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论文_赵玮玚

浅谈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论文_赵玮玚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齐齐哈尔阳光学校

教育部下发的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是这样要求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参考文献1)

阅读给学生带来的不仅仅书本上的知识和方法,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包括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阅读好的书籍更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了语文教师共同的课题。

教师想要上好四十五分钟的课,需要在课前用上成倍的时间准备。想要上好一堂对学生阅读能力有所提高的语文课,教师必须把课文吃透、研究透,对课文中的每一句话都了然于心,每一个知识点都熟记不忘,对课文中也能够全盘把握。有此基础,在课堂上教师才能旁征博引地给予学生精彩讲解,挥洒自如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和训练。在近几年教学实践中,我扎根教材,深入课堂,心系学生,留心总结之后,对于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有了以下几点浅薄的经验之谈:

首先,分清主次,依托教材,精心应用,细致分析。语文教材是老师和学生共同拥有的第一手材料,里面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国家教育权威部门精挑细选、严格把关的,甚至有很多文章都是被几代人诵读、学习乃至奉为经典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一定要以教材为纲要,教师和学生都要扎根于教材,在语文教材这片肥沃的土壤汲取充分的养料,在这基础上,再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的文章,开阔学生的视野,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目的。

学生学好教材中的文章是第一步,知识迁移是第二步。本末倒置的话,会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知识迁移时,要用心选择课外文章。中学阶段主要阅读分析三种体裁的文章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辅以文学作品中的散文和小说。内容、语言和情感导向教师都要予以把关,内容好,篇幅也不宜过长,否则学生难以把握,形成挫败感不利于能力和兴趣的培养。

其次,应让学生明确,每一篇好文章都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整体,要反复品读,提炼主旨。作者谋篇布局就像将军打仗排兵布阵,先后不可变,前文后文不可分。如果学生不明白这一点,匆匆看了几眼文章就谈人物性格,总结文章中心思想,如果恰恰作者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那就会出现缘木求鱼、南辕北辙的错误。想要正确的整体把握文章,需要反复阅读思考,由词到句,由句到段地逐步提炼、梳理和体味。要让学生习惯这种品读好文章的学习方式。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必须使一切方法化为自身的习惯,那才算贯彻了学习国文的本旨。”(参考文献2)

其次,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靠积累。字词基础不牢固的学生通过阅读积累字词,遣词造句方面有所欠缺的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语法知识,文笔不够优美的学生通过阅读积累流畅生动的语句,琢磨赏析之后有分寸地引用在自己的作文里。阅读是一个人的语言积累和学习的过程,《朱子读书法》中言:“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参考文献3)说的就是阅读积累中比较高的境界。如果光靠眼睛看,难以达到融会贯通,谙熟于心的程度,不妨用笔摘抄,勤写勤看。

最后,在教学和练习中,选对读法,效果才有可能达到最佳。教学时,教师范读或录音听读适合于生字较多的语段,或情感较为激昂,恐学生把握不好的文章。例如,我在教人教版八年上册的《背影》时,示范朗读了文章最后一部分,同学们安静认真地看书,投入地聆听着课文,深深被作者在字里行间里蕴藏的情感打动了。文字简单流畅的文章学生在充分预习的情况可以单个朗读,故事或小说节选可以分角色朗读。例如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就非常适合让学生们分角色朗读,当学生们绘声绘色地模仿骗子,课堂就成为了充满知识与欢笑的海洋。

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漫长的需要不断积累和反思的过程。学生肯学、会学、爱学;教师肯钻研、会钻研,爱钻研,师生配合,循序渐进,学生的阅读水平乃至语文能力一定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叶圣陶:《叶圣陶集》第13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3,朱熹(宋):《朱子读书法》

论文作者:赵玮玚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7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  ;  ;  ;  ;  ;  ;  ;  

浅谈中学语文现代文阅读论文_赵玮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