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河北承德,067000)
课题: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承德市职业院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22270)
作者简介:安立军,男,汉族,1977年9月生,吉林省榆树人,工商管理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快递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承德市大学园区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安立军, 第二作者:刘进,男,1969年生,重庆人,工商管理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第三作者:郝建林,女,满族,1980年生,河北宽城人,工商管理硕士在读,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摘要:“学-研-产”一体化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必然要求,然而我国“学-研-产”发展相对滞后,还难以满足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本文从我国高校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产生与发展为基础,对“学-研-产”下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特殊性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认为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培养定位、培养机制及培养平台等方面都存在缺陷,并基于此提出“学-研-产”下行业创新型人培养方案。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平台
一、引言
199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调整撤并部门所属学校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该意见对机械工业部、冶金工业部、中国纺织总会等部门所述高等院校、高等学校及技工学校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大力推动各类高等院校与行业融合,具有显著的行业特色。2000年以来,高等院校与行业发展之间的融合程度不断增加,从并行关系向一体化发展方式转变,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成为高等院校与行业企业融合的时代主题。特别在我国后工业化时代,为了满足经济建设人才需要,需要大力推动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构建与时俱进的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以后,原隶属于行业部门高校对其经费支持力度不断弱化,高校经费来源的稳定性不足;同时与原主管部门沟通渠道较少,校企合作广度及深度也相应下降。与此同时,原模式下高校领导由各个行业的部门直接任命,改革管理模式以后,高校与行业之间融合程度有所下降,行业高校的特殊性要求建立实训基地,然而实训基地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高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初级阶段,很难获足够的支持以建设实训基地。除此之外,高校管理模式变革以后,行业主管部门对高校责任弱化,高校难以从国有企业获取资金,在民营企业发展依然相对滞后的问题下,难以为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稳定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各个行业均处于高速发展期,行业技术也迅速发展,对行业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量较大,但是当前高校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还存在诸多缺陷,在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重视理论,忽略实践;重视科研,忽视教学;重视学术探讨,忽略实践应用等问题,导致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衔接较弱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结合行业发展展开“学-研-产”一体化的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二、“学-研-产”下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及影响因素
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时代命题,需要充分结合时代行业发展特征,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实践资源、高等院校教育资源及社会科研资源,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机协调,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为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1.“学-研-产”下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殊性
顾名思义,行业创新型人才需要以行业发展为导向,以高等院校为依托,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具有创新性精神的人才。因此,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培养方式个性化及差异化明显、对创新意识要求较高等方面。
(1)人才培养方式的个性化趋势明显
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充分把握行业需求,以行业需求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课程,因此针对不同行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课程都存在很强的个性化特征,课程设置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如中国矿业大学的安全技术及工程专业、工程力学专业、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北京农业大学的环境科学类、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中国地质大学的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专业,都具有很强的行业特征,将人才培养与行业紧密联系起来,根据行业需要开展专业设置、招生录取、课程安排及教学模式运用等工作,推动理论教学、科学研究、实践教学一体化发展,深刻体现出行业个性化需求。
(2)人才培养模式的协调性要求较高
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尊重人才培养规律,认为将基础理论教学、课题研究及实践教学有机衔接起来才是关键。这就需要各个高校明确定位,结合可支配教学资源,与学生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与同类高校进行对比,明确自身行业定位,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在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导向下,各个高校的办学特色会受到行业发展程度、区域经济发展质量、区域经济发展可持续的影响,客观需要高校不断从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中总结经验,提炼人才培养特色,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做好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科研及产业的协调工作,形成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协调整体。
(3)人才培养目标的针对性较强
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必然以满足行业人才需要,促进行业发展为目标。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特征、行业结构、行业发展特征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各个区域性高等院校的行业性相对明显,以区域重点行业为导向,与行业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培育特色专业,在经过理论教学基础上,通过开展师生合作研究、师徒合作开发的方式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在研究过程中将行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有针对性的培养行业创新型人才。
2.“学-研-产”下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国家先后制定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在推动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当前高校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依然还面临诸多问题,制约着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1)缺乏精准的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
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高校人才培养以行业发展为导向,坚持行业发展定位,完善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然而高校依然缺乏精准的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是高校盲目进行办学模式扩张,以建设综合性大学或多学科大学为目标,趋同性相对严重,各个高校的专业开设差异化相对较低,缺乏自身特色,在资源整合与利用方面均存在不足,难以满足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大学专业设置趋同性相对严重,虽然众多高校都大力推动与行业的融合,设置人才培养专业,但是众多高校缺乏创新,跟风现象相对严重,在专业设置上的特色不明显。三是缺乏“学-研-产”合作协调机制,针对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还缺乏相应的联动机制,对科技园区、创业园区的运用效率较低,与行业企业融合程度较低,缺乏学习、研究及实践的支持。
(2)缺乏科学的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虽然高校不断推进“学-研-产”的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发展,但是由于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经验相对不足,在人才培养中还面临诸多困境。一是对行业一线人才需求把握不到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定向性相对较差,难以结合行业实际需求设计相应的专业及人才培养方案。二是高校、企业之间的联动效用相对较弱,针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高校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室、实训基地,然而由于高校教学与现场教学缺乏联动机制,学生实践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三是“双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滞后,在与行业企业合作过程中,“订单式”专业人才培养的稳定性还不足,存在明显的周期性,对高校人才培养稳定性形成较大冲击。
(3)缺乏合理的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
“学-研-产”下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各个主体充分参与进来,实现人才培养资源的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资源利用效率,但是当前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依然滞后,难以满足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一是校企共建人才培养科研基地建设滞后,在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促研、以研促产均没有相应的衔接机制,各个环节相对独立,难以发挥其人才培养作用。二是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的投入力度相对较小,地方政府参与程度较低,在校企制度性合作缺乏基础的条件下,高校、行业及政府合作系统还没有构建,可持续的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系统还未形成。三是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合作程度较低,还缺乏相应的“学-研-产”国际合作机制,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平台还未形成。
三、“学—研—产”下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
近年来,“学-研-产”下高校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取得积极的成效,然而依然还存在缺乏精准的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定位、缺乏科学的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缺乏合理的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的问题,制约了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需要进一步完善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提升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助力。
1.创建“学-研-产”一体化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
为了深入推进“学-研-产”一体化发展,需要创建“学-研-产”人才培养平台,以行业需求、高校教学资源为基础,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共同促进新技术产业化发展,主要可以采用如下策略:(1)创新高校与行业企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现有合作基础上,与企业开展广泛科研合作,以科技合作订单为基础,运用高校智力资源开展产业研究,攻克行业难题,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促使企业积极参与进来,共同建设高校实训教学基地,提供实训指导教师,有效应对高校与行业融合程度不高的问题。(2)创新政府、高校及企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在政府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引导下,与行业协会展开合作,深入调研行业人才需求,在行业协会主导下,高校提供教学资源,辅导企业员工开展实训工作,培养企业一线员工,提升其工作技能。(3)创新高校、创业园区或产业园区的合作模式,为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各个地方政府大力推动创业园区、科技园区建设,为高校培养行业创新型人才提供了机遇,也为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提供平台,有利于促进“学-研-产”一体化发展。
2.创建“学-研-产”一体化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研-产”一体化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需要进一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体系。(1)建立与行业人才需求相一致的教学体系,深入行业开展人才需求调研工作,把握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定向招收“3+1”专业人才,即前3年主要在高校开展理论教学,后1年开展一线实践教学。(2)大力促进“双师型”队伍建设,以行业定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采取高校导师、企业导师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从理论教学、实训教学角度提升人才培养水平。(3)规避“订单式”人才培养弊端,打破传统的单一企业合作模式,构建行业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核心企业主体人才需求导向,辅助企业人才需求协调的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的稳定性。
3.创建“学-研-产”一体化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合作平台
“学-研-产”一体化发展要求高校不断创新合作平台,提升高校与各个主体的合作层次,促使“学-研-产”可持续发展。(1)深入推进高校、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一体化发展,从单纯人才培养模式向共建科研基地转变,以教学促进科研,以科研助力产业发展,大力促进综合科研教学基地建设,形成有序的衔接机制,助力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2)构建高校、企业、政府合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通过政策举措将高校、企业有机联系起来,以制度为保障促进高校与企业合作,增强高校、企业合作的稳定性。(3)构建与国外高校、科研机构或企业合作机制,引入国外“学-研-产”人才培养模式,与区域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国际化视野下的行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平台。
参考文献
[1] 向智林. 高职院校教学企业指导教师的360度绩效考核研究[J]. 大家. 2011(20)。
[2] 周海英,严中华. 双主体模式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企业建设探索与实践[J]. 物流技术. 2011(13)。
[3] 段班祥,杨叶芬.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企业与项目教学模式的构建[J]. 中外企业家. 2011(10)。
[4] 韩松龄.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难题及其解决途径[J]. 经济师. 2013(03)。
[5] 马建龙,刘兵,张培. 新兴工业区人才聚集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曹妃甸工业区为例[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07)。
[6] 董建华. 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兼谈矿山机电安装企业人才培养之路[J]. 价值工程. 2012(19)。
论文作者:安立军,刘进,郝建林
论文发表刊物:《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人才培养论文; 行业论文; 高校论文; 企业论文; 行业发展论文; 承德市论文; 人才论文; 《教师教育研究》2016年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