-78岁);输血量均值为1809.64ml(1200-14320ml);因术前失血性贫血输血的占51.5%,因术中输血的占78.2%;PRBC输注的占输血人数的97.74%,FFP输注的占输血人数的48.87%;合并泌尿系统损伤、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直肠损伤的输血患者在该组合并损伤中分别占85%、75%和75%,在救治过程中如果合并以上单个或多个合并伤时,其输血的概率也越大(χ2=26.86,P<0.001)。A型骨折的输血率为24%,B型骨折输血率为44%,C型骨折输血率为55%。随着骨折分型严重程度的增加,输血率也逐渐增加(x2=44.33,P<0.001)。闭合性骨盆骨折中输血的占41%,而开放性骨盆骨折中输血的占75%,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患者输血率高于闭合性骨盆骨折(x2=8.55,P<0.05)4.ISS评分:ISS评分≥16的在A型骨折中占10%,B型骨折中占27.4%,C型中占95.2%。不同骨折类型之间的ISS评分具有显着性差异(x2=173.34,P<0.001),随着骨折类型的加重,ISS>16的构成比也越高(线性和线性组合x2=136.58,P<0.001)。ISS的值为16.09±9.1,曾发生过休克的患者ISS均值为21.95±9.05,无休克患者的ISS值为12.77±7.97,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7.694,P<0.001)。开放性骨盆骨折ISS为23.95±9.74,闭合性骨盆骨折患者的ISS值为14.01±8.71,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95,P<0.001)。5.骨折部位:骨盆环中以耻骨(80.72%)、髂骨(43.79%)、骶骨(31.70%)为最常见的骨折发生部位。6.合并伤:排前叁位的为四肢骨折或韧带损伤(56.49%)、皮下血肿(35.56%)、肋骨骨折(29.71%)。33.77%的患者首诊腹腔内有积血。尿道损伤发生率为10.1%,83.87%的通过导尿发现;膀胱损伤发生率为6.19%,36.84%的通过导尿发现,36.84%的通过膀胱逆行造影发现。直肠损伤发生率为0.97%,均通过直肠指检发现。骶丛神经损伤发生率为7.49%。女性伴有会阴损伤的占3.91%、伴有阴道损伤的占1.95%,会阴和阴道均有损伤的占1.95%。骨盆骨折合并周围大面积皮肤撕脱伤的患者占总人数的7.5%。浮髋伤占患者总数的9.44%。7.治疗情况:非手术治疗的患者占66.12%,手术治疗的占33.88%。手术患者中,74.04%患者选择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8.27%的患者选择了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术,7.69%的患者选择了骨牵引术。A型、B型和C型骨盆骨折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的分别为14.55%、36.28%和55.95%,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36.9,P<0.001)。31.71%闭合性骨盆骨折选择了手术治疗而65.00%的开放性骨盆骨折患者选择了手术治疗。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x2=6.71,P=0.01<0.05)。受伤到针对骨盆骨折的首次手术的时间为204.78h(2-940h)即8.5天。87.4%的骨盆骨折手术由主任或副主任医师完成,12.6%的手术由主治医师完成。49.5%的患者进行了除骨盆以外的手术。8.监测环境:21.82%的骨盆骨折患者曾进过重症监护室(含ICU和NICU)。进过ICU的患者中77%的ISS≥16,与普通病房的患者相比具有显着性差异(x2=41.68,P<0.001)。9.并发症:排在前两位的并发症是感染(14.98%)和休克(9.12%)。10.出院:预计有后遗症的占总数的32.6%,排在前叁位的是跛行、下肢明显缩短及尿道狭窄等。自动出院的占22.14%。住院天数为34.11天。73.33%的患者出院后选择回家门诊随访,23.16%的患者则转其他医院进行康复治疗。11.费用情况:46.43%的患者治疗费用为肇事方支付,45.63%的患者为自费,公费医疗的占7.14%。治疗总费用为49123.94元。结论:1.首次在国内建立了包含院前急救的骨盆创伤全生命周期数据库。1)通过将数据录入数据库分析,证明数据库运行良好。具有内容详实科学、功能实用、界面友好、结构清晰、操作简单等特点。2)数据库极大方便了骨盆创伤数据的收集与管理,有利于骨盆创伤的流行病学分析,也为以后的临床数据库建立积累了经验。2.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1)湖南省骨盆创伤主要致病原因为普通公路的交通伤害,发病群体以青年男性的农民和农民工为主。2)湖南省骨盆创伤院前急救、院内救治和出院康复水平参差不齐且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尤其体现在第一目击者的培训不足、院前急救时间过长、几乎无商用骨盆带的使用;输血不合理,骨盆骨折合并伤比例高于国外报道;部分骨科医师对骨盆骨折分型及创伤评分不熟悉;骨盆骨折治疗方式和手术方式的选择不规范;住院费用高,住院日长;出院后患者康复锻炼大部分为回家自己完成,康复锻炼不够且不规范。
参考文献:
[1]. 住院骨折患者流行病学研究对健康教育的启示[J]. 周兰姝, 李树贞, 姜安丽. 中华护理杂志. 2001
[2]. 天津市脊髓损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D]. 宁广智. 天津医科大学. 2012
[3]. 住院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 陈桂珍. 天津医科大学. 2003
[4]. 西安市颅脑创伤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的调查[D]. 马锦华. 第四军医大学. 2016
[5]. 湖南省五市九家叁级医院骨盆骨折流行病学调查初步研究[D]. 杨俊骁. 中南大学. 2013
[6]. 2013年沈阳市某骨科医院住院意外伤害患者流行病学分析[D]. 白雪. 吉林大学. 2014
[7]. 股骨转子间骨折179例流行病学调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013至2015年就诊资料分析[J]. 梁玉柱, 郭洪刚.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
[8].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及其影响因素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D]. 张亚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
[9]. 3352例急诊骨折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D]. 黄志龙.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10]. 湖南省骨盆创伤数据库研制与多中心流行病学研究[D]. 成亮. 中南大学. 2014
标签:外科学论文; 骨质疏松症论文; 脊髓损伤论文; 股骨骨折论文; 骨折并发症论文; 手腕骨折论文; 骨折恢复论文; 流行病学论文; 绝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