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技成果论文,方式论文,产业论文,农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农业科技成果蕴藏有巨大的生产力,要把这种潜在的生产力转变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现实生产力,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涉及的问题颇多,而农业科技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进入产业则是其诸多问题中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如何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和农业的具体特点,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因地制宜地确定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类型,对于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至关重要。
一、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是确定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方式类型的重要依据
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较之于计划经济而言,市场经济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类型必然要受到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是正确确定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方式类型的重要依据。
(一)资源配置市场化对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方式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社会经济资源都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有效配置的。其主要的决定因素是效益。农业科技成果是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投入资源之一。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市场效益。在技术市场上,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售出方,完全可以采取市场价格出售农业科技成果,把农业科技成果转让给出价最高的购买者,以实现最大的效益回报。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购入方,在有较多农业科技成果可以比较选择的情况下,选购哪家的农业科技成果,决定的因素必然是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和转让的价格。那些可以生产出深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且转让价格低廉的农业科技成果,必然深受农业企业或农民的欢迎,其转让的效果必然好。
(二)市场经济主体独立化对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方式的影响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农业科研单位已不再是只管研究,不管科技成果转化的纯粹的研究机构,代之而来的是为了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同时也为了本单位自身的利益而想方设法把研制出的农业科研成果转让出去,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创造出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科研单位如何使农业科研成果进入技术市场,如何实现农业科研成果的转让销售,如何寻求农业企业和农户作为合作伙伴等等,都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独立自主地做出决策。对于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而言,为了能够生产出质优价廉的利润丰厚的农业商品,他们必然独立地对农业技术市场信息做出全面深入的归纳汇总和分析判断,然后自主地做出决策。这就使得农业科研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不再是行政命令式、强迫服从式和整齐划一式,代之而来的是自主决策式和分散多样式。
(三)科技成果商品化对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方式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科技成果完全可以作为商品进入技术市场。作为商品,其销售运作必须遵从市场规律。具体而言,进入市场后的农业科技成果其销售转让的价格和方式,必须以价值规律、市场供需状况和商品销售战略为依据。
(四)市场调节局限性对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方式的影响市场调节对有效地配置农业科技成果这种特殊的经济资源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市场调节也有缺陷和局限性,这种缺限和局限性影响着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首先,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在市场经济中很多农业企业和农民往往是分散地、单独地和自发地来分析判断农业科技成果效果的优劣。由于缺乏相应的组织领导,使得他们难以全面、正确和深入地分析了解农业科技成果;其次,市场调节具有局部性。在市场经济中,很多农业企业和农民往往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以自己能否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为标准来确定和选择农业科技成果,对于那些社会受益大,而自己局部受益较小的农业科技成果,则选择使用的热情不高。再次,市场调节具有短期性。那些近期或当前效益好的农业科技成果,由于其效益看得见、够得着,故很多农业企业和农民就乐意选择,热情较高。相反一些见效慢,但后效大、期效长的农业科技成果则选购冷淡。最后,市场调节具有事后性。在市场调节的情况下,广大农业企业和农民往往选择那些已经表现出增产增收效果的农业科技成果,而对于那些暂时还没有表现出来,但将来效果很大的农业科技成果往往重视不够,缺乏有远见的选择。上述这些市场调节的局限性都从不同角度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
二、确定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必须全面考虑我国农业的特点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不仅有较大的市场风险,更具有较大的自然风险。我国现阶段的农业无论是经济体制、农民素质,还是农业科技成果自身的结构特点,以及技术市场的发育状况等特点,无不深刻地影响着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类型。
(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方式的影响 我国农村现阶段实行的是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体制对于增产增收,推动农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实践的深入,这种体制也日渐显出了有利有弊的特点。农村这种小而分散的经营方式给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实现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带来了诸多不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降低了政府对推广农业科技成果费用的户均占有率。据调查,我国每年用于农业科技推广和植保补助的费用约9.6 亿元(1998 年至1990年平均值),平均到2亿农户,每户年仅5元左右,平均到9 亿农民,每个农民仅1元左右, 这样有限的资金对于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来说实在是微乎其微。
其二,影响了农民的资金积累。由于经营规模较小,不能实现规模经营,使得我国农户的经济收入都比较低,很多农民年收入不到1000元,贫困地区有的甚至年收入不到250元。由于收入较低,积累较少, 使得很多农户在推广使用农业科技成果时能够投入的资金十分有限,从而造成这样的情况:农业科技成果在示范时,由于投入资金较多而获成功,但在推广时,由于资金投入跟不上而遭至失败,出现示范成功,推广失败的难堪局面。
其三,小规模经营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科技效果。小规模的农户经济与传统的小农经济极其相似,而小农经济又极易产生小农意识。对于小农经济来说,其判别农业科技成果优劣的标准是自己的已有经验和是否实用。因此,原本具有相当大增产增收效果的农业科技成果,到了农民手中,往往被他们按已有经验和实用的标准进行盲目的修正简化,从而降低了农业科技成果的效力。
小而分散的生产经营加大了大规模有组织普及农业科技成果的难度,使得很多农业科技成果不得不以分散的组织形式进入农业产业。很多高新农业科技成果操作复杂,要求较高,但为了推广普及,不得不以减弱农业科技成果效果为代价进行简化修改,以简便易学的形式进入农业产业。
(二)农业行业特点对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方式的影响 较之于其他行业而言,农业具有非常突出的行业特点,这些行业特点对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影响很大。
其一,农业是一个具有双重风险的行业。其二,农业是一个投资效益很低的微利行业。其三,农业是一个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得到投资回报的行业。其四,农业是一个区域性很强的行业。千差万别的农业生产区域,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成果。一项农业科技成果只有适合当地的生态生产条件,才能发挥其科技效力。从这种意义上讲,农业科技成果是地域性很强的科技成果,它不象有些工业化科技成果,可以在全国甚至全世界通用。
农业行业的上述特点是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方式的重要依据。农业的双重风险性,要求农业科技成果要有更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不仅要求农业科技成果生产的商品在未来市场上站得住脚,同时还要求在多变的自然条件面前经受住考验。农业的微利性,要求农业科技成果不能完全采取市场价格进入产业,必要时以优惠的价格形式进入产业,以降低使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成本。农业区域的多样性,要求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不能是整齐统一的,而应该是因地制宜分散多样的。
(三)农民的素质特点对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方式的影响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力军是农民,了解目前农民的素质状况,对于确定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民的文化素质状况低,农民的专业素质差,农民的心理素质差。很多农民的心理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守旧。其二,自足。其三,惧险。其四,从众。
在以农民为主力军的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还比较低,故农业科技成果在不失其科技效力的情况下,必要时以通俗易懂、方便简化的形式进入农业产业。从组织方式上可以以政府扶持,农业科技人员指导,农民具体操作的方式进入农业产业。还可以在进入产业之前,先行示范,博得农民深信,消除惧怕心理,然后再大面积推广。
(四)农业科技成果的自身特点对其进入产业方式的影响 与工业化科技成果相比,农业科技成果具有许多特点。这些特点从不同的侧面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果的丰富性与结构的不合理性。我国每年大约有7000项农业科技成果面世,但被较好转化利用的只有30%左右(个别地方40%左右),即大约有70%的农业科技成果未被很好的转化利用。另据调查,只有10%左右的农业科技成果属于深受农民欢迎并热情采用的“热型成果”,40%左右属于经过广泛宣传,加上配套服务才能被农民勉强接受的“凉型成果”,大约50%左右的农业科技成果是农民反应冷淡,不大接受的“冷型成果”。
2.成果的地域局限性与地区间生态条件的差异性。很多农业科技成果的适用范围都有一定的地域限制,它们只能在一定生态条件的地区内推广使用。由于不同地方生态条件的千差万别,使得很多农业科技成果适应的范围较小。因此,很多农业科技成果只能以分散的形式进入产业。
3.理论型成果的物资配套性与农民投资的乏力性。很多农业科技成果属理论性的成果,或称之为非物化成果。这类成果要发挥出应有的科技效力,必须有相应的物资投入。但我国绝大多数农民的经济积累较低,故在使用这类农业科技成果时难以形成有效的物资投入。因此,这类成果可以以政府扶持的形式进入产业。
(五)农业科技市场状况对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影响 农业科技成果作为商品进入技术市场参于竞争销售已为国内外市场经济证明是推广普及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手段。分析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市场不难发现有四个明显的特征:即论交易主体是主客稀少,论交易对象是货源不足,论交易管理是比较落后,论交易结果是购销不旺。造成这种状况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货源问题。从整体上讲,我国的农业科研水平还比较低,向市场提供的质优价廉的农业科技成果还比较少,用户在市场上挑选农业科技成果的余地还比较小。
其二,中介问题。农业科技市场上交易不旺的另一个原因是联系购销双方的中介组织还不发达,促成交易的经纪人,掮客还比较少,购销双方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
其三,成果自身的问题。从目前情况看,能够进入农业科技市场的农业科技成果绝大多数都是具有物质载体的物化成果。而那些诸如作物制种技术,作物平衡施肥技术等成果则难以进入技术市场。原因在于,物化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凝结在了物质产品之中,在传播的过程中能够保密。而非物化农业科技成果由于没有相应的物质载体,传播时保密较难。
农业科技成果的市场状况是确定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方式的重要因素。由于人们对农业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认识还不高,故应采取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方式使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由于市场中介不畅,故可以采取边示范宣传边推广普及的方式,使农业科技成果进入农业产业。由于非物化农业科技成果难以保密,故应尽量地以物化的形式进入产业。对确实不能物化的农业科技成果则以一次买断产权的形式进入产业。
三、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应不拘一格
我们应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农业的具体情况科学地确定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类型。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市场引导型和政府扶持型相结合 根据价值规律、市场的供需状况及实施的市场战略等来决策。由市场来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重要特点。
虽然市场决定型是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重要形式,但由于市场调节的局限性和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育的滞后性,以及我国农业的特殊性等使得我国当前不能完全以市场机制来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方式,必要时还得以政府引导的形式使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
(二)经济盈利型和科技扶贫型相结合 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在这项活动中拥有并转让农业科技成果的一方总是想方设法以较高的价格转让成果,而接受农业科技成果的农业企业或农民则往往以尽可能低的价格来购进成果,以降低使用农业科技成果的投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农业科技成果就以获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形式进入到了产业之中。
在我国农村的很多地方,由于自然条件、农民素质等原因,那里还比较贫穷,而要摆脱贫穷,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科技扶贫。因此,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都把科技扶贫作为重要的脱贫致富的途径。在科技扶贫工作中,政府往往给以比较大的财政支持。同时,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也积极协作配合,他们以优惠价格的形式,或以无偿服务的形式向贫困农村提供农业科技成果。这样,农业科技成果就以特殊的科技扶贫的形式进入到了农民为主力军的农业产业之中。
(三)广泛统一型与区域分散型相结合 有些农业科技成果的适用范围很大,适宜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使用。这类农业科技成果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基本理论型的农业科技成果,如作物平衡施肥技术成果,此成果已经在我国推广使用。我国各地在推广使用这个成果时,根据的都是理论上相同的植物营养规律、资源报酬递减规律和边际平衡原理等。另一类是物化型的农业科技成果,如新饲料、新农药、新肥料等生产成果。这类农业科技成果的科学技术凝结到了先进的科技产品之中,使其随着产品的广泛使用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对上述两类成果可以采取广泛统一的组织形式使其进入产业之中。
有些农业科技成果适应范围比较狭小,仅宜在一定生态条件下推广使用,像耕作制度方面的科技成果和作物良种方面的科技成果。由于成果本身对生态条件的选择性和不同地域生态条件差别较大,故此类成果只能以分散多样的形式进入产业之中。
(四)市场竞价型、低价微利型、免费赠送型和赔钱奉献型共存 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的重要问题是转让价格问题。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以交易价格划分,可以四种形式进入产业。
市场竞价型。如果农业科技成果的转让仅仅是一种纯粹的经济活动的话,农业科技成果就应以市场竞价的形式进入产业。
低价微利型、无偿赠送型和赔钱奉献型。如果是为了科技扶贫或仅仅是为了宣传推广农业科技成果,或农业科技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了买方市场,或者是出于特殊的市场战略的需要,等等,农业科技成果则往往以低价微利型、或无偿赠送型、赔钱奉献型的形式进入产业,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五)一次清付型和分期付款型相结合 在农业科技成果深受欢迎,且购买农业科技成果的企业或农民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情况下,可以采取一次性清付货币的形式使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如果农业科技成果转出一方的市场战略是促销商品,或购进农业科技成果的企业或农民经济实力有限,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清付方式使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或者等到成果创造出效益后,以成果收益来支付科技成果的转让费用,即以期后付款的形式使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
(六)指导帮助型和自主实施型相结合 对科技原理比较高深,操作过程比较复杂,实施标准要求较高的农业科技成果,在转入企业或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较低的情况下,应以农业科技人员帮助实施的形式进入产业。对道理简单,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成果,只要销作培训,农业企业的人员或农民就可以学会掌握,故以企业或农民自主实施的形式进入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