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初级中学校 644016
摘 要:“基础教育首先是公民教育。”其基本任务是素质教育,是为学生全面打好科学文化的知识基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目的是“使儿童、青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体系 知识
中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应是素质型,而不是应用型。其目的是通过一门外语的学习,提高文化素养,让他们从小了解开放的外部世界,开阔眼界,而主要不是培养能用英语与外国人交流的专门外语人才。
第一,人文性与工具性。人文与工具的关系涉及到英语课程的性质。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在英语课程中其工具性与人文特质,犹如血肉同构的生命体,相互渗透和融注,共同构成英语课程的基本要素。英语学习的课堂不仅是学生接触外语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学生总是带着特有的经历、思想、情趣、意志、爱好参与到课堂生活中来。但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各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体悟的角度等方面的差异,面对同样的语言材料,学生也必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所以,英语课程既要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语言技能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也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文本和情景自身的文化资源,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熏陶,促进学生的发展。
但是,对英语课程培养人文素养功能的肯定,不应该让我们忽略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有关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等语言工具方面的目标。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借助教材作为语言知识学习的教本、学本,帮助学生学会正确拼读生词,了解基本的构词规律和句型结构,借助工具(语法、词典)正确理解自己喜欢的某个领域的英语材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等非语言方面的内容,是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外语的因素,而不是外语教学的直接目标。
我们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掌握英语这门工具,仍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由于对语言工具性长期以来的过度强调,现在英语课程的研究中强调英语的人文性,对于外语工具论的反驳会有一定的作用,但切忌走到另一个极端,过分张扬英语语言的人文性,导致英语教学内容的泛化。
第二,知识性与技能性。这里所谓“语言知识”,指的是有关英语语音、词汇、语法的一般常识。而语言技能,则指的是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活动的能力。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无疑是培养实际应用英语(口头上应用和书面上应用)的能力。过分强调以至依赖语言知识而忽视通过语言实践培养语言能力,显然背离了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但是,在新一批实验教材中,又渐渐出现了另一种倾向:从主张简化语法知识,寓知识于实践之中,到现在不少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都认为英语课不能讲授语言知识,所有的语言知识和规律都只能通过活动让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归纳总结。几乎走到了否定语言知识、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对立的地步。讲授知识是否必然会削弱能力的培养?我国学生语言技能较弱是否是因为课堂老师讲多了语言知识?
语言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语言教学过程牵涉到许多因素,我们不应该在其中寻找一些简单的因果关系,而应该从系统论的角度,在整体上综合考察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的结果。
首先,汉语与英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体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名词没有性、数、格的变化,动词也没有形态变化。对于已经基本掌握了母语汉语体系的初中学生,学另一种有性、数、格的变化的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性、数、格、时态的概念并不容易形成,学生心理上也有怪异感,不容易建立正确运用的习惯。对于已经初步具备抽象思维能力的初中生,要养成这样一种与母语差异极大的语言的运用能力,可想而知,知识的讲授,对语言能力的养成应该是事半功倍的。
其次,学生学英语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环境。儿童学语言主要是靠耳濡目染的模仿,他们并不追问“为什么这么说,不那么说”这类问题。进入初中后的少年,如果是在纯粹的母语环境中学外语,缺少在外语中浸染的机会,他们往往就不安于总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单纯模仿,而希望知道为什么这样而不那样的道理。对于已经学了一些数学、物理、化学、动物学、植物学等知识,已经有了较高的推理能力,也有了推理习惯的初中学生,了解一些语音、词汇知识和语法规则能够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增长运用知识于实践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提高语言能力的效果。
第三,教法与学法。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所谓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所以,教的过程与学的过程是英语教学中的两个主要环节。一方面,教师的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学。同样的材料,用不同的方式组织,不同的方式传递,对学生的刺激肯定是不一样的。同时,学生的学也会影响教师的教。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方式、不同的智力和思维水平,都要求教师因势利导、顺势而为,让教学方法主动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策略,以产生最大的学习效益。
首先,从语言作为交际工具的角度看,要达到准确操纵、熟练运用的惟一途径,就是到使用它的现场去学。这个学的过程只能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不可能代替。其次,从语言本身的特点来看,使英语学习必然面对繁多的语言知识、法则和规律,英语学习的途径,也就必然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反复的练习。
论文作者:马玉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2
标签:语言论文; 知识论文; 学生论文; 英语论文; 能力论文; 工具论文; 英语课程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3月总第25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