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
本文为鲁东大学2017年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多维立体化实践教学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价值澄清理论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教育理论之一,在美国社会出现道德危机时,对美国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推动美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该理论已经衰落,但其合理成分对我国学生价值观的树立、教学工作的发展、教育模式的完善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结合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价值观教育,详细研究西方关于该理论的著作,将是以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价值澄清理论;研究概况
价值澄清理论最初只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快速发展为独立的理论流派,该理论的提出对美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美国社会重塑价值观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其本身存在缺陷,到了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衰落,但其合理之处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国外价值澄清理论的研究概况
自价值澄清理论出现后,西方学术界对其看法各不相同,但从总体上讲是褒多于贬。查赞·巴里对价值澄清理论评价较高,他认为该理论是价值教育领域兴衰的晴雨表。不仅如此,该理论被人们看做当代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西方学者从学术理论和具体实践等多个角度入手,对价值澄清理论进行了广泛深刻的研究,且著作较多。
价值澄清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有路易斯·拉思斯、梅尔·哈明、西尼·西蒙等人,他们共同撰写的《价值与教学》一书在1966年出版。书中系统论述价值澄清理论的四大要素、评价过程和相关策略。价值澄清学派后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霍华德·柯申鲍姆。因为该理论符合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社会发展现状,价值澄清方法多样且容易操作,在美国得到教育界的广泛认可。美国的多数学校根据价值澄清法定制自己的课程,并且在自我评估课程、探究课程等方面学习了价值澄清的部分教学模式。
随着实践的发展,价值澄清理论的缺点日益暴露。20世纪70年代,在对前期的理论和实践进行反思后,柯申鲍姆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如《超越价值澄清》、《高级价值澄清》等,这些著作进一步完善与推广了价值澄清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此外,柯申鲍姆提出了“综合性道德教育方法”的新理念,把价值澄清理论的教育方法与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相结合,更大程度上完善和发展了该理论。
价值澄清理论忽视德育内容的合理性,主张道德相对主义。到了20世纪80年代该理论开始衰落,只有西蒙等少数学者对其进行具体研究,且研究主要集中于改进和提高教育策略的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该理论转向品格教育。
二、国内关于价值澄清理论的研究概况
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学者开始了对价值澄清理论的研究。目前为止,我国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比较少,关于该理论的具体研究我国尚未有专著出版,文献中译本只有《价值与教学》一书。然而,由于今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价值观多元的关键时期,我国学者开始日益关注价值澄清理论,并结合我国的国情从不同角度对该理论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多是借鉴该理论的前期理论,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理论介绍、理论借鉴与应用等方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一)国内关于价值澄清理论的理论研究
在我国关于价值澄清理论的理论研究较多。戚万学教授和袁桂林教授在著作中分析了价值澄清的理论内容和教育方法;钟启泉和黄志成教授在书中介绍了价值澄清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理论基础、儿童价值意识的发展机制,并指出该理论中的积极因素值得我们去学习;周瑜从德育目的和方法两个维度阐述了价值澄清理论;秦弋分析了价值澄清理论产生的背景和实践情况,并论述了该理论衰败的原因。
(二)国内关于价值澄清理论的借鉴与应用研究
对于价值澄清理论的借鉴与应用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一是结合儿童教育。在美国价值澄清理论以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所以,在我国对于价值澄清理论的借鉴应用研究,起步最早的是将该理论应用于我国的儿童教育。1990年,霍力岩教授详细研究了我国儿童的教育方法,在比较价值澄清策略和我国儿童教育方法的不同之处后,学习价值澄清策略的优点,改善了我国儿童的教育方法;李伯黍、岑国桢等人在其著作中详细介绍了儿童在各年龄阶段的道德发展规律,他们认为价值澄清理论应该应用于价值观辨析,并在书中列举了“价值辨析德育模式”的例子,方便学者及教师的借鉴应用;在《道德学习论》一书中,王健敏提出价值澄清理论对儿童的价值选择和道德主体性发展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二是学者们从德育视角出发,并试图将价值澄清法应用于我国的德育教育中。冯文全结合我国学校的德育现状分析了价值澄清的德育启示;水淑燕客观地分析了我国高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借助价值澄清理论对高校德育改革提出了建议;莫星群、丁敬军等人主张把价值澄清理论的策略方法运用到高校德育中,对高校德育提出的措施则是从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
三是将价值澄清理论与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相结合。张春艳、张晓娜等认为,从价值澄清理论中借鉴的策略可以帮助我国大学生确立主体意识、增强价值选择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曹军、陈梅等人分析了我国大学生价值观产生问题的原因,借鉴该理论对我国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措施。邓彦认为,在借鉴价值澄清理论对我国的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时,不能忽视主流价值观的确立。不仅如此,邹轶群则将问题具体到大学生金钱观教育上,他认为运用冥想训练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自觉意识,帮助大学生正确看待金钱。朱晓辰将价值澄清理论与大学生的消费观教育相结合,把价值澄清的常用策略应用于大学生消费观的问题上。
三、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综上所述,我国学者都能一分为二地看待价值澄清理论,并试图借助其合理成分改进我国的教育模式,完善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但是研究过程仍有不足之处。
我国绝大多数学者把该理论作为道德教育的一种方法来运用,对该理论的研究文章主要集中在理论观点的介绍和理论借鉴启示等方面。主张将价值澄清理论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学者较少,研究该理论对我国道德观教育措施的内容也是寥寥无几,将该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结合研究也较为缺乏。这些都是我们日后的研究方向。要借鉴价值澄清理论的积极成果帮助学生树立主流价值观,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仍需要全面地研究价值澄清理论前期和后期的相关著作。
作者简介:柳玉琳(1993--),女,山东省烟台人,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
孟军(1977--),男,山东省泰安人,烟台市芝罘区鲁东大学,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政治学博士,研究领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理论课教学。
论文作者:柳玉琳 孟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理论论文; 价值论文; 我国论文; 价值观论文; 德育论文; 方法论文; 美国论文; 《知识-力量》2018年1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