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贵州省瓮安县中医院 贵州 瓮安 500400)
【摘要】目的:研究高血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护理方式和效果。方法:选取62 例高血压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进行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加强引流管的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结果:62 例患者中有11 例患者病情痊愈,35 例患者的病情好转,还有4 例患者治疗无效,变成植物人,其余12 例患者在治疗中死亡,治疗有效率达到了74.2%,死亡率为19.4%。结论:手术前要注意内科并发症的处理,降低颅内压,手术后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保证引流管的通畅,减少颅内感染和并发症,可以提高颅内血肿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高血压;颅内血肿;血肿清除;护理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237-01
高血压颅内血肿的发病较鸡,临床上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在实际的治疗中,必须及时、有效的解除颅内的占位效应,传统的开颅手术治疗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与内科治疗相比,没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治疗的死亡率也非常高,随着近些年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很好的解决了传统开颅手术带来的问题,而且微创手术的操作比较简单,可以快速的降低颅内压,挽救患者的生命。无论采用哪种治疗方式,护理的工作都非常重要,尤其是高血压颅内血肿的患者通常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高效的护理措施,对与患者的恢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高血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护理方式和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2 年5 月份到2014 年5 月份的高血压颅内血肿清除术的62 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36 例,女性患者为26 例,患者都有明确的高血压病史,年龄在41 岁到82 岁之间,平均的年龄为61 岁,其中超过80 岁的患者有2 例,70 岁到79 岁的患者有8 例,60 岁到69 岁之间的患者有17 例,50 岁到59 岁的之间的患者有22例,49 岁以下的患者有13 例。患者在进入医院后,都经过了临床的CT 等检查,病情得到了确诊,临床的表现上,昏迷的患者有49 例,有9 例患者表现为昏睡,还有4 例患者表现出嗜睡,62 例患者中,硬脑膜外血肿的患者有23 例,硬脑膜下血肿的患者有18 例,脑内血肿的患者有12 例,脑室内血肿的患者有9 例,根据CT 的检查结果,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利用微创颅内血肿穿刺针具,对患者进行治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治疗方法
患者进入医院确诊后,首先要采用甘露醇脱水降低颅内压,同时处理各种内科并发症,如果颅内压降低的过多,导致患者血压低于180mmHg,就要注意消化道出血和心律失常等,在实际的手术中,先对手术室进行紫外线的消毒,让患者平躺在手术台上,根据选择的穿刺部位,进行局部的麻醉,手术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等,对于引流时间的确定,要根据患者颅内积血的情况,当CT 检查表明颅内积血完全消失时,就可以进行拔管,这个时间通常在一个星期内。
2 结果
经过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治疗和护理后,62 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病情痊愈,35 例患者的病情好转,还有4 例患者治疗无效,变成植物人,其余12 例患者在治疗中死亡,治疗有效率达到了74.2%,死亡率为19.4%,术后的随访工作中,患者的恢复情况较好。
3 护理措施
在实际的护理工作中,首先要观察患者的病情,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对于生命体征的检测,要保持30 分钟左右测量一次,如果患者的体温较高,要分辨出是中枢热还是感染导致的发热,对于中枢热的患者,要及时的采取物理降温等方式,让患者的体温保持在正常水平,减少脑细胞的耗氧量,如患者在手术后3 天左右,发热的同时白细胞升高,说明患者可能存在感染,这时要及时的找到病源,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保证患者的血压在正常的范围内,防止血压降低导致的脑血流关注不足,从而加重颅内血肿的病情,同时还要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多年的临床实践表明,如果患者呼吸表现出两慢一高,即呼吸慢、脉搏慢、血压高,说明患者存在意识障碍,这时脑出血和脑疝的先兆,要及时的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对于患者意识的判断,最好的方法就是呼唤病人和疼痛刺激,在实际的护理中,患者瞳孔的变化对于病情的判断非常重要,为了保证患者的生命,通常需要1 个小时观察一次,如果患者的病情较重,应该20 分钟左右观察一次,发现两个瞳孔大小不一,一个瞳孔进行性扩大,说明脑疝已经形成,要立刻通知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
引流管的护理是高血压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护理中的重要内容,在临床的护理中,必须保持引流管的通畅,保证引流随呼吸出现上下波动的液面,而且波动的幅度要控制在10 厘米左右,引流管的周围应该干净,防止细菌导致的感染,每天更换无菌的敷料和引流袋,同时密切注意患者病情的变化。在实际的引流中,要根据患者颅内血肿的情况,调整引流袋的位置,同时观察引流量和颜色,正常的情况下,引流量应该逐渐减少,颜色逐渐变浅,如果引流的颜色变为鲜红,说明患者可能会出现昏迷或者脑疝,如引流量突然增加,患者可能会有脑出血,如引流出现浑浊,患者可能会出现感染等。通常情况下,微创手术结束后的3 天内,患者的引流量应该在每天50 毫升以内,经过CT 的检查后,患者颅内血肿被完全引流,就可以拔管,采用这样有效的护理方式,本文选取的62 例患者,没有一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
各种并发症的预防工作也非常重要,如保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出现肺部感染,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对于探视患者的家属,要进行严格的限制,每天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及时清除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等,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的状态,可以切开气管,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注射一定的抗生素,本文选取的62 例患者中,有4 例患者出现了肺部感染,经过抗生素和有效的护理措施,3 例得到了治愈,1 例患者死亡。消化道出血作为颅内血肿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旦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将会极大的威胁患者的生命,在实际的护理中,要观察患者的呕吐物和大便颜色,避免食用刺激性的食物,本文选取的患者中,有10 例患者出现了消化道出血,只有1 例由于抢救无效死亡。
参考文献:
[1] 韦兰春.床边微创清除颅内血肿术的护理配合[J].家庭护士.2008,6(09):802-803
[2] 赵霞.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早期观察与护理体会[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10,13(01):96
[3] 王萍萍.微创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的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15):233
论文作者:李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1
标签:患者论文; 血肿论文; 颅内论文; 高血压论文; 病情论文; 并发症论文; 微创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