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中学校影响因素及对策
董兴堂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王家庄小学,甘肃 武威)
摘 要: 农村留守儿童是随着我国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特殊群体,如果对这些留守儿童放纵不管,学校又缺乏道德教育,不仅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会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主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学校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希望能为我国农村教育提供启发与借鉴。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影响因素;解决对策
所谓的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者单方长期在外务工而交由亲友管理、教育、扶养的儿童。现阶段,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部分留守儿童存在着道德行为偏差、道德意志薄弱、道德认知模糊以及心理问题等,严重者甚至在价值观与人生观方面出现了偏差,最终走上的犯罪的道路。因此,学校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教育,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思想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培育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而使其形成健全的人格,成为现代化社会的栋梁之才。
一、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学校影响因素
1.教师分布不均匀
现阶段,教师队伍分布区域相当不均匀,绝大部分的教师都会选择城区,而不愿意进入农村,以至于城区的教师严重超编、极度饱和,而艰苦、偏远的农村地区教师却严重缺编,高水平、高素质、高学历的教师难以留住,主要是采取代课教师顶岗或者拔高使用的手段开展农村教学,不仅导致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难以开展,而且还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在农村的学校普遍存在一个教师要负责全班所有学科的教学任务现象,教师在强大的教学任务下,根本就没有精力与时间开展学生道德教育。
从相关系数看,指数函数拟合的品位—吨位模式明显优于直线方程拟合的品位—吨位模式,略优于幂函数拟合的品位—吨位模式, 故采用指数函数拟合矿区品位—吨位模式能更好的矿床的吨-品位关系。利用指数函数品位—吨位模式能够快速评价不同最低工业品位时矿床资源储量规模。
2.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存有误区
现阶段,部分教师对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存着教育观念方面的误区,觉得他们都是“差生”,并将道德教育理解为对问题学生与差生的教育。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二的教师觉得留守儿童的品德差,觉得他们就是“问题儿童”部分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群体有着“标签化”“污名化”的倾向,这种教育观念的误区不仅反映了学校道德教育的失败,而且会将留守儿童推向“问题化”。
二、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有效措施
1.建立高素质的留守儿童道德教育教师队伍
想要提高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效果与质量,就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如此,才能够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首先,农村政府应给予农村学校经费支持与政策优惠,制定激励农村教师在农村从教的举措,建立农村教师保障性待遇措施,尽量降低农村教师的流失。对农村教师编制定编与职称评审方面给予政策性的照顾与倾斜,调动农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再次,加强对农村学校的支持力度,采取“交流”“支教”等形式,减轻农村教师的工作压力。最后,对于农村教师的流动性进行相关规范,避免大幅度调动农村教师,保障农村学校教学的正常开展。
随着种业市场化改革发展深入,育种主体急剧增加,品种作为种子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每年申请参加试验品种数量成倍增加,国家和省级试验的人力、物力、财力逐渐难以承受,试验容量严重不足成为制约品种试验审定工作的瓶颈。
2.转变农村教师教育观念
农村教师应转变传统、落后的教育观念,转变留守儿童首先教育“差生”化刻板观念。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不仅来源于“问题家庭与问题学生”之间关系的错误认识,而且还来自社会对留守儿童法名化、选择性的报道,虽然这些问题是真实存在的,但是教师不能够将留守家庭当作“问题家庭”来看待,将留守儿童当作“差生”“问题儿童”来看待,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教师应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预防留守儿童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帮助留守儿童早日走出“问题儿童”的阴影。教师应根据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生活环境,结合其品德发展的规律,构建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内容,将道德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各异的道德教育活动。例如,组织集体活动、主题班会、与城市的儿童开展对接活动、组织留守儿童到父母务工地团聚等,让留守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加深道德体验,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3.改革农村学校内部教育管理体制
农村学校应改革内部教育管理体制,建立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工作机制,将道德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当中,建立留守儿童工作小组,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针对于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教育方案,针对于留守儿童中存在的不良思想与行为,开展多样化的道德教育,例如,社会公德教育、法制教育、生命安全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等。再如,笔者就以“我的家庭”为主题开展了班会活动,让留守儿童回忆家庭中体现亲人浓厚爱的行为,充分地挖掘留守儿童的内心情感,让留守儿童学会爱父母、爱亲人、爱他人。
三、总结
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不仅要分析现有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各种现象,而且还要分析社会原因与历史原因,从而制定出最适合农村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方法、条件,并提出创造性的建议与对策,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参考文献:
[1]马明生.“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安徽省蚌埠市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09(12).
[2]迟希新.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J].中国德育,2006(9).
[3]韦凤利.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对策[J].广西教育,2005(Z1).
作者简介: 董兴堂,1972年10月出生,男,汉族,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王家庄小学,大学专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学。
·编辑 段丽君
标签:农村留守儿童论文; 道德教育论文; 影响因素论文; 解决对策论文; 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洪祥镇王家庄小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