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拱廊计划》的批判隐喻
贺 羡 陈智捷
摘要: 《拱廊计划》是对19世纪巴黎商业拱廊街的城市景观研究,本雅明在表面上通过蒙太奇手法,碎片化地描绘了以拱廊为代表的巴黎都市的繁华与魔力,实质上是在隐蔽性地展开对商品资本功能的揭示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性批判。本文通过与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相比较,对本雅明《拱廊计划》中全景敞视机制和光学系统进行剖析,揭露资本的孔隙渗透和无限普遍性。
关键词: 拱廊;本雅明;资本;全景敞视;光学系统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1892-1940),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他是诗人、神学者和历史唯物主义者的矛盾统一体,在巴黎又是一位冷静而又极其敏锐的观察者,他的一生如他笔下自我描绘的戏剧一般颠沛流离,没有固定住所,也没有固定职业,他那卡夫卡式的悲观和敏感与他对城市空间的情有独钟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非教条主义的艺术和通俗文化的创始人,他一直是摄影和电影研究的主要灵感来源,在大众文化和大众媒体的研究中,在城市生活和建筑的研究中,始终有他的物质文化和大众想象。〔1〕1940年,本雅明在逃至西班牙边境时,自杀身亡,或许他前往美国会见已为他安排好一切的阿多诺的希望破灭了,但这并不是他结束自己生命的真正原因,对现实的憎恨和对建立新世界的绝望让他选择走向终点,结束自己流亡的岁月。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对于本雅明充满了惋惜:如果他早到一天或者晚到一天,西班牙承认法国的签证,美国官员会施以援手。本雅明的悲观色彩充斥着他的一生。他最重要的研究《拱廊计划》,在其走完短暂的一生前仍没有完结。本雅明的这部作品是对19世纪巴黎商业拱廊街的城市景观研究,其他分析欧洲及其他地区的现代城市的著作,都从他的作品中汲取了关键的比喻,如《废墟》、《19世纪室内》、《时尚》、《建筑》、《梦想》和《古代与现代的辩证》。〔2〕本雅明的《拱廊计划》虽然没有完成,但没有人会怀疑它的伟大,就像那不勒斯随笔,历史和现实的文本碎片通过蒙太奇手法相互串联、相互碰撞,激荡的火花试图唤醒资本主义制度下沉睡的大众。本文通过对本雅明《拱廊计划》的剖析,揭开拱廊背后的资本主义面纱——通过全球自由贸易和商品流通,全面渗透进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一
19世纪的法国首都巴黎,以其发达的工商业成为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巴黎拱廊街始建于18世纪末期,兴盛于19世纪。当时的巴黎,街道两边的道路是互相平行且并未接通,拱廊街的诞生为消费者提供了购物空间和交通要道。它是工业化的奢侈品,是覆盖了玻璃的商业长廊,顶部圆拱形由一边向上斜升,中间弯曲,由另一边向下斜降,依圆心为转移,地面是大理石,两侧是豪华的百货商店。它凝集了19世纪现代性建筑的典型特征。拱形无论从内部看,还是从外部看,都似乎是在挣脱地心的引力,向上飞腾,渴望自由。在拱廊建筑里,观察拱顶、廊柱的形态,无论从整体设计还是局部细节来看,都有意遮蔽支撑物与被支撑物,模糊其间严格的功能区分。作为一种都市景观,拱廊街的历史可以看作是现代城市历史的缩影,拱廊街更是资本主义覆盖下的社会网络。〔3〕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拱廊街几乎成为一片废墟。《拱廊计划》以其独有的论述方式,致力于唤醒处于被催眠状态中的大众。如同《拱廊计划》“卷N”中来自马克思的谶语:“意识的变革只能发生在……世界从它梦见自己的梦中醒来。”〔4〕巴黎拱廊街从其出现到消亡的100年中,见证了城市现代性生活的历史进程。现存的《拱廊计划》并非一部完整的作品,而是由本雅明的笔记、引文、资料等构成。目前学界对于《拱廊计划》的研究,大多从拱廊的商品意象、文化批判与从拱廊和商品的暧昧关系延伸为公共空间和隐私空间的模糊关系视角来展开。从商品奇观化的维度看,“物的形象或外观同样在发挥作用,它至少是把人们引向商品崇拜的一个中介”,“在那些辩证意象的运动中,奇观化居然如幽灵般出没于其间,居然有如此之多的奇观物品和奇观装置在向闲逛者招手并同他调情”,以这样的描述来对商品拜物教进行批判。〔5〕从希望意象维度看,“无论是商品拜物教对人的异化,还是恋物的症候下商品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全面占领,这些都是基于资本主义在集体意识的内部制造出的‘错误意识’,在揭示这种错误意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将其转化为一种带有乌托邦潜能的‘希望意象’,凭它来介入对现代性的拯救性批判”。〔6〕本雅明的文化批判,是从资本主义现代都市文化和文化整体与其内在性关系上进行的探讨,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构成了都市文化的野蛮和文明共存。〔7〕寓言方式是本雅明的常用手段。通过打造“市场幻境”与“居室幻境”来分别比喻人们如何塑造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经过活动于办公场所、商业中心的公共“角色”与私人“居室”文化的对比,最终抹除了个性。〔8〕拱廊是一个拓展式的空间,这里没有真正的外部,也没有真正的内部,它处在街道和室内的交接处,它让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相互渗透,把街景变成了室内空间的延伸,同时又采用自我保护的手段把内在空间建构为一个不受外在世界干扰的独立空间。外部空间私人化为内景,私人空间获得了出口,拱廊街的外部空间和内部空间相互“侵犯”,拱廊之下的公共空间成了闲逛者的私人居所,而对于拱廊下面的一般闲逛者来说,街道就像是自家的居所。〔9〕此外,另一重要视角是从建筑学的维度看,拱廊乃19世纪工业革命后新涌现的建筑类型之一,研究者通过《拱廊计划》与其他一些建筑学学科内文本的交叉阅读,分析百货公司、世博会、玻璃展览大厅及其间的关联性,试图还原拱廊及其变体在现代主义建筑史中被模糊的面目与地位。〔10〕本文研究的重点则是通过发现、剖析拱廊的全景敞视机制和光学系统技术,来揭示资本的孔隙渗透性和无限普遍性。
根据工程资料分析与总图运输专业相关的投资项目约占发电工程静态投资的 10∽15%.总体规划设计的好坏对控制工程造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影响最大的阶段是设计的前期工作,因此要抓住前期工作的重点,加大方案优化的力度,而且要贯穿于工程项目设计的全过程。
二
巴黎拱廊是19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形式,具有全景敞视和光学系统两大技术,本雅明将其与19世纪主要的和次要的一些现象联系在一起。“全景” (panorama)是由希腊语pan和horama组成,前者代表“一切”,后者表示“所见、场景”,象征视觉的完全解放、自由。拱廊是工业文明和建筑复兴的结合。钢铁和玻璃作为建筑材料的扩大应用超脱了乌托邦的局限。19世纪的工业革命,使令人瞠目结舌的生产力量成功地将建筑形式从艺术中解放出来,创造出拱廊、展厅、全景,以及全景通道中的商店:贝隆餐厅、阅览室、音乐店、侯爵酒店、高级服饰店、裁缝店、制鞋店、鞋店、书店、杂耍剧院等。〔11〕在本雅明眼中,全景技术应用于各个层面,同时代的全景文学反映的是社会的全景,以它独有的幽默风格、风趣的形式对应于全景事物的排列前景,而工人是在这个全景中被孤立出来的,但又是这个社会全景的一部分,归置于全景敞视之下。关于此,福柯的全景敞视主义便是如此。当城市出现瘟疫,实行严格的空间隔离时,每个人都必须在固定的位置,任何微小的活动都受到监视,任何情况都暴露无遗,一个人的移动,注定要受到惩罚,每一个受到点名的人都要在固定的位置露面,否则有可能意味着受到感染,这是对生者和死者的大检查。〔12〕1820年,Viollet通道和Deux Pavillons通道开放了,这些领域是他们那个时代的新奇之处。由于私人的倡议,他们被盖在画廊里,那里的时装店生意兴隆。其中最著名的是1823年到1831年的全景通道……一起去看全景画,或者到林荫大道上去。这也是私人倡议,在某种程度上偶然地创造了所谓的城市、短街或死胡同,由一个业主辛迪加共同出资建造的死胡同。〔13〕城市街区、林荫大道都成了“死胡同”。要创作出巴黎的文化史,或者用本雅明的话说“原始历史”,就需要置身于城市之中,从街头的侧面体验巴黎。〔14〕从19世纪初期开始,火车站和博物馆的兴建,到奥斯曼为巩固独裁统治,确保帝国的力量能横扫一切,重新规划城市结构,就在这次城市空间规划浪潮当中,为了满足资产阶级的需求,巴黎人创造了连接于楼房之间的拱廊街。城市作为现代流通的载体,具有感知、认知、经验和冲击的功能。资产阶级在世俗和精神上的支配地位,要在林荫大道的框架内得到神化,成为资产阶级的典范。〔15〕奥斯曼的理想是宽阔而笔直的林荫大道贯穿城市空间,这种理想与19世纪的普遍倾向是一致的,那就是通过艺术的目的使技术需要变得高贵,把透视图运用到极致,销毁隐蔽性,所有的一切都置于透视之下。
图6是钻机车前往山西晋城进行工业性试验时的实际路试情况,此段公路等级低于国家二类道路标准,部分区域是临时道路,1/3路段是连续急弯下坡,行驶路程约20 km。
光学系统的技术效能只能让资本的面目更加狰狞。“一百四十四个拱廊张着大口,吞食顾客,吸走不断增加的客流,包括活跃的和闲散的人群。”〔30〕可谓精细入微,毫无生活的痕迹。这是全景敞视机制与资本逻辑的巧妙结合,它使商品功能在艺术职能中发挥作用,在全景敞视机制中发挥效能。一旦资本的逻辑入侵巴黎人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就如同“巴黎人一尝到新画廊的滋味,就不再想踏入老街巷了,他们常说,老街巷只适合养狗”。〔31〕当光学系统技术引入,意味着“这个地方被商业上的死亡所造访,在这个毒气下……”一想到没人付钱,它就发抖。〔32〕可以说,全景敞视机制和光学系统技术的精妙互补,让人防不胜防。资本从不直接干预,但又能在任何时刻任何地方进行干预,自动施展。光源让全景敞视机制创造出独立于艺术和商品之间的关系机制,被囚禁者可以被光源产生的权力局势所制约,而消费者是被全景敞视机制的光源形成连续不断的资本逻辑所控制,同时也是这种连续的资本逻辑的载体。收银员和煤气灯作为收银机的寓言是最生动不过的形象了,人的机能变化也接踵而来。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人们的感官体验以惊人的速度发生了变化。工业革命、快速的城市扩张、资本主义的进步和新技术的发明等现代性的社会和技术发展改变了感官领域。分心取代了注意力,变得普遍。〔33〕商品的属性应该是可见的,但拱廊里的人却无法确知,沉睡其中。就像被囚禁者不断地目睹窥视他的中心瞭望塔,但却在任何时候都无法确定自己是否正在被监视。由于人工照明的缘故,在大城市上空覆盖了一层天空……他徒劳地等待着向他敞开的凝视。〔34〕全景敞视机制和光学系统技术无疑是精心设计的。商品不仅不阻碍人们,不用自己本身能被大众肉眼可见的强制来压迫人们,反而通过建筑学和光学形成产生连锁效果的机制,并把每一个环节都强化了,它的使命就是让拱廊的魔力变成一种力量,渗透进每一个人的血液中,传遍整个社会机体。全景敞视机制如此轻易地完成了。
三
商品已成为抽象概念。一旦脱离了生产者的手中,脱离了其真正的特殊性,它就不再是一种产品,也不再被人类所统治。它已经获得了一种“幽灵般的抗拒力”并开始了自己的生活。一种商品乍一看,似乎是一件微不足道、容易理解的事情。〔35〕资本要寻求空间上的不可见性,隐蔽在玻璃、钢铁、柱廊、光线、橱窗等现实无法触及的空间当中,无所不在的资本逻辑扩展为一种无限普遍化的全景敞视机制的运动,它的精妙之处不在于用它的方式取代一切,而在于细致入微地渗透,依靠与后者之间的中介,这些中介把资本和全景敞视机制联系起来,使机制产生的效应能够抵达最细小和最偏僻的角落,这也是其神秘力量的强大之处,尽管有时会出现破坏,但也是肉眼所察觉不到的。巴洛克风格的特点是堂皇、自豪,但却又亲切,拱廊的繁华表面的背后则是冰冷无情的资本。
全景通道里漫无目的闲逛者、富裕阶层的消费者、百货商店的老板,还有作为商品的一切产品,都是划分不同阶级的象征,他们的行为受到资本逻辑的经常性监视和控制,似乎每个人的出现都是理所当然,同时又是被密不可分的层级网络强制性安排,深入到每个人的毛孔、血液。它的“伟大”在于混乱背后的一切又是秩序化的规训和精妙控制。从这里观察位于拱廊的商店、百货公司的演变原则:这些楼层构成了一个单一的空间。可以说,它们可以被“一瞥”所接受。它们“欢迎群众并使其受到诱惑”,在建设Au Printemps百货商店(1881-1889)时,这种做法导致了腐败的建筑做法。这就是商品资本功能!〔26〕但在福柯眼中,边沁的全景敞视建筑就是划分归属和强制性安排构成的建筑学形象。它的基本构造原理是:四周是一个环形建筑,中心是一座瞭望塔。瞭望塔有一圈大窗户,对着环形建筑。环形建筑被分成许多小囚室,每个囚室都贯穿建筑物的横切面。各囚室都有两个小窗户,一个对着里面,与塔的窗户相对,另一个对着外面,能使光亮从囚室的一端照到另一端。〔27〕瞭望塔内只需要安排一名监督者,就可以掌握所有空间内犯人的关押情况,包括其所处的状态。监督者的角色甚至还可以由监督者的仆人来充当。横向之间犯人被围墙阻隔,不可相互瞧望和相互交流,自然不会出现合谋串通、阴谋越狱等情况。这种向心可见性和横向非可见性是秩序化监狱的保障。连续性的囚犯可见性也是不间断地运营权力机制的延伸。这种权力的施展只需要靠建筑学就能运行。商品“与人类的意志隔绝,它将自己排列在一个神秘的等级体系中,发展或降低了互换性,并且按照它自己特有的规律,在幽灵舞台上扮演演员”。〔28〕这个神秘的体系只将它自己关在百货商店里、在玻璃橱窗里,把那光彩夺目的一面展现给众人。全景通道里的版画显示的是一座二层楼高的建筑,上面装饰着小折角;从窗户里可以看见大量女工;从天花板上可以看到亚麻布。〔29〕巴黎所有的街道被盖上玻璃屋顶,形成舒适、优雅、通透的全景通道,两旁琳琅的奢侈品被巧妙地安置在橱窗上,商品资本逻辑无限化运行着。
拱廊的另一大技术应用是其光学系统。现在要谈的是“电灯的亮光”,起初是为了照亮地下的矿井坑道;然后是公共广场和街道;然后是工厂、作坊、商店、剧院、军营;最后是家庭内部。起初,他们对这一刺眼的新敌人表现得相当不错,但渐渐地,他们眼花缭乱。失明是暂时的,很快就变成了周期性的,并作为一个长期的问题结束了。〔16〕拱廊的光学系统让梦幻般的外衣更显夺目,也让商品的面孔如幽灵般显现。全景敞视建筑发挥功能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它需要通过逆光效果,人们可以从瞭望塔的与光源恰好相反的角度,观察四周囚室里被囚禁者的小人影。充分的光线和监督者的注视比黑暗更能有效地捕捉囚禁者,因为黑暗说到底是保护被囚禁者的,可见性就是一个捕捉器。〔17〕为了避免黑暗充斥整座城市空间,无论是奥斯曼致力于巴黎街区的透视,还是百货商店橱窗里的奢侈商品,全景敞视机制都需要充斥铁架之间的窗玻璃与肮脏、悲伤的光源的结合。从15世纪开始,这种几乎无色的玻璃,以窗玻璃的形式,也统治着房子。整个室内空间的发展遵循着这样的命令:“更多的光!”——在17世纪的荷兰,这种发展导致了窗户的开口,即使是在中产阶级的房子里,通常也要占到墙壁的一半,这种做法产生了丰富的光线。〔18〕玻璃传递着外面神奇的光芒,拱廊是多么地迷恋玻璃的存在。在本雅明眼里,拱廊上的“光线”是镜子,使商品具有了持续的效果而不受自然的限制,即使资本逻辑在实际上是断断续续的。“暧昧是辩证法的意象表现,是停顿时刻的辩证法法则。这种停顿是乌托邦,是辩证的意象,因此,是梦幻意象。商品本身提供了这种意象,物品成了膜拜对象。拱廊也提供这种意象:拱廊既是房子,又是街巷。妓女也提供了这种意象:卖主和商品集于一身。”〔19〕即便到了夜色笼罩拱廊时,“现在用煤气代替石油。新的路灯取代了旧的设备,用永久性照明代替了间歇性照明”。〔20〕无所不在,处处可见,时时刻刻,拜物可以将它普遍化的功能贯彻到底了。
全景敞视机制和光学系统技术覆盖了拱廊甚至城市空间的的每一个死角。城市空间由场所、路径、领域等空间要素组合而成,它是放大后的拱廊街,是城市特性,即拱廊特征的物质表现。酷爱巴洛克风格的巴黎人就连喷泉和灌木都用来表现透视和运动的态势。巴黎的城市空间愈加暴露与敞亮。贸易和交通是街道的两个组成部分。现在在拱廊中,第二个已经实际上消失了:那里的交通还很简陋。拱廊街不过是一条淫荡的商业街;它完全是为了唤起欲望。因为在这条街道上,汁液缓慢地进入到一个静止状态,商品沿着边缘扩散,形成奇妙的组合,就像肿瘤中的组织一样——破坏交通。而且他不是买主,他是个商品。〔21〕拿破仑一世推行的自由贸易,让所有这些产品都作为商品进入市场。蒙太奇首都巴黎的拱廊计划,抓住了一个关键时刻,都市公众消费集成到了新的全球市场,而且有过多的外来商品、帝国奇观和世界博览会。〔22〕本雅明认为,拱廊上的商品不仅具有传统马克思主义所指出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而且还具有闪耀着神圣光环的“精神价值”,对他来说,建筑的“幻影”特征主要支持资本主义的梦幻般的现实。〔23〕本雅明的寓言是激进的,也是弥赛亚的,他的寓言概念的关键是在神学的基础上脱离寓言形式本身——挪用蒙太奇——产生的并不是没有中介认识的奇迹闪现,而是永远没有可能的交流。〔24〕本雅明是从理解、评估和批判元素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中,构建出现代性建筑的。在拱廊中,最脆弱和最坚固的材料都遭到破坏;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材料都被削弱了。大约在上个世纪中叶,人们还不知道如何用玻璃和铁来建造。因此,从上面通过铁架之间的窗玻璃,光是肮脏和悲伤的。〔25〕铁的发展速度在19世纪加快,更多被应用于拱廊、展厅和火车站等地方,与此同时,玻璃应用的范围也在扩大。铁和建筑的融合与全景技术和拱廊的融合相辅相成,后者不仅入侵艺术,甚至超越艺术,将此技术手段用于对自然场景的完美展示,包括变幻的白昼、升降的月亮和奔腾的瀑布……福柯的全景敞视里,受到监视的肉体的表面,蕴含的是延展的权力,这种权力机制连续性地、不间断地运行着,所有的一切完全被这股延展的权力所统治,城市空间受到“冰封”,变得静止不动,并统治着每个人的细胞,形成治理完善、井然有序的城市乌托邦。这座城市里的所有人都被打上烙印,划分归属,每一刻,规训机制都在运行。
参考文献:
[1]Bjørn Schiermer.The Veil of the Masses:Collectivity and Experience in Walter Benjamin[J].Constellations,2016,23(4).
[2][14]Ben Moore.Walter Benjamin and The Arcades Project[M].Palgrave Macmillan UK:2016-06-15.
[3][德]瓦尔特·本雅明.作为生产者的作者[M].陈永国,郭军,蒋洪生,译.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
[4][11][13][15][16][18][20][21][25][26][28][29][30][31][32][34][35]Walter Benjamin.The Arcades Project[M].Howard Eiland and Kevin McLaughlin(trans.).Cambridge:Belknap Pre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99.
[5][9]吴琼.拱廊街·奇观化·闲逛者——本雅明的拜物教批判[J].河南社会科学,2014,22(4).
[6]蒋雯.拱廊、商品与希望意象[J].上海文化,2016(9).
[7]吴友军,张宇雷.本杰明的现代都市文化批判思想[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8(5).
[8]孙秀昌.本雅明“巴黎幻境”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8(2).
[10]谭峥.拱廊及其变体——大众的建筑学[J].新建筑,2014(1).
[12][17][27][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M].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19][德]瓦尔特·本雅明.巴黎,19世纪的首都[M].刘北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2]Caitlin Vandertop.The Colonies in Concrete[J].Interventions,2016,18(5).
[23]David Adler.Solid Futures:Office Architecture and the Labour Imaginary[M].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2018-07-11.
[24]Jack Wong.Remapping the Constellation of Walter Benjamin’s Allegorical Method[J].American,British and Canadian Studies Journal,2016,25(1).
[33]Ernst van Alphen.Attention for Distraction:Modernity,Modernism and Perception[J].Text Matters,2017,7(7).
The Critical Metaphor of Benjamin's “The Arcades Project”
He Xian,Chen Zhijie
Abstract: “The Arcades Project” is a study of the urban landscape of the commercial arcades of 19th -century Paris.On the surface,through the montage technique,Benjamin depicted the prosperity and magic of the Paris city represented by the arcade in fragments.In essence,he revealed the function of commodity capital and criticized the modernity of capitalist society.By comparing with Foucault’ s panoramic optometr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anoramic optometry mechanism and optical system in the arcade plan of Benjamin,and reveals the pore penetration and infinite universality of capital.
Key words: arcade,Benjamin,capital,panoramic open vision,the optical system
中图分类号 G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547(2019)02-0073-06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6CKS031)阶段性研究成果。
感谢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研究基地资助。
[作者简介] 贺羡,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陈智捷,东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
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在《语言论》(1955)中将语法分为句法(Syntax)和词法(Morphology)两个主要内容[21]。建筑语言的句法是将建筑元素组织成一定的空间关系或空间结构的规则与手法,建筑语言的词法是建筑元素自身的构成规则与手法。建筑语言的语法反映出来的是建筑语汇的句段关系3)(Syntagmatic Relations,或译作组合关系),也就是建筑的各元素、各部件如何组合的问题。
责任编辑:严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