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上课不举手现象的心理研究论文_郑日保

关于小学生上课不举手现象的心理研究论文_郑日保

广东省廉江市第十五小学

前言: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无论是哪一年级的教师,在课堂开展中都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在课堂中,无论学生是否知道教师问题的答案,都很少做到举手发言,在课堂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心理也非常紧张,常常上句不接下句,是教师在教学中比较头疼的问题。因此,在现代教学当中,结合小学生的实际举手发言情况,教师一定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分析和研究,使得这一现象得到缓解,使得课堂氛围更加生动、愉悦。

一、小学生上课不举手现象的心理成因

在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之所以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很难举手发言,和学生的心理因素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联,可以主要的划分成四个方面,是教师在其中应该着重分析的。

1.逆反心理严重[1]。在以往的课堂中,班级中的学生是非常多的,在举手提问、发言时,教师不可能每个学生都会兼顾到。这就导致一些经常举手,但是教师很少让其表述的学生,久而久之的产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再加上发言的质量有待加强,使得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怕受到教师批评、同学讥笑等,在课堂中很少举手。

2.从众心理严重。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教师常常可以看到这一现象,当某位学生想要举手时,发现除了自己没有人举手,在这时,学生就会将手放下,并逐渐的接受这种消极发言的心理暗示。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就会被其他学生进行同化和妥协,不会再举手发言。

3.懒惰心理严重。在课堂教学当中,假如某位学生被教师很少叫到,那么在教学的开展当中,就会使得学生逐渐的生成一种懒惰心理,认为课堂的提问和发言和自己并没有太大的关系,使得学生不再或很少发言,使得举手发言的现象得到减少。

4.畏惧心理[2]。在班级内部当中,都很多的学生个性都比较害羞、腼腆,常常在课堂中比较沉默、在学习上也默默不闻,不太愿意"抛头露面"。在这样的模式下,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勇气和自信心,将发言作为"苦差事",很难在课堂中积极的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等,使得不愿意发言的现象得到形成。

二、小学生上课不举手现象的缓解对策

(一)营造心理氛围,引导学生敢言

美国的心理学者罗杰斯曾经说过,只有营造一种和谐、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感知到安全感,使其能及时、真实的展现自己的内心和感受等,使得学生展现个性、展现自我,使得其的潜能得到挖掘。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当中,要想使得学生更好的畅所欲言、各抒已见,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学生的顾虑心理,使得学生感到轻松、舒畅等,使得学生敢想敢说,使得以往不举手发言的现象得到改善。

例如,在课堂教学的开展当中,教师一定要做到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耐心的引导、等待学生,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展现自己的真挚期待等,使得学生懂得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教学当中,教师也应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轻松的境界,使得学生感知到学习的乐趣,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中打开自己的情感之门、心灵之窗等,使得学生真正的抛开紧张和拘束,使得课堂提问变成学生表达自己的乐园。

(二)强化表达训练,引导学生善言

在课堂教学当中,当教师提完问题后,学生需要在时间内进行思考,并组织好通顺语言等,这对于一些表达能力不太好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难的,也是以往教学学生不善于发言的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应加强表达训练,使得学生善言,使得以往的现状得到改善。

1.长期训练。在课堂的前3分钟左右,教师都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活动,结合实际的学科内容,让学生进行口语阐述,并让其他学生作出评价等,使得学生逐渐的找寻到自信心,使得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循序渐进的加强。

2.课堂训练。在课堂当中,教师一定要展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好新课改的要求等,使得学生有更多的空间去想、去读、去说,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为其课堂发言打下基础。

3.拓展训练[3]。在课后,教师也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题目,不让学生去书写,而是让学生去思考、去说,并在后续的课堂中让教师进行抽查,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夯实,使得学生真正的做到善言。

(三)采取积极评价,引导学生乐言

新课标倡导,在日常教学当中,根据学生实际的表现情况,教师一定要发挥自身的效用,实施好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评价等,发挥好评价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获取到自信心,使其能自由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因此,为了使得学生不举手的现象得到改善,教师也应展现评价效用,使得学生真正的乐言。

例如,只要学生的发言态度是正确的,无论学生的发言内容是对是错,教师都应实施好鼓励评价,使得学生深刻的感知到举手发言的体验和成就感,使其能乐言,使得其投入到举手发言当中,获取到方方面面的进步和发展。

结论:综上所述,在教学当中,学生不愿意举手发言这一现象是普遍存在的,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着非常大的关联性。因此,在教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结合小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来对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究等,从心理层面上入手,使得这一现状得到改善,使得学生在课堂发言中更加积极、主动,使得课堂变成学生的乐园,使其能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为教学的开展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吴良琴.从课堂教学的"热氛围"到"静生成"[J].江西教育,2018(15):14.

[2]宋雯姬.行动视域下我国小学高年级学生课堂不举手现象的归因与对策综述[J].教育观察,2017,6(24):4-7+54.

[3]匡晶,李艳.在家校互动中更新家长与教师的学生学习观--从"请老师给我家孩子发言机会"谈起[J].教育视界,2016(07):19-22.

论文作者:郑日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关于小学生上课不举手现象的心理研究论文_郑日保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