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建设中配电自动化规划及改造的问题分析论文_毕圆圆

电网建设中配电自动化规划及改造的问题分析论文_毕圆圆

(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承德供电公司 河北省承德市 067000)

摘要:目前,我国电网建设逐渐完善,在社会经济水平飞速发展下,一些传统的电网建设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需求,配电自动化规划及改造面临严峻的考验。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致使工作人员在对配电进行改造时并没有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落实,这样一来不但会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用电,严重时还会对线路造成损坏,进而引发火灾。本文主要对配电自动化规划改造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电网建设;配电自动化;配电改造;改造问题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供电的需求量日益攀升,在给供电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收益的同时,也对供电企业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还存在供电结构不合理和供电故障多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完善配电自动化终端布局规划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设计技术现状

近年来国网公司实行“三集五大”后,电力公司根据国网公司要求,统一实施电网“大规划”信息化建设,建设一体化电网规划设计平台,加强电网发展、建设方面的实验研究能力,加快电网规划和工程设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缩短设计周期,提高发展效率,提升规划水平。2017年初,为进一步提升一体化电网规划设计平台的信息化和实用化,电网公司实施了该平台第五期深化建设工作,提升数据维护展示的适应性和实用化水平、深化输电网计算分析功能、拓展配电网应用功能、加强电网发展诊断分析、优化成果管理,全面覆盖输电网规划、配电网规划和电网发展诊断等全部规划领域,贯穿各层级,打通各环节,完成一体化电网规划设计应用,全面支撑电网规划、设计工作。

2配电自动化改造问题

2.1可靠性问题电

力网络供电性能存在稳定性与可靠性的问题,与发达国家的电力供应情况相互对比,我国电力供电稳定性亟待提升;城市配电网的结构布局需要重新完善,存在网络架构不及合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网架主次层次的不清晰、网架布局不稳定等方面。

2.2配电中的接地保护力度不够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对其接地保护的方式和标准也各不相同,如:在水中安装的供电线路和设备、在施工现场安装的设备及在腐蚀性施工现场安装的相关设备等,由于其所处环境各不相同,安装使用的标准也不同,因而接地保护一定有所区别,但往往这些都得不到工作人员的重视。

3配电自动化规划要点

3.1配网自动化的故障定位系统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的最大优点是它携带着故障快速定位系统。这一系统可以帮助维修人员快速地定位到故障发生的精确位置,能够用最少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处理故障。过去传统的故障维修方式是一旦某处发生用电故障,就需要进行大面积的断电,然后再对多条线路进行逐个的排查,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而且对维修人员来说也是极其辛苦和危险的。而配电网自动化建设中的故障定位系统则可以将上述的难题快速解决。

3.2配电自动化终端布局规划的原则

在中压配电网中,开关的种类包括出线开关、联络开关、分段开关和用户分界开关。其中,出线开关安装在变电站内,利用变电站内的内部监测系统实现对出线开关的控制。联络开关和分段开关一般装设“三摇”终端。用户分界开关利用内部的断路器或熔断器隔断电路故障,实现对电流的保护,依据用户的负荷故障结合一次设备装设二摇终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本文将分段开关处的配电自动化终端布局规划作为优化目标,依据相关技术标准,根据城市的供电需求和配电网的符合等因素,合理规划配电自动化终端的数量和布设方式,实现“三摇”终端和“二遥”终端的有机结合,进而实现光纤通信和无线通信的结合。

3.3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的规划设计

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对整个配电系统具有核心意义,因此必须重视配电自动化系统主站的规划设计。在设计主站时,必须要以配电自动化系统化的灵活性为目的,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各项功能有全面的掌握,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设计时首先要对设计区域的当地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将各项实际数据进行收集和整合,并结合现代网络技术对各项信息进行互联,以此来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在运行时的稳定有效。其次要注重配置各项硬件设计,保障数据在流转和处理过程中能够有效合并。在进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主站设计时,必须要对系统的实际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确保硬件设备在参数正式配置之前能够进行稳定的传播。最后要形成综合性的评价系统,对配电自动化系统进行科学的评价,以此来保障配电自动化系统对整个区域的供电情况。

3.4通信方式

配网自动化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将配电线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现场总线,其主要采取的是数字化与开放式通信方式,能够双向串行,呈现多分支结构,适用于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达到智能化现场设备通信的要求。此通信方式具有通信速率快和稳定性高等特点,与光纤通信方式相比,现场总线方式,在运维成本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适用于工作站通信与馈线终端设备等。

4提高配电自动化建设水平的策略方法

4.1合理预测配电负荷增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增长类型与速度也必然发生变化,由规模扩大型转变为增值性,有能源密集型转变为环保节能型。这种新环境下,城市配电网无论是建设还是改造,都必须根据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市场环境的变化方向加以相应的调整,确保电网建设与城市发展相同步。电力负荷的不同,其电力属性也就不同,不同负荷的电力会带来不同的使用效果,而不同的电力负荷预测计算方式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因此出于确保原始数据准确性的需要,电力负荷预测需要以历史发展的现实规律为基础,将以往电力数据作为数据基础,从电力负荷精准预测的角度出发,对城市配电网络加以创新性改造。

4.2积极采用三级漏电保护装置

通常配电的漏电保护相关措施对配电的设备和整体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也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并且三级漏电设施和绝缘性能没有充分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和配电系统进行有效结合,不但能最大限度地防止触电、火灾等情况的出现,还能避免对电器设备产生不必要的损坏情况。除此之外,在对三级漏电保护器进行选择时,一定要严格保证各个保护器之间的电流等级和分段时间极差能够互相配合合作,进而保证配电的安全稳定性。尤其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一般在对相关设备进行选择时,要尽量选择同一厂家的产品,并确保其具有灵敏度高、防水、防漏等性能。

结语

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的应用可以在配电网上直接实行监控、管理和调度的问题,这样的配电系统具有高效性,是现今电力发展的一种趋势。并且可以对区域内出现的问题及时得到反馈,这样就可以对电力系统进行及时的抢修,有效的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我国的配电自动系统的建设没有距离的配备标准,这就为前期的电网建设增加的灵活性,但也为后期的维护加大了困难,在建设中可以多用分层的方式进行设计,这样可以方便后期电网的扩容,做到根据用户需求及时调整负荷量。

参考文献

[1]王晓勇,王林.探索城市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通信网络的规划与组建[J].信息通信,2016(04):193~194.

[2]任征东,栾文鹏,王鹏,郭屾.基于IPv6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架构[J].电力建设,2017(05):111~115.

[3]邓光付.浅谈低压配电改造问题及解决措施[J].技术与市场,2016,23(6):89-90.

论文作者:毕圆圆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电网建设中配电自动化规划及改造的问题分析论文_毕圆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