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实践研究——以普通中学物理教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为例论文,学生主动论文,学案论文,中学物理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习惯的影响,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知识的形成过程的教学;重视解题的训练而轻视能力的发展。长此以往,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意识、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和能力,习惯于被动、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严重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如何通过改善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自我主动发展,也就成为深化教育改革的攻坚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学生主动对知识的意义建构。这要求学生参与整个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从对知识的预习到理解、掌握、巩固、运用每个过程都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正确引导,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每个问题都能渗透“主动”的理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方法,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经过近几年的实践研究,我们认为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并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拓宽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一、精心设计学案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
物理学案是指教师依据科学的认知理论、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物理课程标准,为指导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主动的意义建构、科学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调节和控制各种学习任务、思维活动的进程而编制的方案。以学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近年来以各种“导学”名目出现的教学实践研究越来越多,如“学案导学”,“导学案”等,本文的物理学案是指依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集体研究课程标准、考试说明,发挥集体智慧,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而精心设计的物理学案,包括课堂导学、知识整理、自我评价、学后反思四部分内容。
(一)课前导学
课前导学由知识准备、新知预习和问题提出三个模块组成。
1.知识准备。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学习理论,选择与新知识相邻或相联系的旧知或学生已有经验,作为知识准备的内容,可以填空、简答、问题等形式出现,为学生提供主动预习的“脚手架”。
如:高二物理《感应电流的方向 右手定则》一节学案中,知识准备模块设置如下两个问题:
(1)电流与磁场之间的方向关系用________定则来判定。
(2)通电导线在磁场中所受________力的方向和________方向、________方向有关;这三者方向之间的关系,可用________判定:伸开左手,让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垂直穿入手心,并使四指指向________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方向就是________的方向。
说明:通过复习左手定则,让学生重现左手定则建立的过程及应用时注意的问题,以便为学习右手定则找到一个可借鉴比较的对象,也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类比更好地掌握右手定则得出的过程,既起到了引导学生主动预习的作用,又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做好了准备。
2.新知预习。包括一节内容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如:高二物理《感应电流的方向 右手定则》一节学案中,新课预习模块包括两部分:
(1)学习目标
知道闭合回路中部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可以产生感应电流及其原因;
理解右手定则,学会用右手定则来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初步学会综合运用左、右手定则解决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相关问题。
(2)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
难点:确认感应电流的方向和磁场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方向间有确定的空间关系。正确选择左、右手定则解决综合的问题。
说明: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是让学生明白学习本节的任务和达到的目标,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线和依托,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随意性,目标是三维的,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具体的明确的,是显性目标,应该在学案上显示出来,要求学生运用各种学习手段去完成、去落实。
3.问题提出。问题探究是学案引导的关键,除学生提出自己预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外,教学中始终围绕着知识点的目标展开,设计有价值的探究问题和学习任务,通过问题解决和任务完成驱动学生主动学习,以任务驱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如:高二物理《感应电流的方向 右手定则》一节学案中,问题提出模块提出如下问题:
(1)闭合线圈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一定能产生感应电流吗?能否举例说明你的判断。
(2)你能区别右手螺旋定则、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吗?请正确填写下面的表格:
说明:设置的问题既能在课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课本寻找答案,又能引发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带着问题,为完成任务而参与学习活动,能较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
(二)知识整理
知识整理是学案引导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学案的初步目标就是通过学生主动预习,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概括、整理归纳,理清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和脉络,形成知识体系,完成对该知识点的意义建构。
如:高二物理《感应电流的方向 右手定则》一节学案中,知识整理模块包括:1.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会产生________,这种现象也属于________现象。
2.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跟________的方向、________的方向有关;这三者方向之间的关系可用________判定:伸开右手,让拇指与其余四指垂直,并且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________垂直穿入手心,拇指指向________方向,则其余四指的指向就是________的方向。
说明:知识整理在设计时要考虑与课堂教学顺序一致,方便学生做好笔记,通过预习完成部分内容的梳理,省去课堂抄写笔记的时间,以有更多的时间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思考与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学案引导的着力点和评价手段。在前期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进行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巩固练习,分析解剖、讨论探索,不仅能巩固知识、掌握方法、培养能力,而且能优化学生知识结构,通过快速反馈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同时也是教师检测效果的重要手段。
如:高二物理《感应电流的方向 右手定则》一节学案中,自我评价部分内容如下:
1.如下页图1所示,各图都是闭合电路中的一部分直导线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示意图,试标出图中所缺的第三个物理量的方向。
2.如下页图2导体AB通以A到B方向的电流,请画出通电导体AB在磁场中的运动方向。
3.如下页图3,导体AB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由A到B,请画出导体AB的运动方向。
4.如下页图4所示为导体AB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请画出:(1)导体AB的运动方向;(2)导体AB所受磁场力的方向。
说明:自我评价问题设置要针对性强,就是本节学习目标要求的内容和层次,多以填空、选择的形式出现,课堂即时检测,即时反馈,是学案引导任务驱动的重要抓手。
(四)学后反思
学后反思是学案引导的另一亮点,通过该模块引导学生主动对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加工,经过“顺应”和“同化”的过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是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再加工的环节,同时也引导学生在课后复习时用好该模块,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说明:这部分内容全部放还给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思维加工,老师可提出一些建议,供学生参考,如:可采用结构树、鱼骨图、思维导图等形式,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再加工。
二、巧妙运用学案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关键
1.课前。新课的前一天,把学案发给学生并提出要求:根据学案的内容,认真预习课本上的内容,把需要准备的知识经过思考或者复习填写在指定的位置;自己能看懂的内容,根据知识整理的部分提供的线索可以提前填写一些概念和规律的文字、公式,课堂上减少记笔记的时间;提出一些自己在预习过程中不能理解的问题,使得课堂听课更有针对性;课堂小练习能做的一些简单的题目可以先试着做。让学生以学案为抓手,通过预习理清知识脉络,主动预习完成部分前置的学习任务,做到有目的听课。
对每份学案,老师认真批阅,及时反馈,检查效果,发现学生的问题,以便在课堂上能更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任务,真正做到“以学定教”,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课堂。为了能通过学案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学习,我们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方式,小组课堂讨论、做小老师、实验探究、小组合作等,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例题、问题、实验等,时时、事事、处处想到引导学生的主动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
3.课后。根据学案上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在课后认真用好学案,进行课后复习,巩固所学内容,然后再完成作业,同时在每单元结束或章节结束时,引导学生用学案复习,转变学习方式并逐渐养成习惯,把学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益发挥到最大。
实践证明,教师精心设计的学案确实起到了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学案”各环节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改变了学生以往毫无准备之下进课堂的惯例,把学生的学习时间和任务前置了,教师可以把课堂教学的重心放在需要深层次理解的内容上,同时可以节省时间增加课堂探究、课堂讨论、课堂实验等,让学生能在课堂上更多地参与问题的思考与交流,学习方式得到逐步转变。有30%左右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有27%左右的学生认为提高了自学能力;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改变了“教师讲,学生记”的灌输式学习方式,课堂中有了更多的探究时空;有20%左右的学生认为学习更加主动了。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