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和公民素养教育——从美国和日本社会科的建立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论文,日本论文,美国论文,素养论文,公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培养每一个受教育者参与和创造社会生活的公民素养是现代社会基础教育的核心任务。多年来,我们一直在为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不懈努力,一直在大力提倡培养“四有”新人,但如何通过切实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特别是通过学校教育的主渠道——课程的实施来实现这一目标,还存在相当多的问题。特别是,面对发生巨大变化的社会环境和面临诸多困惑、亟待引导的青少年,我们的教育显得缓慢而被动。多年来在教育中存在的自觉不自觉的成人化、窄化公民教育的内涵、过份强调政治化的倾向等,使得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缺乏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问题更加突出。青少年在基本的社会认识、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社会情感等方面表现出的诸多的问题,在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表现出的种种缺憾,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因此,当我们今天重新强调要构建以促进每个受教育者全面和谐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时,就必须在关注每个学生的知识能力发展的同时,认真思考在教育过程中怎样陶冶他们的情感、形成他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和世界的负责任的态度和价值观,有效地促进他们的独立性、创造性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发展。这其中,建设符合我国现代化民主法制国家所需要的公民教育课程,就是应当考虑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在各国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社会科(The Social Studies)[1],是作为综合性的公民教育课程开设的。社会科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国外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在我国还实属一个新的课程领域。[2]对于这一课程的基本性质、其目的和功能、以及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意义等,还缺乏基本的认识。例如:一些人认为它不过是历史和地理课的合科教育,也有的人认为它是社会学在小学课程中的简约化,等等。就在我国社会课刚刚起步、完全未成熟的今天,我们又面临着新的改革任务:在新一轮课程改革方案中,社会课将和思想品德课进一步合并,综合设置为“品德与社会”课。为此,从加强和改善我国公民教育的角度,探讨公民教育课程的理念,明确其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就成为构建新课程的当务之急。
一
社会科究竟是一门具有怎样特征的课程,为什么说在学校教育中,它承担着公民教育的主要职责。我们先从它的历史形成和初衷说起。
社会科亦有译作社会研究或社会学科,是世界各国在中小学普遍开设的、以培养青少年作为社会成员应具备的社会认知能力、积极地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态度、以及形成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目标的一类综合性课程。[3]
社会科是伴随着现代社会,特别是顺应现代民主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被提出并逐步受到重视的。在美国,有关公民教育的课程早已有之。早在1790年,美国就开设了“公民科”(Civics)。那时开设公民科的目的十分明确而集中——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对美国政治制度、国家理念的理解。据当时历史阶段和开设该课程地区的实际需要,公民科在内容的选择上,较多地限于职业指导和与个人家庭生活和适应社会生活相关的方面,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传统的问答和记忆的方式。20世纪初,随着大批移民来到美国,使他们能够接受美国的价值观念、适应美国社会并参与社会生活,即是当时美国社会对教育提出的一个重大问题。1908年琼斯就在《汉普顿的社会科课程》(Social Studies in the Hampton Curriculum)中呼吁:美国年轻的黑人和印第安人,务须了解、认识社会——社会如何运作及百姓应如何因应,否则无法扮演好社会一员的角色。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美国更加强调要弘扬爱国主义,在这种背景下,强化公民教育、培养合格公民即成为学校教育要实现的一个基本目标。为适应社会对公民教育的需要,1916年,在全国教育协会(NEA)社会科委员会(Social Studies Committee)的倡导下,美国首先在中学课程设立了社会科。[4]
自社会科成为学校课程以来,教育工作者就一直特别突出强调其培养合格公民的特殊价值——社会科教育的特殊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积极的和有效的公民”。[5]也曾有人提出,“社会(学)科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年轻人在一个日益变得相互依赖的世界里成为讲人道、有理智、能参与社会生活的公民”。[6]社会科的建立,则大大拓展了公民教育原有的范围,丰富了其内涵。与公民科相比,社会科在设置上是通贯12个年级的课程,而不仅限于在某一个年级(一般在8或9年级)开设;社会科的培养目标上要求更高、也更为广泛,既包括培养学生对美国社会的忠诚、也要求培养学生参加地区社会的积极态度、适当的职业观、处理个人及社会问题的能力。目标的特殊性也决定了课程内涵的特殊性,与任何一门传统的学科课程不同,社会科内容的构建涉及诸多社会科学领域,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因此成为一个具有综合性的课程。社会科的建立,标志着美国公民教育的新发展,有评论说,“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美国的公民教育迎来了一个新时代”。[7]
作为现代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科的建立与当时美国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杜威的教育思想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美国的一些社会学者指出: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使青少年适应社会,“接受”周围环境的文化的价值观、习惯和观点的过程,既社会化的过程;教育的中心不是学科,而是学生,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认识到他自己是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以杜威为代表的、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生活主义教育的主张,也对社会科教育的建设有着重要影响。杜威认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因此,儿童在学校中的生活活动,即学习活动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社会中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活动。在社会科学习中,必须重视学生的经验、兴趣和关心,应通过各种对真实生活的模拟性体验性学习来研究社会生活。
二
在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影响下,美国的社会科在当初设立时就确立了以下的基本立场和原则:
1.社会科是与人的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使传统的各学科相互关联和统一起来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著名的梵罗《教育研究辞典》中对社会科是这样解释的:“社会科是将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公民、历史等学科综合而成的一门课程”。
2.社会科的本质是研究我们日常生活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所以,它不应是对学科的研究,而应是直接抓住社会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
美国社会科委员会1936年发表的报告中对美国社会科教育的目的又做了进一步的论述。指出,社会科的基本目标就是培养合格的公民。它应当做到:
1)给予学生有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知识;
2)促进个人、集体、国家之间的协作;
3)培养追求真善美的品格、提高运用知识的兴趣;
4)培养学生掌握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社会认知技能。
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对其社会公民素养的基本要求。在知识学习方面,不仅仅再限于它更多地强调的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知识”,而不单单是书本中的经典或理论;并将公民的品格、角色意识以及社会认识能力等,均视为构成公民素养的基础。毫无疑问,这些素养的形成必须通过人的生活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但在学校教育中,社会科又是主要承担这一重要职责的课程。为了实现其公民教育的目标,美国构建了一种不拘泥于传统学科教育的课程体系。
受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30年代中期蓬勃兴起的课程改造运动,又提出了“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的概念,将课程内容按照“中核部分”和“周边部分”来构建,在这其中,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中核”,而解决问题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为“周边”。[8]这种依据于儿童生活范畴不断扩大安排学习内容的方式也被称之为“同心圆扩大法”。这种课程观点既影响到学校课程的总体设计,也为课程的综合式构建提供了一种思路,对社会科内容的构建和学习方式影响至深,“同心圆扩大”的内容构建和问题解决学习,始终是社会科研究者和实践者努力探索的重点。
从20年代社会科成为美国中小学的主要课程以来,这种体现综合特点的社会科构建至今一直在美国中小学占有主导地位。美国培养合格公民的教育由于这种综合模式而得到加强,特别是在小学各个年级尤其如此。这种构建模式也对其他一些国家的社会科内容的构建产生了很大影响。[9]如在美国直接影响和指导之下构建而成的日本战后初期的社会科即是典型。
三
近代日本,公民教育的提出是和明治维新前后教育改革和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当时,日本一些著名的思想家积极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求“以夷之术防夷”,他们在对日本封建制度、旧思想、旧道德观等提出尖锐批判的同时提出,将国家的独立作为国民教育的最终目标,只有勇于为国家的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精神才是真正高尚道德的表现。(福泽谕吉)尽管在1872年新学制实施时,还未使用“公民教育”或开设“公民科”,但课程计划中首次提出了设置“修身科”。“修身科”多采用翻译的一些启蒙书籍作为教科书,其中,主要倡导的是近代西方的社会公德、个人自立的品质等,宣传“权利”、“义务”、“平等”、“博爱”、“勤奋”、“诚实”、“爱国”等。[10]19世纪80年代后期,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开展公民教育,并设置专门的“公民科”(civics),但日本强大的传统势力影响至深,近代西方的公民教育并未实际展开,就转向了“尊皇爱国”的臣民教育,这种教育一直延续至20世纪初。20世纪初,在西方民主教育思想和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之下,公民教育再次受到关注。最重要的举措是1924年日本学校正式设立“公民科”。但不幸的是,很快在日本军国主义体制下,“公民教育”就变成了“皇国良民”教育,成了为侵略战争服务的军国民教育。
社会科的建立,为日本的公民教育开辟了新天地。战后,在美国的直接倡导下,日本进行了全面的教育改革。遵循《日本国宪法》(1946年)、《教育基本法》(1947年)和《学校教育法》等一系列法规的基本精神,改革的核心集中在彻底否定战前忠臣、顺民的军国主义教育,倡导构建以建设民主的、和平的国家为宗旨的新教育。《教育基本法》指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美的人格。使受教育者成为和平国家及社会的建设者。他们热爱真理,有正义感,尊重个人价值,勤劳负责,充满独立自主精神,是身心健康的国民。”“为培养具有良好教养的公民,教育上必须重视实施必要的政治教育。”[11]为实现这样的教育目标,在批判和废除战前修身、国史和地理课程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研讨和论证,日本于1947年正式设立了社会科,并颁布了《学习指导要领社会编Ⅰ》。社会科作为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贯穿于小学至高中的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参见图1)其总目标定位于:为建设民主的、和平的新国家,培养具有良好人格、社会责任感、正义、公正、热爱劳动、具有创造力的新公民。在战前“社会”曾被视为“禁语”,而在战后的教育改革中,则被确立为培养新公民的正式课程,这不能不说是一次革命性的变化。正因为如此,社会科被称之为战后日本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
图1 日本1947年版学习指导要领中社会科的结构[12]
与此相应,文部省还提出了以下的社会科内容:[13]
1.人与社会——人格(精神和身体)、自律和共同生活
2.家庭生活——家庭成员、衣食住/生计、家族制度
3.学校生活——修学/老师同学/朋友、纪律和自治、职业的选择
4.社会生活——公共意识/公德公益、近邻和地方自治
5.国家生活——国家的发展、人权和民主主义
6.近代政治——近代国家的政治形态、国家的宪法(宪法/国法)
7.近代经济——经济发展和经济秩序/技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国民经济
8.社会问题——社会政策、社会改革的思想
9.国际生活——国家和人类社会、国际和平
10.社会理想——人性、文化(科学/艺术/宗教)、共同生活的理想
可以看出,这样一个内容框架,涵盖了学生既已或将要面临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学习内容则不仅仅限于思想道德或政治教育,而是将自我修养、人际关系、社会组织、法律、公共道德、经济和国家制度、文化和民、历史和地理、国际社会等等包括其中,大大拓宽和丰富了公民教育的内容。正如有研究者已经指出的那样:社会科教育“总的说来就是要让青少年了解国内外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团体)及其分类,了解自己在这些关系中的地位和所肩负的责任和义务并适应之;要养成青少年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的方法,培养青少年致力于社会进步的态度和能力;等等。也就是说包含了公民素质教育的全部内容。”[14]
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可以说,日本的社会科全面接受和学习了美国的社会科思想和理念,始终沿着“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思路展开,不仅课程内容的配置和美国的基本模式大体相同,而且在教学中特别强调与地区的特点、学校的条件和实际以及儿童的特点相联系,倡导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这时期的社会科更多的具有生活实践指导的性质,在地方课程的开发方面,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15]这些都对今天日本社会科的改革和新课程的开发产生了重要影响。
四
通过对美国和日本社会科建立初期历史的回顾与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几点认识:
1.社会科是适应社会民主化的发展进程产生的,是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物。尽管美国和日本国情不同,社会科产生的社会背景也有较大差别,但适应社会变革对公民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求通过教育维护和发展民主社会的秩序和制度,则是两国的共同点。
2.社会科的课程定位,是以培养符合国家价值观和具有行为能力的新公民为基本目标,将社会科作为12年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大大强化了学校教育中的公民教育的地位。
3.社会科强调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依据儿童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经验的不断丰富采取同心圆方式组织内容,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改变了依据单一学科体系构建课程的传统,实现了课程内容构建从注重知识本身到注重人的转变,这是课程内容组织中的一次重要变革。
4.社会科教育的功能体现在:通过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科学的概念、历程和问题,并发展学生的反思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公民应具备的社会认识、道德信念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各国的社会科教育在20世纪后半期中又有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构建方面,可以说更加走向成熟。但无论怎样,其基本性质和功能定位始终未变,社会科始终是学校进行公民教育的基本载体。社会科的出现和教育实践的展开,大大丰富和推动了学校公民教育。
今天,我们国家正处于转型时期,公民教育的迫切性和现实性严峻地摆在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民主法制的建设和发展,社会的开放和公民参与社会事务机会的增加,等等,都要求我们在指导思想和教育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摸索有效开展公民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校公民素养教育的水平。鉴于此,学习和借鉴各国社会科教育的经验,充分理解和认识社会科教育的价值,对于建设和发展我国的公民教育课程,不无裨益。
标签:公民教育论文; 美国社会论文; 公民权利论文; 日本生活论文; 生活教育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社会教育论文; 课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