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度市人民医院,266700
切口感染是化脓性阑尾炎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既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为了有效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以我院 2014年 12 月~ 2016年12 月期间收治的 78 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取得良好效果,具体报告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院在 2014年 12 月~ 2016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78 例化脓性阑尾炎患者,男 42 例,女 36 例,年龄 12 ~ 71 岁,平均年龄(46.8±3.2)岁,患者患病时间为 2 周以上,将患者分为 2 组,对照组 38 例,男 20 例,女 18 例,年龄 12 ~ 70 岁,平均年龄(45.7±5.9)岁,患者病时间2周以上,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本组所有患者均按照常规手术治疗,待腹膜切开后,严格保护患者的切口,以预防感染的发生。接着给予患者常规护理,①知识宣教,向患者讲解相关的阑尾炎知识,便于患者对病情的了解;②心理护理,对患者实施有效心理疏导,做好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③饮食指导,术后患者要以流食为主,为了防止术后粘连,要早期下床活动;④严密观察患者术后切口是否有渗血、红肿,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⑤注意观察患者的血象变化和体征变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2 观察组
本组患者常规切除阑尾后,采用生理盐水冲洗患者的腹腔,将冲洗液用吸引器吸干净,连续冲洗 3 次,腹膜缝合,再将切口冲洗 3 遍,以最大限度控制切口感染,并放置引流管,将切口缝合。本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切口加强护理,具体如下:①密切注意引流管是否有扭曲、阻塞、脱出、断裂等情况,确保引流管的通畅;②观察患者敷料渗液的颜色和量及渗出液性质,一旦发现引流不畅,及时处理,必要时更换引流管,避免细菌滋生引发感染;③一般引流管 3 ~ 5天即可拔出,特殊情况下,可延长 1 周,在临床实践中,以引流液多少为标准。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18.0 统计软件进行 t 检验和方差分析等,计量资料使用±s 表示,以 P < 0.05 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讨论
阑尾炎手术是外科常见手术,切口感染则是化脓性阑尾炎手术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且发病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既增加患者的痛苦,给予患者身心健康带来较大的伤害,而且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营养费用,护理费用也相应增加,为患者及家属带来较大的经济负担。切口感染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合并厌氧菌等细菌感染有关,再加一些客观因素,手术操作、手术时间、手术技术、营养状况等,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降低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
口感染的发生就成为临床探讨的关键问题。临床研究发现,经过良好的手术治疗和术后的切口强化护理,能够有效控制切口感染发生,为此以我院的 78 例患者为例,其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这充分说明观察组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经过本组研究,我们得出以后有效控制切口感染发生的体会,具体措施如下:(1)温盐水冲洗,大量文献和临床实践结果显示:通过大量液体冲洗,能够去除绝大部分的污染物,有效降低细菌密度,这对于切口有较好的保护作用。(2)做好基础护理,要减少术后人员流动,保持良好病房环境,合理适当地应用抗生素给予患者治疗;(3)指导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这样可以促进患者全身血液循环,使得局部血流量增加,利于腹腔渗液的吸收和切口渗液的吸收,同时,也增强了机体抗菌能力;(4)术后放置引流管,能够有效引流腹腔渗液和残液,降低切口感染,而且该方法简单易行,利于减轻患者痛苦,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总而言之,通过对切口的强化护理,能够增强术后治愈率,有效保护切口,避免切口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 柯昌松 , 王平霞 . 降低化脓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措施研究 [J]. 西南国防医药 ,2015,09(16):952-954.
[2] 刘晓明 . 引起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5,03(8):440-442.
论文作者:郑凌云,张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4
标签:切口论文; 患者论文; 阑尾炎论文; 术后论文; 手术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化脓性论文; 《医师在线》2018年1月上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