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 101300
摘要:目的:探究对血液透析患者采用个体化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需要血液透析的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对146例患者进行等分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量表的评分;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p<0.05,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患加强个体化心理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使患者保持利于健康发展的心理状态,从而提高治疗效果,个体化心理护理值得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个体化心理护理;应用效果
血液透析是通过透析器将体内的血液引流至体外,运用弥散/对流物质交换的原理,在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同时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水分,并将净化的血液回输的过程。它是急性和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主要替代疗法[1]。由于治疗的时间比较长,治疗的费用比较高,同时在治疗中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使患者产生了焦虑,抑郁,恐惧等情绪变化,这些不良情绪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使治疗效果不理想[2]。本次研究中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相关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14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进行分组,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3例。观察组年龄为41-62岁,平均年龄(52.4±1.6)岁,其中男39例,女34例,平均病程(3.1±0.8)年,其中糖尿病肾病16例,尿毒症32例,高血压肾病10例,肾功能衰竭5例,梗阻性肾病6例,其他类型4例;观察组年龄为42-61岁,平均年龄(53.1±1.5)岁,其中男40例,女33例,平均病程(3.0±0.9)年其中糖尿病肾病17例,尿毒症31例,高血压肾病9例,肾功能衰竭6例,梗阻性肾病7例,其他类型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一般资料,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每周进行2-3次血液透析治疗,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患者的异常情况给予对症处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体化心理护理,第一,每日进行护理查房,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进展,现存护理问题和一般家庭情况等,根据患者的基本信息制定可行的个体化方案。第二,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由于有些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不足,使其对透析过程产生焦虑和恐惧的心理,甚至会出现放弃和抵触等情绪,护理人员应该对疾病的病因,治疗方式以及预后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帮助患者缓解紧张的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第三,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观察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倾听患者的诉说,根据心理学理论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告知患者保持平稳积极的心态,多与家属和外界交流,积极配合治疗,一定可以战胜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第三,对患者的生活进行指导,告知患者改掉不良的生活习惯,进行适宜的活动,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
1.3效果评判标准
采用自制的焦虑,抑郁量表对治疗后的患者进行测评,每份量表含有20道题,共20分,分值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的程度越严重;观察患者不良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胸痛、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统计患者以及家属对于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统计学SPSS19.0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正态计量资料采用( )表示,采用t检验正态计量数据,采用X2检验以率形式表示计数资料,将两组的数据进行对比,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的评分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p<0.05,组间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和内分泌器官,对于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肾脏的功能受到严重的损害,肾脏疾病发展到末期时,会出现少尿或者无尿,乏力,贫血,全身瘙痒等症状,就必须运用血液透析等替代疗法进行治疗[3]。血液透析又称为血透,人工肾,洗肾,是利用半透膜原理来清除体内过多的代谢废物,水和电解质等以使体内的内环境稳定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由于治疗的过程漫长,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许多心理问题[4-5]。
随着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的不断进步,使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良的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本文提出的个体化心理是指在了解患者的病情特征,家庭环境,性格特点和心理因素等为患者制定的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从而疏导缓和的不良情绪,对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6]。本次研究针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结果显示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得到缓解,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减少,同时提高了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对患者实施个体化心理护理,取得的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治疗中给予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曹秀梅,李大雨.个体化心理护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版),2013,42(14):842-843.
[2]刘玉荣.血液透析护理中个体化心理护理的实践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14):261-262.
[3] Xueying. The clinical effect of individualiz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hemodialysis in the analysis of [J]. medical information,2016,29(14):313-313.
[4]姚文君.老年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774-775.
[5]田君叶,孙文秀,刘钟缘等.血液透析初期患者的内心体验[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7):804-807.
[6]田君叶,管艳萌,刘钟缘等.血液透析初期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需求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9):623-625.
论文作者:李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4
标签:患者论文; 个体化论文; 血液论文; 心理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论文; 统计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