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枞阳方言“个”字问句研究
丁 雪 芳
(广西大学 文学院, 广西 南宁 530004)
[摘 要] 枞阳方言经过历史演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语言体系。“个”字句式是枞阳方言中较为典型的语法特点。“个”字问句在形式、句法性质和所表达的语用归类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与普通话中的然否问、是非问进行比较发现,其有高度重叠的意义作用,体现了语言的碰撞重叠结果。
[关键词] “个”字句;结构形式;语用特点;枞阳方言
枞阳,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大别山之东南麓。根据区域划分演变的历史来看,到汉代时设为枞阳县,唐至德二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一直沿用至清。1955年,正式改为枞阳县。从演变脉络来看,枞阳县与江苏长江沿岸以北(俗称苏北)的城市接触频繁,与皖北地区的方言也有深厚的渊源。回到真正的枞阳方言探索历程,从枞阳方言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枞阳方言研究相对薄弱,研究面窄,深度不足。林达清(2002)对枞阳方言语法进行了系统研究,运用描写法,对枞阳方言的“仔”和“个”语法现象进行阐述。胡承佼(2005)着重分析了“NP+各+VP?”及其相关句式的使用特点,探究了该句式的疑问类型和时体的特征。周玉、徐之明(2007)的《安庆枞阳话完成体标记“条”“仔”“了”》分别从意义和用法介绍了这三种特殊的标记体。汪萍(2012)的硕士论文《枞阳方言研究》从语音、词汇、语法三大方面对枞阳方言进行描写。张韦韦(2014)的《枞阳方言的话语标记“好人吧”》主要从“好人吧”的性质和语用功能进行描写。项开喜(2016)的《安徽枞阳方言的“把”字句》重点考察“把”的语法标记功能和处置式、“把”字句独特的语用价值及其句法表现。总体而言对枞阳方言“个”字问句的研究不多。本文中的语料主要来自笔者家乡所走访的中老年人群体,他们普遍都没有在外地长期居住的经历,也基本没有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
一、 “个”字问句的结构形式
枞阳方言的“个”字问句有“个VP”“个是VP”等形式,其中“个VP”是基础形式。
(一) “个 VP”型问句
“个VP”型问句的基本形式是“(NP/VP)+个VP+(PRT)?”由普通话中的陈述句形式转化而来,就是在谓语结构前插入表疑问的“个”。“个VP”前的名词短语、动词短语以及“个VP”后的语气词均可根据语境省略。从句子的语用角度分析,“个VP”型问句的重点在“VP”,此类问句的肯定回答为“VP”,否定回答为“不VP”。例如:
(1)(你)个嘁?(你)吃不吃?——吃/不吃。
(2)走路去个照?(走路去好不好?——好的/不好。)
当“个VP”前有分句时,“VP”通常是“好”“照”等。“个好”“个照”相当于普通话的“好不好”“行不行”或者“好吗”“行吗”。例如:
(3)这本书把你,个好?(这本书给你,好不好/好吗?——好/不好。)
(4)上街去,个好?(上街去,好不好/好吗?——好/不好。)
“个是”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与“个”基本一样,有时可以互换。
(二) “个是 VP”型问句
枞阳方言“个是”有两种不同的意义和形式,一是疑问副词“个”修饰判断动词“是”。例如:
(6)内个男伢个是你男朋友?(那个男孩是不是你男朋友?——是的/不是的。)
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和难点内容。小学生受年龄限制,缺乏生活阅历,还没有形成较强的理解和观察能力,写作文经常无话可说。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应用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写作,能有效丰富作文内容与形式,对于提升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个是”作疑问副词。例如:
(7)他个是要托打?(他要挨打吗?——是的(要挨打)/不是。)
(8)个是红些好看点?(是不是红些好看点?——是的/不是。)
“个是”后的谓词性成分可以是否定成分:“(NP/VP)+个是+Neg.+VP+(PRT)?”这个句式是由于问话人已经对问话内容有一定的猜测,发问是为了求证,该类问句的肯定回答为“不是的”或单说“VP”,表示与问话人的猜测一致。而否定回答为“是的”,表达的是与问话人的猜测相反。例如:
(9)你个是不去外头?[你是不是不去外面?——不是的(不去)/不是。]
中国画用色装饰性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墨与色的关系上。中国画的墨具有独特的功能,在画面色彩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画的墨是用桐油烟或松烟精制而成,本身就有色泽感。“运墨而五色具”实际上不止墨分五色,可谓是变化万千,光彩夺目,特别是对墨的运用文人画家们已达到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程度,他们把墨当做色彩原理来施用,由墨的色阶变化中去寻找变化丰富的色彩效果,这其实是对色彩的一种总结。“墨分五色”不单单是指墨色本身的变化,更多的是指画面整体色彩的变化。宋代诗人刘潜夫看了萧照《水墨凌村野渡图》之后写道:“碧绿嫣红照眼来”,是说即使单纯水墨画里仍然可以使人感到“碧绿”、“嫣红”的色彩就在其中。
(10)你个是不喜欢她?[你是不是不喜欢她?——不是的(喜欢)/是的(不喜欢)。]
(11)你个是谬出发?[你是不是没出发?——不是的(出发了)/是的(没出发)。]
(三) “个 VP”问句与“个是 VP”问句的异同
1.“个VP”与“个是VP”句法结构相同
(5)把那盆水倒仔,个照?(把那盆水倒了,行不行/行吗?——行/不行。)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先秦文化学术的繁荣昌盛。在音乐思想上儒家、墨家、道家音乐思想他们有利也有弊,不能否定也不能肯定他们。受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文文化的发展和其他思想家的影响。他们的思想有利的一面也就有弊的一面,对如今的现状来说很大的重要意义。
(12)你个看电影?——出去/不出去。
(17)你个是去?(你去了吗?)
(13)你个要洗个脸?——要/不要。
2.“个VP”与“个是VP”问句的差异
第一,肯定句的句法搭配。
“个”对于后面的谓语动词没有限制,包括形容词在内,任何谓词性成分都可以成为“个”后面的谓语,而“个是”则是有要求的,后面不能跟单音节动词或者形容词,一般要接双音节词。例如:
(14)他个困 他睡了吗? *他个是困?
对于带有公益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机构,李晓峰建议,要想补齐短板,必须充分了解不同种植户的差异性需求,并贴近农业生产各个环节,因地制宜,按需设计多层次的险种,并通过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的科学嫁接,提升精算能力,从而更加精准地控制风险、提升效率,从而更好地发挥农业保险的“稳压器”和“保护伞”作用。
(15)你个去? *你个是去?
如果“个是”用在单音节动词前,需要增加句末语气词。例如:
厌食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症,古代文献多将其归为“乳食不下”“恶食”“伤食”等证论述治疗。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胃司受纳,脾主运化,《灵枢·脉度》:“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厌食主要由脾胃不和,纳化失职所造成。《诸病源候论·脾胃病诸候》:“脾者,脏也;胃者,腑也。脾胃二气,相为表里……所以谓之脾胃气不和不能饮食也。”
(16)他个是困仔粒?(他睡了吗?)
你个是看电影?——是的/不是的。
4.4.2 强化服务监督,完善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和优化项目立项制、项目公示制、项目审计制、项目检查验收制、后续管护等制度,加强项目事中、事后监督。
第二,否定句的句法搭配。
近年来,医药行业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随之而来的垄断问题为其发展蒙上厚重阴影,各类药品的超高定价、屡屡断供是药品行业垄断最直接的表现,其在原料药的供应与定价上表现得尤为明显。201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决定从同年6月1日起取消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以外药品的政府定价,逐步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最大程度上降低政府对药价形成的干预力度①。中国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经历了药品分类管理模式、政府指导定价模式到当前的市场形成机制,实现了根本性的转变,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控机制,药品行业价格垄断行为频频发生、屡禁不止,给药品行业造成巨大冲击。
全面推进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需关注的问题及建议……………………………………………………… 胡四一(16.1)
(18)你个是不走了?*你个不走了?*你不个走了?
(19)你个是不喜欢她粒?(你是不是不喜欢她了?)*你个不喜欢她粒?*你不个喜欢她粒?
第三,疑问程度的差别。
诚如前面所述,用“个”的问句,问话人不知道事情情况,带有比较高的疑问程度;用“个是”的问句,发问人此前已经知道一些情况,问出来是希望对方予以确认,疑问程度相对较低。比如“你个知道这件事?”问话人对这个完全不知情,疑问程度很高。“你个是知道这件事?”是发话人在说话提问之前对这个有一定的怀疑和猜测,希望对方给予一个确定的答复,所以它的疑问程度相对较低。
二、 “个 VP”结构的句法成分
枞阳方言“个 VP”结构一般是充当谓语成分的,但除此之外也可作状语成分。但是不单独作句法成分,只有在一定对话情景中才能省略而单独使用。
这是枞阳方言“个 VP”问句最重要的句法特点。谓语按照功能来区别,一般分为动词性谓语和形容词性谓语,而根据“个VP”结构的不同类型可以归入不同的功能。至于“个 VP”谓语结构具体可以在句子中作什么成分,还要根据“个VP”的下位结构来判定,详见表 1。
(一) “个 VP”结构作谓语
文献显示,脑卒中急性期6个月为最佳康复时期,此阶段若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并掌握正确的康复锻炼方法与技巧,可以恢复80%以上的自主功能[8]。在社区或者家庭中进行康复锻炼需要社会或者家庭的监督,若没有监督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会变差[9]。连续有效的跟踪可以监督患者的定期康复训练的方法与频率,同时给予定期病情评估,及时反馈给患者病情评估的结果,这样可以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有研究证实,对脑卒中患者进行持续性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自我护理障碍的阻力因素,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7]。本研究结果中显示,护理后观察组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也证实了这一点。
表 1 “个 VP”谓语结构类型
上述表格罗列的是一些短语结构类型可以出现在“个VP”中,但依照现代汉语的动词性短语结构类型,会发现有些形式的结构不可以出现在“个VP”结构中,却可出现在“个是VP”中。例如(带*标记是不可说):
(20)这苹果个是甜得发吼 (音译)?*这苹果个甜得发吼 ?(形容词功能的中补短语)
(21)*这书你个是看得完 ?这书你个看得完 ?(动词功能的中补短语)
(22)你个是不去 学校?*你个不去 学校?(“否定词+动词”的偏正结构)
Analysis of pollution weather types in central Liaoning Province
(二) “个 VP”结构作状语
“个”可以与能愿动词“能、会”等组合,还有与判断动词“是”搭配,在句中作状语,表达请求、询问等意。
4.3.4 允许联户申报。对于一些规模小,贷款或担保抵质押物不足的项目,如果几个经营主体连片经营并达到一定规模,允许多个经营主体形成联合体进行联合申报,以一家为贷款主体。
(1)你个能嘁辣滴?(你能不能吃辣的?)
当地用肥主要集中在春季,下半年基本没有用肥需求。部分经销商在前期储备部分肥料,随着下半年肥价的不断上涨,大部分经销商停止拿货。在今年冬储价格高位的情况下,当地经销商多不计划再储备肥料。对于后市,宋智勇表示,如果价格继续上涨,明年农民或将改变施肥结构,施用价格低廉的肥料,因为农民手中没钱,而且从银行贷不出款。预计明年的市场会很难做。
(2)你个会唱歌?(你会不会唱歌?)
(3)他个是更子来?(他是不是今天来?)
当“个VP”中的“VP”是这类特殊动词时,此时“个”的疑问指向并不是后面的核心动词,而是紧挨着的特殊动词,语句的焦点在“个”字后面的动词。这类动词通常都丧失了一般动作性意义,而附加了更多的语气和语用意味。所以,这种情况下的“个VP”都是一种状语的性质。
三、 “个 VP”问句性质归类
朱德熙[1]把“可”字问句归类为“反复问句”,这引起了方言界对于这类问句的讨论和思考。黄伯荣、廖旭东[2]根据提问的手段和语义情况,将现代汉语疑问句分为是非问句、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正反问四种。目前,对于“可”字问句的性质分类有四种观点:反复问句、是非问句、两者特殊“合体”或者两者皆不是。
是非问句:他来了吗?
在“个 VP”问句中,“个”不能与否定词“不”直接连用,即不能出现“不+个 VP”和“个+不 VP”。这是因为“个”本身具有否定含义,相当于“V不V”,所以直接与“不”连用,会成为病句。但是“个是”可以与“不”直接连用,此时“不”必须位于“个是”之后。因为“个是”相当于“是不是”,这样则不会让句子歧义。例如:
特指问句:你怎么不进去说说?
选择问句:是光我一个人呢,还是另有别人?
(3)*你个(是)懂不懂?
正反问的定义就是由谓语的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并列的格式构成,又称为“反复问句”。粗分为三种疑问格式:V不V(走不走);V不(走不),省去后一谓词;附加问,先把一个陈述句说出,再后加“是不是、行不行”一类话语。
单就句形而言,枞阳话中的“个”字问句不属于特指问句类,因为句子中没有用来表疑问代词的词语来提问。邵敬敏[3]认为现代汉语中的选择问句是一种很有语用特点的问句,包括朱德熙先生把“个”字问句归入选择问句,但是枞阳方言中“个”字问句也没有用复句形式提出一种以上的看法让对方选择,所以也不能归入选择问句。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个”字问句的谓语中心没有肯定和否定形式并列的情况,似乎也不能归入反复问句类。例如:
现在三连信党爱党的人多了,信教的人少了;家庭环境干净漂亮的多了,脏乱差的少了;用国语交流的人多了,不会说国语的人少了;外出务工的人多了,在家待着的人少了。
(1)你个懂子了?
(2)你个是不懂?
正反问:你愿不愿意去?
朱德熙先生认为,“可VP”问句归为反复问句,主要是因为“可VP”问句的回答形式和反复问句的相同:都是以谓语动词的肯定形式或者否定形式作答。如果依据这种观点,那么枞阳方言“个VP”应该更接近于是非问句,因为“个VP”的回答不仅是以肯定和否定的形式来回答,而且还有其他的作答形式。比如:
他个去学校了?我嘌(合音字)得。
总结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个”问句与是非问句的语义格式最相似,都采用在陈述形式上附加疑问语气或疑问标记词的语法手段。但“个”和“吗”“吧”以及类似在是非句表疑问语气的语气词在语义中的性质相同,都是表达疑问的疑问标记,只不过是在句形中的位置不同。在枞阳方言的疑问系统中共有三种疑问句类型: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个”字问句。见表2。
表2 普通话与枞阳方言疑问系统比较表
以上显示的是枞阳方言的疑问系统和普通话的一般对应情况。“个”字问句与普通话的是非问句和反复句的对应关系较复杂,因为对它们的研究还不彻底,所以对彼此之间关系理解显得较为复杂。
枞阳方言的“个VP”问句对应的是普通话中的“反复问句”和“是非问句”,而这两种问句是普通话中疑问程度较低的,不像特指问句有提问结构和疑问代词。袁毓林[4]认为,普通话中的是非句并不单纯,至少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带语气词“吗”,另一种是去语气词。这两者又因为疑问焦点、疑问程度和预设等意义方面的差异,才使得其相应的回答方式不一样。带语气词“吗”是发问人一般不知道事情的过程,向被发问人征求答案,疑问焦点在“VP”,例如“他去学校了吗?”另一种去语气词类型是发问人对事情有一定的猜测,是向被问人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疑问焦点可能随着重音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他去学校了?”接下来,枞阳方言中的“个 VP”可分为以下两类:
A.(1)你个是更子来?(你是不是今天来?)
(2)他个是走路来滴?(他是不是走路来的?)
B.(1)爹爹个起来子?[爷爷起没起床?(反复问)/爷爷起床了吗?(是非问)]
(2)你个去过北京?[你去没去过北京?(反复问)/你去过北京吗?(是非问)]
(3)他个是你大大?[他是不是你爸爸?(反复问)/他是你爸爸吗?(是非问)]
我们可以看出:枞阳方言的A类只与普通话的第一种反复问句对应,是一对一的关系。虽然从意义来讲,枞阳方言的A类问句可以对应普通话的两种,但是从功能出发,只有与反复问句相对应。比如A(1)“你是不是今天来”,是问话人对“今天来”之事已有一定的推测,问句信大于疑,这是希望能给予一个明确的答复,疑问焦点具有倾向性。B类问句中,如“爷爷起床了吗?”是问话人对这一事实不了解,想通过发问来获得真相。由此看出,它的疑问焦点通常是“个”后的 VP。B 类问句的疑问程度高于 A 类问句。另外 A 类和 B 类的回答方式也不相同。例如:
A.(1)你个是更子来?——是的,更子来。/不是的,更子不来。
(2)你个是走路来滴?——是的,走来的。/不是的,不是走来的。
B.(1)爹爹个起来子?——起来了。/没起来。
(2)你个去过北京?——去过。/没去过。
从上可以看出:A 类问句一般囊括了问话人的推测,在回答时只要证明此推测是不是正确的就行了,可用“是”或“不是”作答,表示肯定或否定问话人的猜测。B 类问句是疑问性很强的,问话人所问的情况可能只是答话人所了解情况中的一种,所以不能用“是”或“不是”作答,必须使用“VP”或“不VP”回答,也可以用事物发展的其他现状来回答,例如:“爹爹个起来了?——爹爹在擦牙”。从上文讨论可知,对“个VP”问句的性质分类并不是单纯靠一些外部因素来判别,必须由外而内仔细地分析研究。而从它的语义和语用方面的探究,可以看出枞阳方言中的“个VP”和是非问句是有一致性的,但是这种一致性是在不同的情况中得出来的。徐杰、张媛媛[5]就阐明“‘可’字问句跟选择问句和是非问句既有共性,又有差别。在句中语气副词和整体的句法功能这些角度,和是非句一致”。从前面的表格也可以知道普通话的是非问句和反复问句虽然形式上不同,但语义是一致的,如“起没起床了吗?(反复问)”和“起床了吗?(是非问)”语义相同。这种相似性或者差异性并不能将“个VP”问句简单地归入任何问句类型。
综上所述,枞阳方言中典型的“个”字问句和汉语方言界的“可”类问句,从形式和功能来看,虽然具有很多相似性,但可能在某些方面或者细节上有差异。本文所探讨的形式和语法功能性质不尽完善,而且没有对其语音转变进行详细研究,此为缺憾。对于“个VP”问句性质的归类,方言界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判定,所以不同的学者根据个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给出了不尽相同的观点。本文认为,汉语系统的疑问句分为特指问句、选择问句、是非问句和正反问句,不同于有些学者将反复问句归到是非问句之下,因为这样做,虽然比较符合语法规律,但是容易混淆两者的区别。依前面所述,枞阳方言的疑问系统可分为特指问句、选择问句和“个 VP”问句三种,“个 VP”问句为是非问句在枞阳方言中的表现形式。“个VP”是枞阳方言固有的底层形式,然而,随着语言的不断接触影响,在当地一些年轻人的表达中会出现“VP不VP”的结构,这又出现了可与“个VP”结构在一种方言中共存的现象。其实,在方言比较典型的语法现象中,一般不会出现任何与其相当又相近的形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的发展,某些地区的方言也会出现新变化,出现不断接触、异源叠置的结果。
参 考 文 献
[1] 朱德熙.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J].中国语文,1985(1):2-6.
[2]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102-103.
[3] 邵敬敏.现代汉语疑问句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08-118.
[4] 袁毓林.正反问句及相关的类型学参项[J].中国语文,1993(2):70-72.
[5] 徐杰,张媛媛.汉语方言中“可VP”问句的性质[J].汉语学报,2011(2):65-66.
Study on the Question of “Ge ”in Zongyang Dialect of Anhui Province
DING Xuefang
(Colleg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China )
Abstract :After continuous historical evolution,the Xiangyang dialect has formed a unique language system. The “one” sentence pattern is a typical grammatical feature in the Xiangyang dialect. The “一” question question has its ow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in terms of form,syntactic nature and pragmatic classification. It compares it with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it is in the Putonghua and whether it is highly questionable. The meaning of overlap,which indicates the collision of language overlap results.
Key words :Question of “Ge”;Structure;Pragmatic Characteristics;Zongyang Dialect
[收稿日期] 2019-07-09
[作者简介] 丁雪芳(1994-),女,安徽安庆人,广西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DOI :10.19703/j.bbgu.2096-7276.2019.08.0086
[中图分类号] H17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7276(2019)08-0086-05
[责任编辑 黄昭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