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对青年行为和选择的影响:已婚青年与未婚青年的比较分析_婚姻与家庭论文

婚姻对青年行为与选择的影响——已婚青年与未婚青年的比较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年论文,婚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结婚给人们规定了一连串新的社会角色,缔结了一系列新的社会关系。更重要的是,婚姻和家庭带给他(她)们全新的感受,全新的生活和应有的责任,这会使他(她)们在价值取向、职业选择、精神生活、消费水平、社交形式以及时间安排等方面,都发生新变化。本文运用1999年重庆团市委和重庆社会科学院共同进行的千份问卷调查资料,从多方面比较当代已婚与未婚青年在观念、行为、选择等方面的差异,寻找“婚姻家庭”这个重要变量,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是如何影响着青年人的成长与发展,为建立幸福家庭与促进青年成长有机结合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职业选择上,已婚者比较注重职业的地位、保障和影响家庭的现实条件,未婚者更倾向于自我价值的实现

调查中,青年们面对政府官员(公务员)、党群组织干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教师、科研工作者、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会计师、律师、设计师、记者、编辑等)技术工人、非技术工人、私营或个体劳动者、企事业单位的部门负责人、企事业单位一般干部、商业服务业人员、军人等十多种职业的选择,已婚者和未婚者的整体选择曲线大体相似。趋同性表现为,选择人数最多的职业都是“专业技术人员”;选择人数居第二、第三位的,已婚者是“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高级主官”;未婚者恰好相反,是“企事业单位高级主管”、“政府官员”。三项选择人数的总和都超过了一半,已婚者中占61.0%,未婚者中占56.1%。但有五处选择差异较大:一是对政府官员的选择,已婚者比未婚者高6个百分点,即未婚者选择此项的人数只是已婚者的2/3;二是对教师的选择,已婚者是未婚者的2倍(7.8%:3.9%);三是选择科研工作者的,未婚者是已婚者的2倍多一点(5.9%:2.7%);四是选择企事业单位高级主管人员,未婚者比已婚者高6个百分点,为1:0.72;五是选择企事业单位中一般干部和职员的,已婚者比未婚者多,前者大约是后者的1.5倍。(参看图1)

从这一选择的趋同与差异中不难看出,专业技术人员、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高级主管这三类职业,受到从业者的普遍青睐,这与目前普遍的择业价值观是一致的。而两个群体的选择差异是和他们所拥有的不同婚姻状况分不开的。因为,已婚者从整个家庭安全、稳定和保障出发、对职业的选择也侧重这类价值。政府官员、教师这类职业,在住房分配、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子女教育等方面都具有优势,对整个家庭的发展都具有保障和安全。尽管企事业单位(特别是事业单位)一般干部和职员算不得什么让人羡慕的职业,但是它的安定和无风险,也会对期望安居乐业的已婚者有更大的吸引力。已婚者的这一职业价值取向,还可从他们对改革措施的关注选择中得到证实。在回答“目前你最关心的改革措施是什么?”时,已婚者选择“住房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劳动用工制度改革”、“退休劳保制度改革”的人都高于未婚者的选择,分别为30.5%、11.7%、24.1%、6.6%;而未婚者的选择分别为18.4%、10.7%、19.5%、3.1%。只有“金融制度改革”一项,未婚者大大高于已婚者,分别为19.7%和4.5%前者是后者的4.4倍。未婚者中更多人关注金融制度改革,是与他们有较高的创业动机和风险投入意识相关的。

科研工作是艰苦而不实惠的职业,它更需要工作主体对科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对职业本身的浓厚兴趣,以及高度的事业心和成就感。从许多有成就的科学的人生轨迹看,似乎较多地带有某些悲壮而动人的经历,而且到了晚年对一生作总结时,都不免对家人抱有欠疚和遗憾,所以这类职业往往会令有家室的人望而却步。相反,未婚者目前无牵无挂的超脱境界,有利于他们满足兴趣与好奇的追求,他们当中自然会有更多的人选择探索自然与社会奥秘的、富有挑战性的科研工作。同样,企事业高级主管职业,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也有较多的自由意志,能更好地满足人的自我设计和各种追求的实现。但这类职业也更需要工作主体有勇担风险的胆略和气魄。这对于需要赡老抚幼的已婚者来说,似乎显得太沉重;对于某些心高气盛且超然自得的未婚者来说,恰好能提供尝试能力与胆识的机会,这也许正是未婚者中更多人选择此职业的原因吧。

关于家庭对择业的影响,我们还可以从已婚者和未婚者选择职业的侧重差异中看到:在回答“选择具体工作岗位时,你最重视的因素是什么?(限选三项)”时,除了“工作稳定有保障”一项,已婚者和未婚者的选择人数基本一样(分别为45.2%和45.4%)外,已婚者选择“工作地点近便”、“收入高待遇好”和“服从国家分配”的人数超过了未婚者;未婚者选择“工作消闲舒适”、“在职责范围内能自己作主”、“职业的社会地位高”、“有发展前途”的人数都超过了已婚者。这种选择差异显示出,已婚者更侧重能照顾家庭、对家庭生活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未婚者更看重自我感觉良好、对自身发展有利的各种因素。这恰好说明,婚姻和家庭对青年择业有直接的影响。

通过比较,不难看出婚姻对人的职业选择有较大的影响,婚姻和家庭作为一种现实的力量,引导人们的职业选择朝着稳定、保障、低风险且有支配权利的方向倾斜。而未婚者与已婚者职业选择差别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结婚后背负着一个家庭腾飞事业,由于更多的责任、更沉重的压力、牵涉更多亲人的利益,迫使其在职业上趋于更稳定、更保险、更安全的选择。

另外,本次调查同时也反映出成家立业的人,会有更强的责任心、更稳定的职业倾向,因而也是更值得信赖的职业群体。已婚者的稳定性可以从他们对目前工作的满意中得到反映。在回答“你对目前的职业满意吗?”时,回答“不太满意”的,未婚者比已婚者高7.7个百分点,为1:0.72;回答“不满意”的未婚者又比已婚者高4.6个百分点,为1:0.61。

尽管未婚青年对工作要相对挑剔一些,但必须看到,不安于现状,往往更富进取。无疑在开拓性、挑战性、风险性强的领域,应该充分重视发挥这一群体的优势。

本次调查不仅证实了婚姻状况对职业选择有一定的影响,而且还反映出职业与婚姻的相互制约,在“就业状况”的调查中就能看到这种制约关系。

调查显示,已婚者中下岗人员多于未婚者,说明在职业群体中单身者的优势有利于岗位竞争。另一方面,在临时工、农民工和无业者中,却都是未婚者居多数,这恰好说明,稳定的职业和城市职工身份有利于婚姻的竞争。

已婚者和未婚者就业状况统计(表1) 单位:%

就业状况在编在岗下岗分流城市临时工

农民工

无业

已婚者86.710.81.9 0.6

未婚者86.7 7.53.4 1.4 1.0

已婚者中更多人富有社会责任感,未婚者中更多人偏重个人事业、理想和道德的价值

调查中当问及“如果国家遇到危险和困难(自然灾害、敌国入侵)你会怎么办?”时,已婚者中有35.0%的人选择“可献出一切”;未婚者中选此项的是26.9%,比已婚者少8.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已婚者比未婚者多24.0%的人选择此项。这一选择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反驳了我们经验上的一种较普遍的看法,即“结婚会使人变得自私,只关心自己的小家庭”。这一差异也许可以结合中国传统观念作些解释,即成家之后,更深刻体会到家与国之间的依存关系——卫国方能保家。第二是,结婚之后,新的角色规范的履行,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人的自由意志,同时也增强了责任感。

本次调查中我们将“买一套漂亮的住房”、“有漂亮的衣服穿”、“有固定收入”、“充分发挥才能”、“接收良好教育”、“到国外旅行”、“满意自己做过的事”、“有理想”、“有道德”、“事业成功”等,作为人们生活和未来发展的若干要素,让被调查者结合自己的需要作出重要程度的评价。结果发现在“非常重要”的选择上,已婚者和未婚者的侧重是不同的。已婚者的选择比较务实,而未婚者更多一些理性判断。(如图2)

图2中显示,在“非常重要”的回答中,已婚者只有选择“有漂亮的衣服”和“买一套漂亮住房”这两项的人略高于未婚者,其余各项都低于未婚者。说明已婚者中有相对多一点的人已经不偏向于把“事业成功”、“接受教育”、“有理想”这类选择作为头等重要的事情考虑了(许多人都纳入“说不清”或“比较重要”的选择)。相反,对于未婚者来说(当然也是更加年轻的人),他们在很多方面包括婚姻都还没有定位,正处于探索、奋进的过程中,其价值选择主要是围绕“创造美好未来”、“完善自我人生”而展开,因而必然有更多的人对“有理想”、“接受教育”、“事业成功”更看重,也对“道德”、“法纪”更认同。可以说未婚者群体更突出地反映出现代的人格个性和青年人憧憬未来、不断进取的特征。

从整体上看,已婚者群体的价值选择显得不如未婚者们那样富有使命感和青春激情,应该说这是和他们现实的婚姻关系、现实的家庭存在,有一定联系的。婚姻义务、家庭责任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各种新需求和未曾料想到的矛盾,都可能削弱他(她)们身上的“青年人的特点”,使他们在走向成熟务实的过程中同时也变得实惠起来了。

成熟、务实固然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但是,对于一个时代、一个向现代化迈进的国度来说,让更多的人,尤其是青年人,保持一种面向未来、敢于创造、有所作为的旺盛进取精神,拥有“讲道德”、“懂法纪”、“重学习”的现代观念,是民族兴旺发达的人格基础。由此便给青年工作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如何让已婚青年继续保持青年时期的积极个性,使家庭成为促进青年人格不断完善的微观环境。

结婚并不影响青年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但是在学历的目标定位和受教育途径选择上仍有差别,未婚者有更高的学历追求,也希望有更规范的学习方式

本次调查的青年中,未婚者整体的文化程度略高于已婚者,表现在具有大专、本科和研究生的人数比例均高于已婚者,而具有高中、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比例都低于已婚者。这说明年龄偏低的青年,拥有更好的接受教育的条件。(见表3)

已婚者和未婚者现有的学历统计(表3) 单位:%

研究生

大学本科大学专科

高中 初中 小学

已婚者

12.6

33.7 47.4

5.8

0.5

未婚者 0.7 16.3

36.0 43.3

4.8

0.3

已婚者和未婚者希望具有的学历统计表(表4) 单位:%

初中

高中

大专本科

硕士

博士

博士后

已婚者 0.6 5.2

27.640.1

19.6

3.9 3.0

未婚者 1.0 4.4

20.741.7

24.4

4.4 3.4

已婚者和未婚者选择不同学习形式的人数比例统计(表5) 单位:%

自学参加 参加 重返读在职出国

技能培训 成人高考校园研究生留学

已婚者

62.854.4 43.9 10.7 20.6 5.1

未婚者

64.345.2 34.4 15.3 26.5 10.9

在以往的经验中,往往认为学习读书必须赶早,有了家庭拖累后,读书的热情和兴趣就会减弱,学习深造的欲望也会降低。从本次的调查中我们却发现,婚后的青年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因为在回答“你认为参加工作后是否应该继续学习?”时,已婚者和未婚者中分别有95.0%和94.5%的人选择“是”,已婚人数的比例还略高于未婚者人数的比例。回答“否”的人只占已婚者的0.6%,而未婚者中选择“否”的人数还略多一点,有1.7%。

学历定位上,未婚者的目标更高。在回答“根据你目前的情况,你希望具有什么样的学历?”时,我们发现,已婚者和未婚者群体的明显区别是,已婚者中大多数人(67.7%)选择“大专”和“本科”;未婚者中大多数人(66.1%)选择“本科”和“硕士”。最突出的差别是:选择“大专”的人数,已婚者比未婚者高7个百分点;而选择“硕士”的未婚者比已婚者高5个百分点。至于“低端”的初中、高中学历和“高端”的博士、博士后学历,两个群体中的选择人数也比较接近。(见表4)

两个群体在学历目标上的差异,必然导致对学习途径的不同选择。在回答“如果你认为应该继续学习,那么主要通过何种形式和途径?(可选多项)”时,已婚者和未婚者中都有60%以上的人选择“自学”,这是他们的共同点。从其他形式的选择看,已婚者选择“参加技术培训”和“成人高考”的人多于未婚者,已婚者和未婚者的比例分别为1:0.83和1:0.78。两项合计高达98.3%。而未婚者中选择“重返校园”、“读在职研究生”和“出国留学”的人多于已婚者,未婚者和已婚者的比例分别为1:0.7、1:0.77、1:0.46,三项合计有一半多(参看表5)。这一差异表明,已婚者中有更多的人偏向在保持现有状况的基础上,进行一些强化和补充性的学习,大概是因为这样能够较好地维持现有的家庭生活秩序。相反,未婚者中更多的人希望重新获得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规范的受教育条件,这与他们单身自在,无牵无挂,可以更好地满足学习深造所需要的时空条件相关。

结婚成家对青年人的文化、娱乐、社交等生活方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在具体内容和形式的选择上仍有一定差异

现实生活中,人们爱说“快乐的单身汉”,意思是结婚成家就难得潇洒了。的确,结婚成家过一种新生活,它需要代价;因为要尽义务、负责任。特别是过去,由于受物质生活条件的限制,家庭拖累会很快地把新婚青年变得“婆婆妈妈”起来。记得前10年,国内的许多报刊杂志都爱讨论一个“妻子与丈夫如何分担家务的问题”;即使近年,关于事业与家庭的矛盾依然是热门话题。但是如果避开特殊的家庭和特殊的人物,就整体情况看,从本次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随着家用电器的普及、社区服务的发展,特别是青年人消费观念趋于前卫,使许多年轻家庭要比相对“老”一点的家庭生活得更轻松,他们的文化生活、娱乐形式、社交活动依然是丰富多采、生气勃勃的。

在回答“你现在的主要娱乐形式是什么?(可多选)”时,发现参加各类娱乐形式的人数结构,已婚者和未婚者很相似,即选择人数居前四位的(均是超过一半或接近一半的人数选择的项目)都依次是:①看电视,②读书,③听流行音乐,④喝茶、喝酒、与朋友聊天。已婚和未婚两个群体存在较大差异的项目是:①看电影,未婚者和已婚者之比为1:0.56;②外出旅游,未婚者与已婚者之比为1:0.7;③去迪厅和录像厅,未婚者与已婚者之比为6:1。和其它形式相比这三项娱乐的共同点,一是必须到户外,不能在家庭内完成;二是费用比较高。而已婚者与未婚者不同之外,一是更喜欢在自己的小家庭中享受生活;二是在消费选择上更注重家庭娱乐基本设施建设,对收费较高的公共娱乐消费已婚的人不如单身汉舍得花钱,所以他们当中参加这类活动的人数相对较少是很自然的事情。而这类活动未婚者参加的人数更多:一方面“自由之身”便于云游四方,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到公共娱乐场所与众人一起分享欢乐、焕发激情。

无论两个群体在娱乐形式上有哪些差异,但是改革开放使“娱乐成为当代青年生活的重要内容”已是不争的事实。

另外,调查结果还表明,结婚成家并不影响个人参加社会活动和与朋友的交往。无论是已婚青年还是未婚青年,都同样有近90%的人至少每月参加一次由朋友(家庭)组织的业余文化、娱乐、体育活动;每月参加三次以上的人有50%;每月参加四次,即每周一次的人占70%多。只是对于单位和团体组织的活动,两个群体在参与程度上有微小差别,即已婚者中参加这类活动的人数稍多一点。按照以往的通俗观点,一般认为结婚成家后,精力和时间需要较多地放在小家庭上,所以减少社交和社会活动是顺理成章的事。然而,本次调查结果却说明这种看法已经过时。同时也从某一角度反映出,当代青年家庭的生活质量比过去有较大提高,因为只有当人们的生存、安全等较低层次的需求被满足以后,才会更加重视较高层次的社交需求。当代青年丰富的社交活动是他们更接近现代生活的标志之一。

标签:;  ;  

婚姻对青年行为和选择的影响:已婚青年与未婚青年的比较分析_婚姻与家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