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信息技术在我国现代教育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创新了教学手段、优化了教学形式,还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心态的转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教与学的过程,最终实现教学相长的目标。在此背景下,农村学校的教师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各种优势,积极加入到实践探索和研究创新中,以便打破各种条件的限制,不断提升各个学科的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农村小学;数学教学
信息技术的出现弥补了传统教育中的各类不足,一方面可以改变枯燥的理论教学内容,为学生呈现出更加多元和生动的知识,不断激发其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能够对现有的教学手段进行优化和改良,以科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在农村小学的应用还能推动各种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促进教育公平,所以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前准备工作
(一)预设教学目标,提前拟定好电子授课文档
为了使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更加有效,农村数学教师需要提前拟定好教学方案,从而使之后的授课活动更加有序,有利于保证教学进度、找准教学重点,最终顺利完成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目标。此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将要教学的内容使用信息技术来预设授课目标,并据此来制作相关的教学电子文档,将讲课的具体流程罗列出来,并配上不同的活动,然后对于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预估,同时以超链接的方式拟写备用方案,由此为之后的课堂教学活动做好充分准备,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二)给出明确任务用以指导学生在课下预习
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授课方案,使用信息技术来设计课下预习步骤和需要学生完成的数学问题,同时将其制成表格形式并打印出来,以此辅助学生更加有针对性和有目标地开展学习活动,并要求其将自己的预习成果在表格中展示出来,方便他们及时了解自身的学习情况、确定个人的知识漏洞。之后,教师可以在课前将学生的预习成果表收上来,通过观看和分析把握其整体的预习情况,并据此对已经设计好的教学方案进行微调,致力于带领学生在课堂中不断解决学习困惑,不断推动高效课堂的建立。
二、借助信息技术优势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一)创新导课的形式和内容,注重激趣
1.组织趣味游戏导入新课内容
考虑到农村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数学教师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通过开展游戏来迅速调动其学习热情,同时以信息技术作为游戏辅助,更加高效地起到培养学生兴趣的作用,有利于使其主动走进课堂学习活动,帮助教师达成导课目标。如,教师在讲解《混合运算》之前,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设计一个“24点”的游戏作为导课手段,通过在大屏幕上随机给出四个数字来让学生运用学过的运算符号将其组合到一起算出“24”这个得数,由此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获得预约体验,还能顺利引出“混合运算”这一概念,有利于提高导课效率。
2.创设各种趣味情境进行课堂导入
为了让导课环节更加高效,农村数学教师还可以使用信息技术来设计各种趣味性教学情境,并将各种有关的数学问题融入其中,由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积极探索中辅助教师引出新的知识点,进而推动之后的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展示形状各异的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以此将枯燥的理论教学转化为他们比较熟悉的事物,从而在此情境中顺利引出《认识图形(二)》的教学内容;数学老师也可以在教授《1~5的认识和加减法》之前,利用信息技术设计和制作一段简短的动画为学生讲述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以此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帮助学生认识数字,有效的导入新课。
(二)改良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1.设计合作学习方案,为学生提供自学平台
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来为学生制定合作学习的方案,并借助多媒体设备将其呈现出来,用以引导他们按照步骤和特定流程来完成规定好的学习任务,通过为其构建自学和探究的平台来触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同时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比如,教师可以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作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对象,然后使用信息技术为其设计如下任务:(1)概括小数的意义,分析其读法和写法;(2)根据组内总结出来的概念来完成相关练习题;(3)圈画出表示“小数性质”的概念,了解其大小比较方法。然后让学生以此为依据在组内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使其通过交换学习思路和观点来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有利于使其在互相借鉴和启发中不断完善自身的学习过程,最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运用微课教学的模式,有效突破重难点知识
针对数学教材中的重难点知识,数学教师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从整体上把握他们的思维认知顺序,然后再结合具体的授课目标来制作微课课件,将其分解成比较容易理解的模块并按照由易到难的规则排列起来,最终促使学生在逐层探究中顺利突破重难点,不断强化其学习效果。当然,在使用信息技术设计微课的主要内容时,数学教师需要保证教学课件的总时长不超过15分钟,且还应当将与该部分内容有关的旧知识融入其中,并且加入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和熟悉的元素,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在有效的学习活动中逐渐把握重点和难点知识,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
(三)实现资源共享,丰富学生知识
在我国的农村地区一直存在着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则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们在不同的空间获取同样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源。此时,数学教师就可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补充和讲解一些经典的例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将一些优质的教学视频展示给学生,还可以和其他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的学校取得联系,与他们共享题库资源等,由此让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获取更加丰富的学习信息,在完善其知识结构的同时,有利于开阔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思维潜力,进而有效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三、结论
立足全局来看,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融合发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不仅有利于推动现代教育改革工作的进程,为学生的成长发展助力,还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探究和学习活动中,从而使其在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过程中了解知识的生成、把握知识的内涵和应用途径,最终不断增强其数学综合素养。与此同时,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也要加强专业化学习,以便更加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和应用方法,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优化和调整,以便最大程度地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来提高教学效益,助力学生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济武.略谈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7,06(06):00195-00195.
[2]贺喜.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高效课堂建设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02).
[3]蒋琰.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A].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一)[C].2019.
[4]开数学思想之花 结数学能力之果——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渗透转化思想[J].邱云英.当代家庭教育.2019(26).
作者简介:刘小翠(1994.10-),女,江西省上饶市人,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
论文作者:刘小翠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2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农村论文; 知识论文; 使其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