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探索政协工作新路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形势论文,市场经济论文,政协论文,新路子论文,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引发了一系列重大的变化。深圳经济特区率先一步推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市场经济带来的影响和变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而更有效的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的应有作用,这是深圳人民政协不断探索的一个问题。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做好深圳人民政协工作?
第一,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把握深圳经济社会结构变化的趋势,努力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推进民主、维护稳定的新路子。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多元化经济,在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其他经济类型也将得到较大的发展,新的利益群体,如个体劳动者、私营企业者、经营管理者、个体知识分子、雇用工人等不断涌现,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增加,随之而来是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利益格局的重构。各种利益主体的自我意识将会日益突出,并进而带动社会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等发生相应变化,形成新的社会发展趋势和社会格局。在这种新的趋势和新的格局中,蕴涵着一个值得我们十分重视的趋势,那就是民主因素的日益增长。
作为早已进行市场经济改革试验的深圳经济特区,与相对较高的市场化程度相伴,日益增长的民主因素和相对活跃的民主空气,已经成为丰富多彩的社会现实。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产生的新的利益群体为了维持其竞争地位或保护其既得利益,必然会形成各类不同的利益代表和利益呼声,以体现自身价值、谋求自身发展,并自觉不自觉地产生政治上的参与意识。这些日益增长的民主因素,是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个客观的、必然的趋势,构成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乃至政治问题,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形式和政治渠道来加以反映和协调。社会各利益群体乃至公民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量的增长,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前提。但我们应意识到,这些日益增长的民主因素,由于它在产生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发性,难免会出现一些负面的消极的影响,形成一系列新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在由一元经济形态向多元经济形态过渡的过程中,会暴露得特别集中、特别明显。对于这些社会矛盾,如果重视不够、处理不妥、协调不当,就会成为深化改革的阻力,影响市场经济的发展,甚至危及社会政治的稳定。无视、否认或回避它,都是不可取的态度。只有正视、研究和引导它,才会有积极的作为。实践已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人民政协工作开拓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人民政协无疑是最好的能随时有序的表达和反映各种呼声和利益的渠道,在引导、吸纳伴随市场经济而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和政治参与能量方面,有着其他政治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职能,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团结,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二,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法制建设的需要,积极推进深圳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这种法制,是规范主体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客观要求,保障经济发展的一大基石。多种经济成分的相互竞争和市场开放程度的扩大,使市场经济的活动日益增强,亟需公平划一的法律规范。活力与法制相伴而生,规范有序、活而不乱。而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的规范性作用必须覆盖在全社会各个层面,政府依法行政,社团依法活动,企业依法经营,任何组织和个人的活动,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之内。可以说,没有高度的法制,市场经济体制就无法确立。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就是由释放活力和规范运作两大主题构成。在释放活力中推进,在完善规范中深化。回顾15年的改革历程,实际是一个逐步释放活力因素、增强活力机制的过程,是改革过程中以活力形成为重点的探索阶段。今后,势必向以形成规范为重点的成型阶段过渡。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试验场,由于改革走步较早、起点较新、推进较快,现在已经开始了由重点释放活力的改革阶段向重点形成规范的改革阶段过渡。深圳特区充满着活力,自然也就对法制形成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加速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加速国际性城市的建设,加速民主政治体制的完善,都把法制建设推上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新时期,依法治市,已成为推动深圳特区向深层次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围绕法制建设协商监督、参政议政已成为深圳政协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而抓住特区全面推进法制建设的大好机遇,努力把人民政协这一中国独创的民主制度,在特区规范和完善起来,应是我们探索的重要课题。
第三,依托深圳建设国际性城市的大背景,确立深圳政协的开放形象。
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这种开放性特征,是由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国际社会的商业纽带关系决定的。这种开放的态势,大规模地推动着生产要素的流动组合、市场的渗透互补和经济的国际性循环,已成为当代各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
深圳特区市场化改革所导致的开放态势,不仅仅体现在众多的外商投资、频繁的贸易往来、要素的内外循环、交通的进出便利等经济本身,而且逐步渗透和体现在文化、教育、学术、公益事业、社团乃至政务等社会的各个层面,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所引发的这种全方位开放趋势,深圳提出了建设国际性城市的战略任务。这是一个包涵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全方位开放的一个整体概念。深圳政协也必须创出与国际性城市的开放形象相适应的深圳政协特色。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深圳政协一成立,就提出并确立了深圳政协特色形成的基本原则,即把新时期人民政协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职能同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实际结合起来。而国际性城市的建设,是深圳全面迈向市场经济的一个最大实际。因此,围绕建设国际性城市参政议政、出谋献策是深圳政协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塑造与国际性城市相吻合的深圳政协形象,就自然应当成为深圳政协特色的基本内涵。塑造与国际城市相吻合的深圳政协形象,要求我们更多地沟通国际社会,大胆地走出去,在开放交流中增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命力,在开放交流中确立人民政协的新形象;要求我们大胆借鉴国外政治体系运作中某些能为我所用的东西,逐步丰富和完善人民政协这一中国独创的民主制度,形成既有中国特色又能适应对外交往的参政议政运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