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外贸企业的战略创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贸企业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称做第一次创新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创新,已走过第8个年头, 今后国有外贸企业走势如何,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现更深层次上的战略创新
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决定性条件
外贸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除了要进行战略与管理制度的创新外,还取决于其发展的内容是否符合国家的经济计划与产业发展方向,是否能有效地为本国国民经济发展服务并融入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大潮流中。离开了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流而去谈外贸企业任何形式上的创新,都是没有实际意义的。日本、韩国综合商社与企业集团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企业的发展与兴衰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日本综合商社的大发展与迅速成长时期是在战后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韩国企业集团的发展则尤为典型。从60年代到90年代韩国从发展中国家步入发达国家之日就是韩国企业从一般的进出口贸易公司或生产企业发展成为拥有现代汽车、造船、电子、机械等支柱产业的综合商社或大企业集团之时。韩国大企业集团发展的步伐紧紧联系着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脉搏。
60年代韩国同其它发展中国家一样实行的是进口替代政策。现今的一些主要大企业集团在当时主要是从事一般原料性或日用消费品进出口贸易的贸易公司。70年代,韩国政府提出了“产业出口化、全国出口基地化和世界市场化”的口号,韩国出现了一批以开拓国际市场和发展出口贸易为目标的综合商社。在政府的主导和综合商社的推动下,韩国的出口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64年韩国出口额只为1.19亿美元,到1979年猛增到150亿美元。80年代,韩国政府实现了“技术立国”、 “产业结构高级化”战略,韩国综合商社适时转换产业发展战略,带头发展政府支持并扶持的支柱产业。目前韩国的造船名列世界第一,汽车即将进入世界10大汽车生产国,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出口远销世界各地。许多大型企业集团还在世界各地进行各种投资活动。90年代,韩国政府提出了世界化的国家发展战略,把“世界作为舞台”做为韩国人的口号,韩国大型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适应国家发展的需要,提出了建立21世纪国际综合化企业的目标,并为此正在创造性地进行工作。从日、韩综合商社发展的一般经验看,离开了国家大的经济发展战略方向就不可能有外贸企业的战略创新与发展。
1995年9 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已明确地描绘了这一蓝图,即用15年的时间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必须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与发展服务,必须为国家的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及流通领域改革服务。这就要求首先必须确定与解决国有外贸企业在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中的地位问题。根据日本、韩国综合商社及企业集团发展的一般经验,国有外贸企业要在市场经济改革中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最重要的两个功能之一即较强的产业功能或流通功能。外贸企业的战略发展必须有利于国家支柱产业发展或在国家流通领域改革与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外贸企业离开了这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之一,就不可能获得更好的生存与发展机遇。根据这一前提条件,不难推断出未来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3种基本走向:
1、以产业为龙头的大型企业集团。韩国大宇、三星、 鲜京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表明,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一般贸易公司有可能实现向以产业为龙头的产贸结合型企业集团转换。这些转换条件包括:国民经济处于成长与转型时期、产业结构急需优化,外贸企业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特别是人才条件等。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今后15年的战略任务。在未来15年中,整个国民经济要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性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历史的转型时期,未来的10年—15年将是外贸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当前,我国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存在着同韩国当时综合商社向产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转换的相似条件。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和以市场和产业政策为导向的国有企业实施的战略性改组,都有可能使部分国有外贸企业抓住这一历史少有的机遇,以自行投资、国有资产的兼并、收购及授权管理和联合与合作方式,进入国民经济急需发展的产业,并从各方面进行培育与发展,使其成为国家支柱产业中的支柱性企业。目前有迹象表明,少数国有外贸企业在实业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投资效益较好,拥有了自己的名牌产品,有可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走出一条由贸易公司向产业集团转换的道路。这是韩国企业集团或综合商社发展的基本道路。
2、以贸易为主业,贸、产、金融、科技、 信息等全面发展的综合贸易公司。对外贸易是绝大多数国有外贸企业四十多年来发展的主业,形成了贸易发展上的一定优势。这是其今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及出发点。国有外贸企业有可能在继续保持进出口贸易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从而确立其在国家流通领域中的重要地位,进而全面介入产业、金融、科技、信息、运输、保险等多种领域,走出一条综合商社型跨国公司发展的路子。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按照“九五”规划的要求,建成贸易、生产、金融、科技、服务相融合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为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和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做出重要贡献。从目前国有外贸企业的实际现状看,走综合商社发展道路,并在未来的国家流通领域中起决定性使用,可能会成为大多数外贸企业比较现实、可行的战略选择。
3、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改革, 不排除部分国有外贸企业由于应变能力差,及自身发展中存在着如战略选择不当或管理不善等不利因素,适应不了市场竞争的需要最终被市场经济所陶汰。这也是市场经济竞争不可避免的严峻的一面。
国有外贸企业战略创新的主要内容
今后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将同国家经济发展的脉搏紧密相联。外贸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在国家支柱产业或流通领域扮演重要角色,离开了这两个方面就谈不上外贸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国有外贸企业的战略创新必须从这一基本思路出发。
1、市场创新
根据国家权威人士的预测,到本世纪末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将以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到2000年,中国的进出口总额将超过4000亿美元,同1994年相比将近翻一番。这一增长数字对外贸企业的发展具有特别的意义,表现在到2000年国有外贸企业整体进出口总额也要增长近一倍,才能保住其目前在国家整个对外贸易的地位。因此,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形势已对整个国有外贸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单靠目前的海外营销网络、贸易方式、商品结构是不可能实现今后五年国有外贸企业进出口贸易额翻一番的目标。因此,市场创新首先必须在市场网络、贸易方式、出口商品结构等方面进行创新。
(1)海外营销网络的创新。 今后外贸企业进出口贸易额实现翻一番的目标不可能完全靠现有的海外营销网络来推动,必须在依靠提高现有海外销售网络质量的基础上进行新网络的创新活动。十七年的改革开放加快了国有外贸企业旨在开拓国际市场的海外市场网络的建设,部分企业建立了相当规模的海外营销网络,但地区分布结构不平衡、不合理,大部分网络均设在较发达的国家(这与整个国家的出口市场结构不无关系)。近几年来,由于发达国家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国有外贸企业国内经营环境的不利变化,都使国有外贸企业对发达国家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其进出口贸易额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对发达国家市场的发展缺乏明显的后劲。另一方面,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加快了向不发达国家如非洲、拉美、中东地区国家市场的开拓步伐,并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具体战略,有可能构成对国有外贸企业发展乃至整个国家进出口贸易发展的竞争威胁。以素有经济发展“奇迹”的韩国为例,到1993年为止,韩国同世界不发达国家的出口贸易额已占出口贸易额的一半以上,发展中国家已成为韩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近几年来韩国企业集团加快开发拉美及中东市场的步伐。1995年上半年在智利全部进口家电产品中,韩国产品占居首位。以占家电进口第一位的洗衣机来看,三星、大宇、乐喜金星的产品占据58%的市场,电冰箱三星和大宇的市场占有率为64%,智利家电市场的1/2已被韩国企业所占领。 韩国政府及贸易机构已采取具体的改革措施,支持韩国企业开拓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据有关资料披露:韩国综合商社和企业集团已在大韩贸易振兴公社的支持下达成共识,中国、越南、印度等亚洲国家、非洲、中东将成为三星、乐喜、大宇、现代等大企业集团的下一步出口贸易及海外投资发展的重点地区。除韩国外,其它亚洲新兴国家也已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不发达国家市场并制定出具体的发展战略与措施。
国有外贸企业在考虑今后发展问题时必须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形势有清醒的认识。如果我们现在不适时地进行出口网络的创新的话,也许到本世纪末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将有可能会被发达国家及新兴国家所瓜分,有可能使国有外贸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出口贸易处于发达国家市场进一步萎缩、发展中国家市场进入十分困难这一进退两难境地。那么到本世纪末实现进出口贸易4000亿的目标也将成为一句空话。
那么,如何进行出口网络的创新呢?首先要坚决按照“九五计划的建议”的要求,积极贯彻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在巩固和发展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多方面开拓新的市场,包括独联体国家、东欧地区以及拉美、中东、非洲等地区的市场。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国家要给予如优惠信贷,保证出口退税等政策方面的支持。做为对外贸易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外贸企业应充分认识到其在开拓不发达国家市场的特殊地位,有条件、有优势、有能力成为国家开拓这些不发达地区、国家市场的排头兵和竞争的中坚力量。逐步在这些有条件的不发达国家建立代表处和海外法人企业,从事贸易和对外投资,通过开拓与发展当地市场,并以此为依托进一步开拓发达国家的市场,从而实现稳定发达国家市场,迅速开拓与发展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目标。这不仅仅应成为国有外贸企业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整个经贸发展的艰巨事业。
(2)贸易方式的创新。 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垄断进出口贸易经营的局面结束之后,取而代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外贸企业就必须紧紧依靠继续强化其开拓国际市场的优势,来求得生存与发展。通过实现一般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复杂的贸易方式和三角贸易、组织企业联合体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以及以旨在开拓第三国市场为目标的第三国贸易的转变来实现其贸易规模的迅速增长,弥补进出口贸易下降的局面。要勇于做一般贸易商所做不到的事情。
(3)出口商品结构的创新。 “八五”期间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继续优化,1994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83.7%。但出口商品结构优化仍存在着两个方面问题:一是,出口商品结构中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1994年韩国出口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比重达96%);二是工业制成品出口中电子、电气、化工产品、汽车、钢材等支柱性产业的产品出口比重仍很低。这从一个角度说明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的发展潜力很大,今后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将成为推动我国出口贸易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那么如何进行出口商品结构的创新呢?国有外贸企业应积极贯彻以质取胜战略,努力增加附加价值高的商品出口,重点发展机械产品、电子产品、石油化工产品、汽车、轻纺工业产品的出口,逐步形成我国出口增长主要靠质量效益的机制。
(4)海外企业自我发展能力的创新。 国有外贸企业的海外企业在推动我国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中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但随着国内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过去主要靠国内市场提供进出口货单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形势的需要。海外企业必须尽快实现由依赖国内市场向积极开拓当地市场和第三国市场的转变,再造海外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能力,实现市场的当地化和全球化。在管理方面要按照国际通行的惯例进行管理。强化与发展海外企业的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使海外企业成为发展进出口贸易及贯彻与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前沿堡垒。国有外贸企业要把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海外企业的发展放在提高质量与素质上,把不发达国家海外企业的发展放在网络的迅速扩张上。
(5)国际市场进入方式上的创新。 国有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经历了间接贸易、直接贸易、海外代表处、海外企业等不同的发展阶段。进出口贸易仍是国有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主要进入方式。但随着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以及国内竞争格局的变化,以进出口贸易方式进入国际市场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国有外贸企业的市场进入方式也需进行不断创新。这种方式创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实现由简单的一般进出口贸易方式向转口贸易、第三国贸易及以推动大型成套设备出口为目的多国贸易发展;二是,实现由贸易方式向投资方式的转变,主要以同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联合开发国际市场和对不发达国家进行投资为重点。以对外投资带动我国进出口贸易走上新台阶。
(6)国内市场开拓与创新。 国内市场同国外市场历来都是一个统一、有机的市场,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我国这两个本该属于一体的市场被人为地分割开来。但无论国有外贸企业今后是走以产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还是综合商社的发展之路,都要依托国内市场的发展。离开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就不会有国有外贸企业的稳定与发展。
那么如何进行国内市场的创新呢?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中指出,发展和完善国内商品市场,培育和规范要素市场,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为国有外贸企业进行国内市场的创新创造了最基本的条件。国有外贸企业国内市场的开拓与发展要充分发挥其进出口贸易的优势,首先在沿海主要港口建设进口物资的仓储、分拔设施及进口基地,建成进入国内市场的第一批桥头堡。同时加快国内营销网络的建设,在国内以批发市场为重点,积极发展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在国内重要商品的产地、销地或集散地,形成大宗农产品、工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把进口基地同国内批发市场有机联结一体,在此基础上积极发展配送中心、产需间的直达供货、连锁经营等方式,把各种生产、生活物资远远不断送往消费者手中,更好地为国内生产和生活服务。通过建立进口基地,国内批发市场及各种零售方式,把国外流通与国内流通有机结合起来,为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流通体制改革做出贡献,使国有外贸企业真正成为有效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联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桥梁与纽带。
2、产业创新
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与发展,不排除少数投资效益好、能够抓住历史机遇的外贸企业逐步走上以支柱产业为依托的企业集团发展道路。但对在国家流通领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综合商社型外贸企业来说,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国家支柱产业或重要产业的发展以便获取重要的出口资源。国有外贸企业的产业创新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国有外贸企业产业的发展要适应国家一定时期经济发展及产业政策的需要。我国目前产业结构正处在调整与优化时期,这个时期要持续10至15年的时间,国有外贸企业有机会、有责任为国民经济及其支柱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未来10—15年内,国有外贸企业要重点选择以下几种产业做为其产业化的突破口:
A、要积极发展与农业发展相关的重要支持产业如化肥、 农药和农业机械等;
B、要积极参与国家能源、交通、 通讯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的建设;
C、要积极发展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建筑等产业。 石油化工要重点开发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等下游产业。
D、要创造条件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航空、 航天、海洋等方面的高技术,并利用高技术来改造我国的传统产业。
E、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发展信息、咨询、技术服务、 金融、保险及房地产等第三产业。
(2)要发挥国有外贸企业的国际客户及信誉优势, 积极引进与利用外资,以合资与合作方式参与国家支柱产业项目和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从而实现外贸企业服务国家支柱产业发展的目标。这是一条长期被外贸企业所忽视而有较佳投资效益、见效快的产业发展之路。
近几年来,国有外贸企业在发展实业化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收效不大,投资效益普遍不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们发展实业经验的不足,缺乏资金、技术及人才的一面,又有主观上急于求成,盲目投资,从而导致投资分散,关系项目及人情项目很多。由于我们一开始就没有很好地坐下来认真研究一下国家产业发展政策,选择适合我们进入与发展的产业,造成目前部分国有外贸企业投资项目居多,但有利于支柱产业发展的项目很少,形不成规模与气候,教训很深刻。
引进国外跨国公司的资金与技术共同参入国内支柱产业的发展不失为国有外贸企业支柱产业化的佳径。目前阻碍外贸企业进入国家支柱产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资金、技术、人才的问题,又有进入成本较高的问题,我们必须找好切入点,并从较高的起点上起步。这种切入点只能是通过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在一些支柱产业内进行合资或合作生产,以引进的外资、技术对现有支柱产业的企业进行改造并获得对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从而进入一个新的支柱产业发展。
例如,著名的韩国大宇电子株式会社在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方合办了威海大宇电子有限公司。我想如果合作的中方是国有外贸企业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很有机遇与可能成功地进入了电子产业,不排除其发展成为国家支柱电子产业中的支柱性企业。
“八五”期间,我国累计批准了外商投资项目20多万个,外商实际投入资金900亿美元。 这些投资对我国一些支柱产业的发展以及扩大出口规模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国有外贸企业忽视引进外资对参与国家支柱产业发展的重大作用,使我们失去了许多发展产业的宝贵时间与机遇,我们应很好地思考这一问题。
“九五”期间我国实际利用外资将保持在1500亿美元以上,国有外贸企业将在此间发挥怎样的作用,又如何做好其产业发展的优序选择,并集中自有资金和外资发展这些支柱产业,这不仅仅是应该很好进行研究与思考的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外贸企业发展的前途。
标签:韩国企业论文; 外贸营销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国际市场论文; 发达国家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