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技术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论文_张世友

建筑施工技术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论文_张世友

身份证件号码:37028419830419XXXX 山东 青岛 266400

【摘 要】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建筑结构工程的稳定性,节约施工材料,而且可以优化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难点。文章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优势,探讨了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关键词】建筑工程;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不断改善与创新,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由于具有抗裂性好,刚度大、节省材料及减小自重等方面的优点,因此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同时也存在着施工难度大、安全性低等方面的缺陷。因此,还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建筑预应力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以解决施工中存在的难点,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

一、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优势分析

首先,较强的防裂性。在常规性的混凝土施工中,裂缝问题会频繁的出现,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仅是受材料性能、配置比例、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与后期的养护也有着直接的关联,但是,通过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则可以很好的避免上述问题发生。随着建筑楼层的不断加高,建筑结构内部的荷载量也会逐渐加大,在各种作用力的影响下,建筑内部的开裂问题必然会出现,通过预应力的作用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一问题,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其次,不易变形,且可以提升建筑自身的实用性。据观察,通过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混凝土建筑内部结构形变问题出现几率变小,建筑结构的整体性、防损耗性也会出现相应的提升。第三,最大限度确保建筑施工材料性能的实现。在目前的建筑施工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运用较为普遍,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可以减轻建筑自身的承重压力,同时,强化建筑结构内部的稳定性,这对于缓解不良问题的发生十分有利。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研究及使用,技术人员发现,施工的难度有所降低,其操作便利,可以在既定的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施工任务。

二、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

1、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准备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施工前必须做好各种准备,明确各种材料的使用情况,确保后面的施工能正常进行。施工材料准备:钢筋、钢绞线、金属螺旋管和水泥等材料必须在正规的生产厂家购进,必须有各种合格证书及钢筋、水泥性能的抽检报告等。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中要求使用高强度的混凝土(一般选用C50及以上强度规格的混凝土),混凝土的辅料(骨料、高效减水剂、矿物活性材料等)的选用也要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的相关规范。

2、安装模板、预留孔道及抽管

模板的设计、材料和安装的质量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质量影响很大。只有具备了足够的刚度,合适的分块,快速的安装和拆卸速度,灵敏密闭的液压部件,平整无污等优点,才能再拆模后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预留孔道必须有准确的尺寸和位置;孔道的直径应比预应力筋的外径(包括钢筋对焊接头的外径或需穿入孔道的锚具外径)大10-15 mm,以利于预应力筋穿入。端部的预埋垫板应垂直于孔道中心线并用螺栓或钉子固定在模板上,以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发生走动;孔道留设的方法有钢管抽芯法、胶管抽芯法和预埋波纹管法等,这是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制作中的关键工序之一。

钢管抽芯法是预先将钢管敷设在模板的孔道位置上,在混凝土浇筑后每隔一定时间慢慢转动钢管,防止它与混凝土粘结,待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抽出钢管形成孔道。选用的钢管要求平直、表面光滑,敷设位置淮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准确地掌握抽管时间很重要,抽管顺序宜先上后下进行,抽管方法可用人工抽管或卷扬机抽管,抽管时必须速度均匀,边抽边转并与孔道保持在一直线上。抽管后应及时检查孔道情况,并做好孔道清理工作,以防止以后穿筋困难;胶管抽芯法可用于留设直线、曲线或折线孔道。胶管抽芯法预留孔道,混凝土浇筑后不需要旋转胶管,抽管时间一般控制在200h•℃,抽管时应先上后下,先曲后直;预埋波纹管法中的波纹管直接埋设在构件中而不再抽出。在留设孔道的同时,还在要设计规定的位置留设灌浆孔和排气孔。波纹管应密封良好并有一定的轴向刚度,接头应严密,不得漏浆。

3、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

浇筑预应力梁混凝土时,为避免底部产生蜂窝现象,混凝土浇筑前在底部应先铺一层30~50mm厚同强度等级混凝土去石子水泥砂浆,以保证接缝质量。浇筑预应力梁混凝土时,应防止振捣棒碰撞金属波纹管、预应力筋及端埋件等,避免引起金属波纹管的变形与漏浆、预应力筋及埋件变位等事故。张拉端及固定端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锚垫板背面不得捣空。使用插入式振捣棒应快插慢拔,插点要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不得遗漏,做到均匀振实。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一般为30-40cm)。振捣上一层时应插入下层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浇筑预应力梁混凝土时,应多留1-2组试块,与梁同条件养护,以确定预应力筋张拉时砼的强度。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除按要求留置混凝土试块外,另外多留置2组做同条件养护,确保张拉日期。

4、预应力筋的制作、穿束和张拉

预应力筋的制作与钢筋的直径、钢材的品种、锚具的类型、张拉设备和张拉工艺有关。目前常用的预应力筋有单根钢筋、钢筋束或钢绞线束、钢丝束。单根钢筋的制作,一般包括配料、对焊等工序。钢筋束和钢绞线应该按照具体的相关规范进行制备,一般的施工单位钢绞线束主要采用3-6根7φ4组成。钢筋束和钢绞线束的强度高,柔性好,所以普遍应用于我国各种工程建设中。

制作预应力筋完毕后,将钢筋或钢筋束人工穿束,穿束过程中注意对预设管道的保护,并随时对工程中的施工质量进行检查,如果预设管道有破损,要及时进行修补工作。

制作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核心就是钢筋的张拉。安装张拉设备时,直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重合;曲线预应力筋应使张拉力的作用线与孔道中心线末端的切线重合。与此同时要注意对张拉质量的控制,避免出现超张拉、滑丝、断丝和保护层裂缝的意外情况的初现。超张拉虽然可以提高结构体中钢筋的有效预应力,提高结构体的抗裂性能,但是对于结构体后期徐变上拱的稳定性就不能保证。

5、孔道灌浆

有粘结预应力筋张拉完成之后,要及时进行灌浆。在梁两端和跨中设灌浆孔,灌浆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控制在0.4~0.45之间,每个孔道灌浆一次完成,中途不能停顿且在灌浆过程中喷嘴不能离开灌浆孔,避免空气进入形成气泡。待排气孔流出浓浆后方可撤除压力并封闭排气孔;灌浆严格控制压力≥0.5MPa,当输灌浆管长度大于30m时相应提高压力0.1~0.2 MPa;水泥浆自调制至压入管边的时间间隔不得大于40分钟,压浆过程中经常检查压浆管是否堵塞。灌浆完毕后应及时对张拉端头进行封锚处理。

结束语

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建筑施工中面临的困难也在逐渐的增多,从目前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运用现状来看,细节部位的优化及控制需要在实践中加以落实。同时,在部分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实用性及拓展性也要得到重视。通过这些实践,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日趋完善,为了更好的发挥出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优势及作用,提升建筑施工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强化技术研究势在必行,需要企业的管理者给予重视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解丹.浅谈房屋建筑施工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7:244.

[2]房兴华.路桥工程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18:90.

论文作者:张世友

论文发表刊物:《低碳地产》2016年10月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18

标签:;  ;  ;  ;  ;  ;  ;  ;  

建筑施工技术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应用论文_张世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