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市人民医院介入科 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目的:观察对大咯血患者联合应用明胶海绵(GS)和聚乙烯醇(PVA)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大咯血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GS组、PVA组以及GS+PVA组。GS组32例患者,造影后应用GS进行栓塞止血,PVA29例患者,应用PVA进行栓塞止血,GS+PVA组37例患者,联合应用GS和PVA栓塞止血。术后定期随访,对三组患者的止血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年,GS组止血29例,有效率为90.6%(29/32),PVA组止血24例,有效率为82.8%(24/29),GS+PVA组止血37例,有效率为100.0%(37/37),三组患者止血有效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大咯血患者联合应用GS和PVA动脉栓塞病灶血管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持久,明显优于单纯使用GS或PVA栓塞治疗,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关键词】大咯血;动脉栓塞;明胶海绵;聚乙烯醇
【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134-02
咯血是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急症,而一次咯血量在300ml以上或24h内咯血超过500ml即可诊断为大咯血。大咯血病情急,出血部位不明确,因此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严重的威胁。对于大咯血的治疗,内外科效果往往不太理想,而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具有明显的疗效,在多种原因的咯血治疗中均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在介入栓塞术中,常常选择明胶海绵(GS)或聚乙烯醇(PVA)作为栓塞剂进行治疗,但是研究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复发率。而本文主要观察对大咯血患者联合应用GS和PVA行动脉栓塞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大咯血患者9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GS组、PVA组以及GS+PVA组。GS组32例患者,男19例,女13例,年龄28~69岁,平均年龄(47.6±9.3)岁。PVA组29例患者,男20例,女9例,年龄25~67岁,平均年龄(48.4±8.5)岁。GS+PVA组37例患者,男23例,女14例,年龄22~73岁,平均年龄(49.6±8.9)岁。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均通过临床症状、胸部CT等诊断,既往内科治疗无效或介入前1周咯血量在300~1500ml/24h。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应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将4F导管插入主动脉弓造影,然后在左主支气管与主动脉弓交叉平面上下2椎体推造影剂进行支气管动脉造影,分析DSA图像确定病灶所在供血动脉后。GS组应用GS颗粒(0.30mm×0.56mm)、PVA组应用PVA颗粒(350~560um)与造影剂混合后,经导管注入进行栓塞治疗。GS+PVA组先用将PVA颗粒与少量造影剂混合,经导管注入支气管动脉远端行栓塞,再用GS与造影剂混合后进行近端支气管动脉栓塞。
1.3 评价方法
于术后1天、3天、7天、14天、30天对患者进行随访,然后于1年内的每个月进行随访,达到止血效果即为有效,未达到止血效果或复发即为无效。
1.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数据包,应用(x-±s)表达计量数据并应用t检验分析差异的显著性,组间计数材料的显著性应用χ2检验,(P<0.05)即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随访1年,GS组有效率为90.6%(29/32),PVA组有效率为82.8%(24/29),GS+PVA组有效率为100.0%(37/37),三组有效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3.讨论
咯血是具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常见的非特异性表现,病情的发展可从痰中带血至致命性大咯血,而引起大咯血的病因为肺结核、支气管扩张、肺癌、支气管动脉曲张等。研究表明,急性大咯血内科治疗达不到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外科治疗同样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2]。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支气管动脉栓塞术逐步成为治疗大咯血的重要手段,而且其技术水平也较为成熟,逐渐被临床广泛应用,而且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时创伤小、止血速度快、患者耐受度良好、复发率低。
GS和PVA均是较为常用的血管栓塞材料。GS属于蛋白基质海绵,进入血管后诱导形成血栓,机械性地对血管进行堵塞,达到止血的效果,疗效确切,但是在数天或数月后,GS材料可溶解使血管再通,从而增加了栓塞后大咯血的复发率。PVA是一种无活性的塑料海绵,为长期栓塞剂,进入血管后继发形成血栓或纤维蛋白向血管内生长形成机械阻塞,可减少栓塞血管再通的可能性[3-4]。联合应用GS和PVA进行栓塞,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而且由于GS在导管内的摩擦力小,易通过导管头端而不易返流,因此用GS进行近端栓塞可减少误栓,即使发生,GS也可被组织吸收,不会发生永久性栓塞,而PVA材料易造成材料的返流而永久误栓其他脏器,因此用PVA进行远端栓塞,减少了单一应用PVA造成的栓塞返流[5]。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联合应用GS和PVA进行供血动脉栓塞的患者,在1年的随访中,无1例复发,止血效果良好,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应用GS或PVA的患者。
综上所述,对大咯血患者联合应用GS和PVA动脉栓塞病灶血管进行治疗,效果显著、持久,明显优于单纯使用GS或PVA栓塞治疗,值得临床上研究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华.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应用[J].当代医学,2014,20(12):82-83.
[2] KOTERA A,IWASHITA S,KASAOKA S,et al.A resuscitated case of cardiopulmonary arrest due to massive hemoptysis caused by a rup-tured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J].Acute Med Sur,2015,1 (4):252 -253.
[3] 惠满靖.聚乙烯醇颗粒与明胶海绵颗粒治疗急性大咯血的临床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8,3(1):32-33.
[4] 孟祥宇,张雪君.明胶海绵(GS)颗粒和聚乙烯醇(PVA)颗粒支气管动脉内栓塞治疗急性大咯血的近期疗效比较[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4):9-13.
[5] 赵世财,石平,马兵,等.明胶海绵联合聚乙烯醇对大咯血供血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J].四川医学,2013,34(12):1853-1855.
作者简介:高福磊(1988-),男,汉,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肿瘤介入。
论文作者:高福磊,沈炜,黄祥忠,任冬青,高峰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栓塞论文; 患者论文; 动脉论文; 支气管论文; 聚乙烯醇论文; 造影论文; 海绵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