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龄化状态下的失智老人养老空间室内设计研究论文_陶香凝 高巍

基于老龄化状态下的失智老人养老空间室内设计研究论文_陶香凝 高巍

(大连工业大学,辽宁省 大连市 116000)

国外由于经济发展速度较快,进入老龄化社会比较早,及早关注到失智老人这个特殊群体,并对其养老居住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到现在为止比较完善。日本较早跨入了老龄化社会而美国大约194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新加坡老龄化比例较高,对养老问题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和实践探索,并积极推广养老空间设计,较大地提高了老人生活质量,并大幅减少了需要照顾护理的家庭。

我国老龄人口多,增速较快,失智老人的养老居住问题逐渐凸显,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为老年人提供照护服务的专项养老设施出现较晚,目前我国养老的硬件环境和服务体系都有待完善,重视并积极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类问题,成为了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目前中国的失智率也达到了10%左右,而随着中国老年人高龄化的发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失智症患者将达到1009万人。而由于失智老人的沟通和护理成本比较高,失智症又有其特殊性,而目前普通养老机构多数不倾向于接收失智老人而专门为失智老人设置的养老机构少之又少。未来中国的老年人口,尤其是失智老人,对机构养老的需求是巨大的,因此为失智老人探索适于其居住生活的室内空间环境是一个切实有意义的研究课题。

当前失智老人的养老空间设计的护理流线效率与私密单元的契合关系,能同时利于照护者的工作效率达成,仍很少提及。并且关于失智老人的养老空间室内设计仍存在以下问题:

社交活动空间空间环境布局单调,缺乏引导性;安全性设计不足,老年人有被监禁感;空间可辨识性差,加重老年人认知障碍;缺少对老年人自主、自立使用的支持; 物理环境不宜人,刺激水平过高或过低;机构感强,没有为老年人提供自我延续感和归属感等。因此为失智老年人建立适合他们的室内空间环境迫在眉睫,我们将通过研究其功能空间、功能配置、设计要点、对使用者的心理、情感的影响等方面,探索适合我国的失智老人疗愈性空间环境设计方法,促进我国失智老人护理机构的专业化发展与人性化转变,为失智老人提供有尊严、有品质的晚年生活环境。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为解决社会民生问题,国家对于养老产业的发展大力支持。一些医疗机构满足了身体健全的老年人的需求,使得一些老人得到了助老关怀。但仔细观察一下,不难发现,多数养老机构收纳的是两种极端的老人,一种是尚有交流能力,生活尚能自理,有一定行动能力的老人;第二类是没有交际能力,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失去行动能力的瘫痪老人。但是还有另外一类老人,其实更需要解决能否生存的问题。这是社会没有高度重视的群体——失智老人,即特殊的失能老人。在对于中国失智老人的养老现状,国家已经出台多项措施着手解决。国务院在2014年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作出了部署。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决定,同样指出要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很多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了具体的实施办法。比如浙江省杭州市正在酝酿出台《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改革与发展的意见》,要求新建和提升改造的公办养老机构要开设失智老人专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5-10年内,老年人“未富先老”的现状会产生转变。城镇老人所占比例将会逐年增高,受教育水平也将相对提升。同时,由于近三十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即将老去的高峰人口积累了相对较多的财富,养老储备金也更为充足。较高的城市生活环境、 良好的文化水平与优越的消费水准使其更为关注自身的健康护理状况,因此,失智老人的疗愈性空间将具备优良的市场优势。随着与养老有关的配套设施建设,将逐渐形成一系列的养老产业链,带动其下游产业如建筑、机械、保健等行业的经济发展,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 经营模式的改变、入住环境的提升,服务功能的完善、多样资源的整合利用使养老机构成为不仅满足基本的照料护理需求,还能够提供医疗救治、闲娱乐、生活教育一体化的产业服务,为失智老人的生活提供更多便利。

当下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失智老人群体的增加,因此疗愈性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通过分析普通老人与失智老人之间的区别,找个合适的契合点来满足失智老人的疗愈性养老空间设计,有效缓和老年人的精神行为症状,帮助其保持生活能力,延缓病程发展。论文首先基于在当今养老问题存在的社会背景下,疗愈性养老模式实行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同时通过对于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养老模式的发展状况,提出疗愈性养老的研究意义。接着通过针对失智老人这一特定老年人人群,观察研究其区别于普通老人的行为特征,并从这些行为特征入手,探讨什么样的建筑空问更适合于失智老人使用;研究从建筑设计领域,如何为失智老人设计更有益于其生活,更加舒适人性化的生活环境空间。 最后阐述疗愈性养老空间的设计内容,包含整体布局、空间布局、建筑内环境设计、视觉与心理相关设计等方面归纳设计。纵观我国社会发展情况,失智老人养老设施的工程实践方面,在我国更是风毛麟角。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还没有意识到需要为失智老人建设特殊的护理空间,只有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才开始进行了一些探索尝试。因此加强对失智老人养老护理空间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是国家对养老事业提出的新的要求。“养儿防老”一直是我国的养老话题,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人更加讲究养老的舒适度和幸福感。父母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后半生的他们也绝不应该再为儿女担忧,尤其针对那些失智老人,更应得到社会的关爱与护理,而我们的主要目的应该担起重任为失智老人提供一个安全幸福的居住社交环境。

针对以上目的我们总结出其室内空间环境应具备以下特点:①社交活动空间应该具备多种娱乐设施,符合失智老人能够娱乐的标准,增加他们的康复速度。②空间分割应该采用明显标识,例如利用颜色区分各个区域,让失智老人更加清楚明了。③过多的护理器材,不利于失智老人的康复水平,许多人来说,不在乎这一群体是否康复,只求他们能够开心快乐,虽然们并不要求他们能否健康康复,但我们应该满足他们想要独立的愿望,平常可以多增加这些独立器材的使用。④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机构感太强,我们要不忘初心,为他们这个群体提供护理的同时,让他们感受到生存的希望,活着的意义,给他们自己增添一种自我延续感和归属感。我想,这才是我们为这个群体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作者简介:陶香凝(1994.04-),女,山东烟台人,大连工业大学,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室内),研究方向:室内设计;

通讯作者:高巍。

论文作者:陶香凝 高巍

论文发表刊物:《新材料.新装饰》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基于老龄化状态下的失智老人养老空间室内设计研究论文_陶香凝 高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