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是对企业道德的考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公益活动论文,道德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公益事业是现代国家的重要因子,其发展水准鲜明地标志着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高下。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公益事业蒸蒸日上,扶贫助残,消弭困厄,解除艰危,极大地助推了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作为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企业和企业家把更多的目光投向阳光灿烂的公益事业,因为投身公益是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也是对企业道德品质的考量。
当今的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物质越来越丰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但对环境的过度破坏也导致自然灾难与人为之祸频频发生,总有人面临正常生活被打破的困境。稍具仁恕之心的企业家,都能以己之心度人之心,给面临家庭危困、家园丧失的人们送去温暖。明智的企业家都不会将其当作额外的负担,反而视之为光荣的社会责任,在良知、信念和觉悟的支撑下,自觉自愿、无怨无悔地忠实履行。
厘清现代“慈善”概念,是企业投身公益事业、实现道德提升的前提。慈善,并不意味着赏赐与施舍。传统意义上的施舍,是把自己高高地摆在道德高地,凭借经济优势地位,向生活不如意者施以恩惠,从而求得心理上的自足与成就感。这样的行为,虽然高尚,但难免狭隘之嫌。现代意义上的慈善,则是通过给予受困者以帮助,使其感受到作为人的平等与尊严。这是一个社会个体对另一个社会个体的关怀,没有上下之分,没有施受之别,不问感恩,不求回报。比尔·盖茨、巴菲特、李嘉诚等慈善名人已经为我们树立了这方面的榜样。企业正是通过对公益事业的无私奉献,体现自身存在,提升品牌价值,使企业的道德更加完美,发展的机会更多,成长的空间更大。
那么,企业投身公益事业又该如何具体实施呢?笔者以为要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诚信经营,义利兼顾。努力把企业做强做大,以优秀的业绩和良好的效益作为致力公益的硬件支撑。企业在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要严格把关,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视质量为生命的精神在市场大潮中奋勇拼搏。今年的奶粉事件,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来自生活必需品的安全威胁。尽管事故出在原料环节,责任人亦不属企业正式员工,但疏于管理令企业荣誉受损。企业必须妥当处理义利关系,社会责任才能落到实处。二是制定目标,有序开展。汶川一震,举国同哀,国内企业家的爱心井喷式爆发,慷慨解囊的场面一而再、再而三地感动国人。但事情过后,我们不能不思考,如何有序地整合企业的公益资源,进而作合理配置,使之效益最大化。对一个企业来说,也是如此。要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把支持公益列入议事日程,写进战略规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公益行动,避免心血来潮、意气用事。三是选准目标,抓好落实。公益活动是好事,但好事一定要办办,通过专业的慈善部门切实把宝贵的资金、物资和扶助行动投放到最需要关心的贫弱者身上,使其公益价值最大化。同时,要努力避免公益活动中的功利因素与“作秀”嫌疑,因为这会令公益事业蒙羞。四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公益行动应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与资金力量,采取多种方式,或捐款捐物,或出人出力,或帮助就业,或抚慰精神,既实现公益活动的理想效果,又不致为公益与道德所困而伤筋动骨。汶川震后,企业界纷纷从自身实际出发捐助了灾区急需的帐篷、衣被、食品与药物。“9·11”之后,当国家补偿蜂拥而来的时候?悲痛的家属却希望得到一个“温暖的肩膀”。灾难之后的人们最需要的,不一定是钱,倾诉悲痛、寻求慰藉,也许更为必要。
公益行为也是企业文化的重要体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自己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的企业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全体员工所认同并恪守的理念、精神和品德。而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公益行为,则充分彰显着企业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
公益事业并非可有可无,企业道德也不是虚无缥缈的。当二者激情相遇时,我们不难发现,公益之花无比美艳,而道德之树万世常青。愿我们都能积极投身公益事业,努力构筑自己的道德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