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武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特轧厂 512123
摘要:现大多组织都已依据相关准则及标准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但也有些组织在体系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体系的有效运行。本文主要从常见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对策建议,希望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有帮助。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问题;对策建议
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常见问题
1.1组织管理层的不重视,下层员工意识薄弱
有些组织管理层认为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只是为了获得资质,是形式,不能为其创造经济效益,因而在获得资质后,即把完成任务及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的目标。往往还片面地认为贯彻体系是质量部门的工作,导致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不重视,没有发挥体系中的领导作用,严重影响了体系的运行开展。其次组织内部有些人员的质量意思薄弱,认为质量管理体系无关紧要,质量工作是领导、管理人员的事,不严格按体系文件要求执行工作,工作被动不积极,不寻求如何提高工作质量,更别提工作的改进创新。
1.2部门和人员职责不清
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和程序文件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现行成熟经验和管理模式的总结,是规范性的制度文件,但是制度和程序文件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部门职责、岗位职责、人员职责虽然在管理制度文件中有明确的规定,但是一遇到实际工作,往往工作界限分不清,特别是几个部门管理职责存在交集的时候,哪个部门都有职责和权力处理,但是哪个部门都不用承担主要责任,各部门都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但问题发生了却无法追责。究其原因,制度规定文件是“死的”,而实际工作情况却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制度规定永远也赶不上实际工作的变化。很多企业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质成了各部门自卫的武器,有利的事抢着干,无利的事不愿干,或拖着不干,待到领导追责时,都能冠冕堂皇、振振有词地拿制度文件规定来“说事”,实在推缷不了的事,就强调客观因素,拿“程序”来缓冲,说是在履行程序,所以时间上有延误。
1.3内部审核流于形式
从内部审核内容上看,目前许多企业内审的检查内容大都缺乏基于组织特点及业务工作的针对性,审核重点不明。从内部审核的人员上看,内部审核人员往往由相关部门人员兼职,缺乏专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培训和内部审核实践经验,加之审核策划并不完整充分,很多部门、职工也不愿暴露问题,且部分审核人员存在“老好人”现象,很难在内审中及时发现问题。
2保证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的对策和建议
2.1提高领导和员工对体系的重视程度
组织的管理层应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正确的态度和认识,因为上级领导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基层员工的行为,也是有效、持续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保障和关键。质量管理能够创造经济效益,认证认可能使组织的价值得到增强。因此,组织需要意识到体系的认证认可与运行是组织发展的内部需要,也是提高组织竞争力、改善管理的需要,因此应明确组织的目标及方针,努力创造及保持员工共同实现目标的组织内部环境。而基层员工应在日常工作中端正态度,在实际管理中克服和避免怕麻烦、图省事,应付了事,急功近利的思想。员工作为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其工作的主动性,直接影响着工作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应持续抓好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加强员工对体系文件的学习,使全体员工都能理解和掌握体系文件的要求,严格按照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工作手册的规定执行,同时,注意部门/组间、工序/项目之间的接口的培训和教育,使每一个责任人员都能分清自己的职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持续改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水平,是体系有效运行的起的基石。体系文件既要满足标准的要求,又要符合组织的业务和管理实际。在体系文件的编制工作中,质量管理人员不仅要深入把握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含义,还应主动熟悉业务过程;业务工作人员也应接受质量管理体系相关培训,并投入到文件编写工作中来。通过质量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两个方面的努力,将业务实际融入质量管理体系,解决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与实际脱离的问题。体系运行中,也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使体系文件的修改完善工作常态化。
2.3推进体系管理与业务运行相统一
第一,体系的运行应坚持以“业务谁主管,质量谁负责”为原则,业务管理部门在管理业务工作的同时落实质量管理的要求,将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与年度工作目标任务相结合,同计划、同检查、同考核,确保体系融入组织的业务过程。第二,鼓励业务管理人员参与到质量管理体系内审中,通过业务管理人员参加内审,使其从质量管理的角度审视业务工作过程,也更加有利于问题的发现和整改。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较好地解决体系运行“两张皮”的现象,进而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2.4提高质量体系内审策划方案的有效性
质量体系内审策划方案的好坏,对企业内审有效性和效率产生直接的影响,内审策划方案的制定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可参考近两年的管理评审报告、第二/三方审核报告、企业当年质量目标、顾客抱怨或关注的问题,并进行统计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审核方案并突出配置相应的内审员资源。(2)根据企业自身规模,选择适合的审核组织形式和方式。对于人员数量较少、业务流程较为单一重复的企业,可采用按部门进行集中式审核,审核周期短审核效率高。若企业规模大、产品和服务种类较多且差异大的、业务流程丰富且较长的,则需要因地制宜选择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即集中式审核或滚动式审核,搭配按过程审核或按部门审核)。(3)根据需要,可搭配开展专项审核,解决企业当前暴露的较为严重的系统问题或顾客抱怨。(4)合理安排质量体系内审的时机及内审员资源,以获得最佳的审核效果和效率。
2.5提高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并能够落实措施且验证有效
针对质量体系内审所发现的不符合项,必须制定准确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能按期实施相应措施并验证措施的有效性。内审不符合项的有效关闭,才能够让质量体系内审有成效的关键,形成管理的闭环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自我完善。因此,企业需要格外重视质量体系内审中不符合项关闭,需注意以下方面。(1)准确识别根本原因,以利于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制定。(2)加强举一反三的识别和检查,消除内类问题复现。(3)纠错和预防措施涉及跨部门情况时,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或其他责任部门应组织协调,确保措施制定有效并得到有效实施。(4)不符合项的责任部门及措施实施的部门需要与内审员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措施制定有效并能够实施、验证,确保不符合项能够有效关闭。(5)对于复杂或重复发生的不符合项,建议采用双五归零、8D法进行系统性的处置。
3结语
综上所述,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提升,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断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用性、体系管理与运行的统一性以及审核的有效性的同时,还要不断强化管理者对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参与度、全员质量管理体系意识,并不断构建与质量管理相符合的企业组织文化,进而促使组织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顾瑞鹏.基于企业战略导向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体系构建探讨[J].财会通讯,2016,(11):82-83.
[2]王海兵,刘莎.企业战略性社会责任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7,37(4):31-37.
论文作者:巫献华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2
标签:质量管理体系论文; 体系论文; 组织论文; 文件论文; 工作论文; 业务论文; 内审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