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鲜活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而 他们的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的 教育。所以,当代教师应当以“快乐教学”的 理念来实施教学,让快乐教学成为一个新的 教育里程碑,让快乐的阳光普照校园。
1 介绍数学美,培养数学兴趣
美是人类创造性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 类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通常所说的美以自 然美、社会美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艺术美、科 学美的形态而存在。数学美是自然美的客观 反映,是科学美的核心。在一些简单的式子 中可以发现数学美。如12=3 ×4,56=7 × 8,12=3+4+5……这些都是数学等式的趣味 美。普洛克拉斯早就断言:“哪里有数,哪里 就有美。”在一个偏僻的山庄中,一位五年级 的小女孩惊喜地在本子上写下了一个等式 (1+2)×3-4=5。这个等式与小姑娘的美丽 可谓相得益彰。你也可以发现,关键在于要 有一颗发现美的眼睛。从古希腊的时代起, 对称性就被认为是数学美的一个基本内容。 毕达哥拉斯就曾说过:“一切平面图形中最 美的是圆形,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 形。”这正是基于这两种形体在各方向上都 是对称的。几何中具有对称性的图性很多, 都能给人以一种舒适优美之感。杨辉三角更 组成美丽的对称图案。线段的黄金分割很早 就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是因为由此而构成 的长方形给人们以“匀称美”的感觉。然而数 学的发展已经证明,黄金分割及其有关应用 具有重要的数学意义,成为初等数学中对 称,和谐美的典型例子。简单性也是数学美 的一个基本内容。数学理论的迷人之处就是 在于能用最简洁的方式揭示现实世界中的 量及其关系的规律。在介绍数学美时可以充 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同学在投影片上 看到图形的对称美,甚至可以让他们自己动 手制作投影胶片,还可以是电脑多媒体软件 上利用几何画板,让同学们自己来制作课 件,看到图形的翻转,放大缩小,重合等等。 从而欣赏数学的趣味美,对称美,简单美,和 谐美,激发强烈的数学兴趣,而且可增长他 们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2 让学生在活泼有趣的环境中感受学习的 乐趣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 感、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 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 情境,就是给学生提供让问题意识萌芽的合 适土壤,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课堂教学中,教 师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做游戏等方式,把枯 燥的数字、符号,抽象的概念、公式,变成有 实用性、愉悦性的具体场景,从而引发学生 的兴趣和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欲望,使其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中。认识的 愉悦性是自己去体验感受知识,愿意学、主 动学才是学生发展的先决条件。新课标提出 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强调学生在 生活中学习数学。所以,数学教学应跳出“书 本———教室”这个小圈子,让学生从自己的 生活中,从社会生产实践中寻找数学问题, 使学生从封闭的教室走向开放的社会大课 堂,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自由 活动,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实现数学再创 造。
3 积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创造离不开思维。吉尔福特在研究智力 结构时,通过因素分析发现了聚合和发散两 种不同类型的思维。聚合思维是指利用已有 知识经验或传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一种 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有组织的思维方 式。而发散思维是既无一定方向,又无一定 范围,不墨守成规,不因循传统,由已知探索 未知的思维方式。吉尔福特认为:“经由发散 思维而表现于外的行为即代表个人的创造 性。”创造思维在行为上有以下三个特点:流 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发展学生思维的流 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 维的三个重要环节。教师应注重通过不同类 型的课,有侧重性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概 念和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发展 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因为在这类课中,学生 需要表达自己的观点;组织和联络所需要的 知识和观念;通过语言体现和表达自己的想 法。在这个方面,有经验的教师通常从低年 级就开始培养,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 繁,由能力较强的学生到能力较差的学生, 逐渐形成学生的能力。切不可操之过急。
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比的 基本性质是不同年龄阶段三个有关联的概 念,在学习商不变的性质时,由于学生年龄 较低,教师可采用引导概括的方式,逐渐形 成概念。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由于有 了前面的知识基础,教师应尽可能的让学生 独立进行概括。在六年级学习比的基本性质 时,教师完全可放手发动学生大胆的猜想, 积极的验证从而主动的形成概念,使思维能 力得到发展。而对于思维的变通性,教师可 通过应用题的一题多解,对判断题、选择题 的分析研究,及几何公式推倒过程中推倒方 法的灵活应用等不同方法加以训练和引导。 在发展思维的独特性方面,教师一方面要善 于扑捉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新异性的想法,另 外,可以通过活动课和思训课,创设有利于 发展学生思维独特性的情境。发展学生的思 维能力。
4 用教师的自身魅力去影响学生
教师有其自身的情感熏陶与激励促进 作用。皮亚杰认为,好的“构造”可以是学生 在良好的环境和气氛中,依靠对教师的认 识、模仿和领悟并在老师的熏陶下达到一个 新境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在对学生进 行心理品质的培育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 和严谨的教风显得尤为重要,表现为良好的 情感调控能力和富有自制力,注意情感的传 递效应。教师的讲评、板书、批改和教育中所 显露出来的品质对于学生是一种感化,是一 种榜样的力量。现代教育要求教师要更多地 掌握和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尊重学 生在数学课堂学习规程中情感体验方面的 差异,从而使教师不仅能够传授知识,而且 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
作者单位:河北省宁晋县北圈里学区荆 邱小学
论文作者:杨立锋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1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4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思维论文; 教师论文; 能力论文; 自己的论文; 独特性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1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