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研究雷蕾论文_雷蕾

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院感科 湖南郴州 423000

【摘 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在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后的氧合指数。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12月的呼吸衰竭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成俯卧组与仰卧组2组,每组患者27例。俯卧组患者运用俯卧位进行通气;仰卧组则采用仰卧位进行通气。比较2组患者的PaCO2、PaO2、PaO2/FiO2在护理后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护理后的各氧合指标经分析发现俯卧组明显比仰卧组有优势(P<0.0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俯卧位通气方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通气功能,患者的氧合指数及缺氧症状较常规通气方式有明显改善,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呼吸衰竭;俯卧位通气;护理研究

呼吸衰竭患者的病因多种多样且是由于患者肺部的通气功能、又或者换气功能出现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大量资料证实,近年来俯卧位通气在临床的应用日益广泛,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因此,本院选择54例呼吸衰竭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进行分组运用不同体位的通气方法进行通气治疗,结果证实实施俯卧位通气方法对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更好,为临床上安全开展俯卧位通气治疗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共54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为(46.58±6.18)岁,其中31例为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5例为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例为重症肺炎患者,其中出现中毒的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有10例,百草枯中毒的5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通气参数 2组患者都采用西门子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采用流量触发,触发灵敏度2L/min,潮气量6-8mg/kg,呼吸频率12-18次、min,吸入氧浓度根据患者病情调节,配合吸痰、气道湿化,定期监测血气分析,并根据血气分析调节呼吸参数。

1.2.2 俯卧位通气前的准备 通气前向家属和意识清醒的病人解释机械通气的目的、方法和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并并发症。减少恐惧心理,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准备好所需的一切用物如:氧供、气管插管用品、抢救车、吸引器等物品,物品齐全,性能完好。操作前充分吸净口、鼻、气管内分泌物,停止鼻饲约30min,夹闭胃管,防止误吸,检查并固定中心静脉或外周静脉置管。评估患者的镇静指数,按医嘱适当给与镇静剂或肌松剂,稳定10min后,分离心电图导线,决定好翻身方向,将所有管道置于床的对侧(翻转的一)。

1.2.3 体为 仰卧组取平卧位,去枕后仰,必要时肩下垫小枕垫。俯卧组 由3-5名护士协作实施,先将患者平移至床旁,向对侧翻转侧卧,再将其翻转为俯卧位,同时将备好的软枕置于患者的头部、双肩、髂部、腿部等,并注意患者的胸腹部是否受压,应避免受压。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头部垫高15-30°偏向一侧。气管切开者采用头部正中位。插管,进行机械通气。2-4h更换体位一次。转换体位前给予吸纯氧2-5min,稳定病人血流动力及血氧饱和度。

1.2.4严密监测与护理 实施俯卧位通气过程中密切观察病人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定时监测动脉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观察病人的意识及瞳孔的对光反射,并做好记录。如果清醒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烦躁、挣扎等,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追加镇静剂[5]。加强气道护理,固定好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套,防止扭曲和松脱。采取密闭式吸痰系统,每次吸痰前给与纯氧吸入2-5min,防止血氧饱和度下降。每日更换湿化水,并保持呼吸机管道处于低位,以免影响潮气量及水倒流[6]。

1.2.5 监测方法 对2组不同体位进行机械通气治疗4小时及24小时后,观察PaCO2、PaO2、PaO2/FiO的变化。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处理呼吸衰竭患者通气各指标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运用不同体位的通气治疗后PaCO2、PaO2、PaO2/FiO2指标的情况如下表所示。

3讨论

呼吸衰竭患者在发病后,其正常的肺部呼吸功能将出现非常严重的损伤,且患者在通气以及换气时都出现重大的障碍,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氧气的吸入比较困难或者二氧化碳无法排除体外。由于呼吸对身体的机能的正常运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于呼吸衰竭患者来说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很可能导致患者生命的丧失。而对于呼吸衰竭患者来说,及时地进行通气治疗可以促进机体内气体的交换,在改善其体内氧合的条件下使患者气道的峰压以及吸入氧的浓度降低,从而降低患者并发症的机率。呼吸衰竭患者采用俯卧位通气是目前临床较为热点的方法,其原理就是将肺内气体重新分部,因为由于肺自身的重量在肺部的底部或较低部分通气功能较差和肺底部的胸膜腔内压变得较小,从而使该肺部的顺应性大,在通气时就会有更多的气体走向该部分肺。因此患者采取俯卧位时,气体会到上方肺部,上方肺部的肺组织是正常的,从而就能正常的通气,提高通气功能。此外采用俯卧位能改善膈肌运动和减轻心脏对肺的压迫。同时俯卧位患者的肩部和髂部被垫起,使胸廓和腹部的运动有了明显的改善,能有效增加患者的功能残气量,此外,俯卧位通气使肺内通气改善,从而改善了通气血流比值和分流减少,从而改善氧合,进而利于提高患者的氧合指数。

本研究中,对俯卧组患者运用俯卧位通气的方法来进行通气,仰卧组患者则采用仰卧位通气的方法来进行通气,在各组患者基础资料经过对比后P>0.05无统计学差异条件下进行对比分析其运用不同通气方法后的氧合指标,其中PaCO2、PaO2、PaO2/FiO2指标在治疗后的4小时以及治疗后的24小时,两组对比后,其结果出现的差异明显俯卧组较仰卧组更有优势(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俯卧位通气方法运用在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治疗中对于患者的氧合情况有明显的效果,但在对患者实施俯卧通气的过程中应做好通气前的相关护理准备以及对患者进行实时的观察,以便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以确保能够有效的实施俯卧位的通气,进而提高患者的疗效。

参考文献:

[1]曹赋韬,万方,范晓春等.俯卧位通气对合并急性呼吸衰竭的老年重症肺炎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4,40(5):578-580.

[2]张英,董宏,王艳等.对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期间的护理措施探讨[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2):271-272.

[3]王婉婷,丛树楠.呼吸衰竭患者在ICU应用俯卧位通气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79):233-233,236.1671-3141.2015.79.164.

[4]李宁.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护理对策探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69-170.2015.23.130.

[5]温慧文,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常见并发症的护理[J],现代医院,2010,10(6).101-102.

[6]苗玉良,李金保,俯卧位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国急救医学2012,4(4)1243.

论文作者:雷蕾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  ;  ;  ;  ;  ;  ;  ;  

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研究雷蕾论文_雷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