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与分析论文_郑志广

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与分析论文_郑志广

河南省辉县市中医院皮肤科(453600)郑志广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咪唑斯汀联合当归饮子加减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10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当归饮子加减。每天1剂,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30例(73.17%),显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治愈24例(58.53%),显效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1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冷性荨麻疹可提高治愈率和总有效率。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寒冷性荨麻疹,咪唑斯汀,当归饮子,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58.24文献标识码:A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1】。且呈慢性反复性发作。2012年3月~2015年2月,我科应用西药联合当归饮子加减治疗治疗寒冷性荨麻疹82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男18例,女23例;年龄16岁~62岁,平均36,4岁;病程2个月~4年,平均1年2个月;临床表现:主要是在面部、颈部及手部出现水肿性、淡红色风团块,大小不等,呈片状分布。伴有瘙痒。

1.2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参照《皮肤性病学》诊断标准及《中医症候诊断疗效标准》瘾疹.卫气不固和《中医学》【2】瘾疹气血两虚症入选。排除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冷球蛋白血症、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症引起的荨麻疹。

1.3治疗方法:本组病例治疗期间,停用院外药物。对照组口服咪唑斯汀10mg,q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当归饮子加减(外科正宗:当归10g、白芍10g、防风10g、白蒺藜10g,荆芥10g,何首乌10g、黄芪30g、甘草10g)。根据辩证,分别加用白术,桂枝等。每天1剂,4周后评价疗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4疗效评价:治愈:风团消退,症状消失,遇冷或者接触冷水后无症状及体征,冰块试验阴性;显效:风团消失大于50%,遇冷或者接触冷水后症状及体征减轻,冰块试验阳性;无效:风团和瘙痒症状无明显改善,遇冷或者接触冷水后症状及体征同前,冰块试验阳性。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P<0.05为有效。

2结果:观察组:治愈30例(73.17%),显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24%;对照组:治愈24例(58.53%),显效8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3.17%。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差异显著性。

3讨论:寒冷性荨麻疹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家族性,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较罕见。另一种为获得性,较为常见,表现为接触冷风,冷水、或者冷物后,暴露或接触部位产生风团或斑块水肿,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手麻、唇麻、胸闷、心悸、腹痛腹泻、晕厥甚至休克等,有时进食冷饮可出现口腔和喉头水肿。寒冷性荨麻疹被动转移试验可阳性,冰块可在局部诱发风团【3】。

3.2发病机制:寒冷性荨麻疹是由于寒冷等物理因子直接几刺激肥大细胞或嗜碱性颗粒细胞,释放一系列的生物活性介质(组胺、缓激肽、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引起小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加等,从而产生皮肤,粘膜、呼吸道和消化道等一系列的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症状【1.4】。

3.3鉴别诊断:根据发生及消退迅速的风团,消退后不留瘢痕等特点,可以诊断。但多数病因诊断较为困难,应该详细询问病史,生活史及生活环境的变化。本病应该与丘疹性荨麻疹,荨麻疹性血管炎进行鉴别诊断。伴有腹痛腹泻者应与急腹症和胃肠炎鉴别;伴有高热或中毒者应该考虑合并严重感染。

3.4药物作用机理:咪唑斯汀是一种较好的抗过敏和抗组胺药物。具有高选择性组胺H1受体拮抗剂。可抑制活化的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以及抑制嗜中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的趋化作用。对寒冷性获得性荨麻疹具有一定效果。

3.5寒冷性荨麻疹的中医辩证与治疗:

3.5.1寒冷性荨麻疹病因病机:寒冷性荨麻疹病因系气血虚弱,加之风寒湿邪外袭,以致内失疏泄,外失透达,郁于皮肤腠理,邪正相搏而发病。当归饮子加减可滋阴养血,祛风、消肿、止痒。通过滋养阴血使化生有源,肌肤得养,营卫调和;加入补气、祛风散寒之药,可迅速消除皮肤水肿【4】。

3.5.2寒冷性荨麻疹的辨证施治:该病一般是气血两虚证与风寒束表证【5】。气血两虚证候:风团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濡细。而风寒束表证候为风团色白,遇冷则发,遇热缓解,剧痒,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辨证:血虚日久,肌肤失养,化燥生风,风气搏于肌肤,故风团、瘙痒反复迁延不愈;津血同源,血虚亦致阴血不足,虚火内生,内扰阴分则午后或夜间症状加剧;舌淡苔薄,脉濡细,为血虚津伤、虚热内生之象。风寒束表证辨证:白色主寒,风性瘙痒,风寒外袭,营卫不和,故风团色白,皮肤瘙痒;寒性阴冷,故皮损得热则减,遇寒加重;阴津未伤,故口不渴;舌质淡、苔白、脉浮紧为风寒束表之象,其治则为疏风散寒。血虚则卫气不固,风寒易侵,二者互为因果,以当归饮子加减,血虚严重者重用当归、黄芪气血双补,寒邪盛行则用加桂枝,白术以疏风散寒。

3.6本组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冷性荨麻疹41例,观察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17%,90.24%。而对照组则分别为58.53%和73.17%。两组相比有差异显著性。因此,应用咪唑斯汀联合当归饮子加减治疗寒冷性荨麻疹效果良好,值得基层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07-108.

【2】袁定贵,高进,玉屏风散对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临床疗效观察,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J],2014.9(9)962-964.

【3】李家邦,高鹏翔,中医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09.

【4】窦海忠,杨伯艳,周桂林,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皮肤病与性病[J],2012.34(5)278-279.

【5】廉凤霞;高如宏;唐定书,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冷性荨麻疹92例临床观察,四川中医[J],2014.34(11)78-80.

论文作者:郑志广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下)2015年第1卷总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0

标签:;  ;  ;  ;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与分析论文_郑志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