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探讨论文_张剑鹏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探讨论文_张剑鹏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昆明供电局 云南昆明 650011)

摘要:目前,配电自动化技术不断发展,实用化功能也逐步完善,进一步提升了社会用电质量,但是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在应用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本文将从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的现实应用与未来发展两个方面对该项技术进行分析。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社会对电力的需求以及依赖性不断增强,对用电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供电企业要不断提升配电自动化实用化的关键技术与运行水平,推进供电企业管理朝着现代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1]。

近年来,城网、农网改造不断深入,社会的供用电指标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各供电企业的配电自动化技术体系也逐步建立,许多地区已经在不同层次上尝试应用了配电自动化技术,虽取得了一些应用效果,但也暴露出不少问题。现将具体进展以及存在问题详细分析如下。

1 配电自动化发展现状

1.1发展成果

(1)全网配电自动化的实现由通过重合器时序整定配合的方式逐步过渡到通过馈线自动化终端(FTU)进行故障检测,结合通信技术进行故障隔离与非故障区域恢复供电[2]。在此过程中,重合器的功能应用到变电站10kV出口以及分支线上消除瞬时故障,仍有意义。(2)通信方式更加多样化。光纤、载波、无线、专线电缆等均是相对理想的通信方式。在这多种通信方式中,光纤是主要的通信方式,主要应用于主干通信线路上。除此之外,载波通信、无线通信同样是用户接受度较高的通信方式。(3)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更加完善,以往,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包括数据采集系统、配电监控系统,并不能有效满足多种配变电需求,但是在配电自动化技术的支持下,配电自动化系统发生了一些变化,功能更加完善,现在已经具备地理信息系统、配电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等多种管理系统。同时,配电主站系统也实现了从借用调度主站系统向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的转变。(4)过去,供电企业中关键性的电力设备多是依赖进口,但是现在,国产设备则得到了广泛应用,较之进口设备,国产设备的功能与性价比并不逊色。(5)在技术的推动下,变电站自动化设备与一次设备的联系更加紧密,同时也促使厂家转变了发展方向,例如一次设备的厂家开始向二次自动化方向发展;二次自动化系统的厂家向一次设备方向发展[3]。(6)DMS需求基本确定,功能也开始朝着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1.2 存在问题

目前,配电自动化是取得了一些发展,但也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如:(1)行业内,配电自动化有了统一的功能规范,(《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规范》颁布)但是各地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旧存在应用需求不规范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还需要一定时间。(2)随着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各地开始从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上进行了试点工作,但是试点规模不够,难以体现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模效益。(3)部分电气设备性能质量不过关,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同时系统运行环境也不够安全,环境会给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较大影响。(4)作为一项新型技术,配电自动化术、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经过严格、专业的试验才能投入使用,但是现阶段,行业内缺少指导性的试验规范以及验收标准,导致系统安全性不高[4]。(5)配电自动化系统需要与配电一次网架紧密结合,两者的规划要达到一定的协调性与统一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两者联系不足、规划不够,影响了系统运行质量。(6)DMS集成与配电自动化系统存在安全问题。

2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分析

在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建设方面,应在功能规范与验收导则的基础上,在系统性能测试方法与手段健全的前提下,制定可行的实用化验收细节。而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主要有:(1)系统通信方式要能支持多种设备以及多种通信要求,并且,通信系统的可靠性要能满足配电自动化要求,通信系统的通信速率要得到提升;通信系统结构要得到改善,确保通信系统在遭遇故障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通信畅通,并且配电自动化功能要能正常实现[5]。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2)提升FTU对故障信息的敏锐度,要能准确、可靠、及时捕捉各项故障信息,并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下对故障信息进行分析,对故障进行处理,实现故障隔离与系统功能恢复,同时能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功能实现分层、分布式控制。(3)FTU采用全工业级设计,技术指标达到户外D2级标准,能有效消减环境影响。(4)具备蓄电池智能维护技术,FTU能实现蓄电池的在线智能维护,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促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5)各系统间信息要能实现在线共享,同时各系统间信息源头要具有唯一性,避免造成信息管理混乱。而对于系统信息的统一管理主要是借助DMS数据建模以及设备编码实现系统信息一体化管理,利用此技术,实现系统内客户服务信息、符合控制信息、用电信息等各项信息有机接入配电主站系统,最终构成全局信息一体化系统。(6)借助工作流方式与中间件软件技术实现DMS流程化管理。(7)在配电网络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与SCADA配电系统之间若能实现良好的信息互通,那么两系统的信息时效性将获得同步提升。

3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未来的发展

我国配电自动化研发应用较晚,依旧有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结合国内外对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技术的研究与实践经验,分析我国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将会朝着以下方向发展:

3.1智能化分布式FA

现阶段,我国正着手准备推进电力工业体制改革,推进改革后将逐步实行输配分开的模式,并在售电环节引入竞争机制。这种模式能有效降低线路损耗,提高能量转换效率,但是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原因是分散发电装置的布置以及投运具有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配电网络的运行方式会发生变动,导致原有方案不能有效解决系统运行问题。针对这一情况,供电企业可以研发建立基于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智能化系统。分布智能化系统能够通过智能体之间的通信与规范,构成完整的智能分布式FA实现方式,为输配分开的模式的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3.2配电信息一体化基础上的配电实时信息引擎系统

在电力企业信息一体化集成系统中,DMS与配电自动化是重要内容,并且两者并不是孤立的系统而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配电自动化与DMS的有机结合下,未来的配电自动化系统将会提升数据信息利用效率,充分挖掘信息价值,促进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主要是借助信息一体化大平台下的配电实时信息引擎机制,基于企业集成总线与公共信息模型,数据应用效率将会获得大幅提升。

3.3配电系统结构优化运行决策支持系统

若配电系统自动化得以实现,那么停电时间与停电范围将大大缩小,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将大为提高,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电力系统的社会效益,而要想促进电力系统经济效益的稳定提升,就需要供电企业能根据实际运行环境,不断优化系统结构,建立完善运行决策支持系统,这样能够降低线路损耗,控制运行成本。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供电企业自动化实用化将会是电力行业的一大发展趋势,未来,在技术的推动下,配电网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将会朝着智能化分布式FA、配电信息一体化基础上的配电实时信息引擎系统的方向发展,配电系统自动化实用化的发展前景将更为广阔。

参考文献:

[1]赵晖.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J].山东工业技术,2017(24):205.

[2]窦玉龙.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分析[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7(36):60+62.

[3]罗兴,马洲俊,李庆宁.配电自动化工程建设关键技术与实用化探讨[J].电力安全技术,2016,18(12):8-11.

[4]马飞飞,卫鹏翼,姜照轩.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J].南方农机,2016,47(10):124.

[5]郝轶兵.配电自动化的应用及其实用化关键技术分析[J].机电信息,2013(24):7+9.

论文作者:张剑鹏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7

标签:;  ;  ;  ;  ;  ;  ;  ;  

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探讨论文_张剑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