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江泽民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思想_先进文化论文

论江泽民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思想_先进文化论文

江泽民的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思想述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论文,中国先进文化论文,江泽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江泽民从丰富和发展邓小平“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视角,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构想,强调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和中华新文化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文明一起抓,这是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由邓小平所倡导的。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的思想体系,不断强调两个文明一起抓的重要性。江泽民认为,必须把两个文明建设作为我们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对精神文明建设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本质特征。他说:“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要经常讲,反复讲。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就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经济建设和其他事业也难以搞好。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全党必须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注:《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在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同时,江泽民又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作了系统深入的阐述。他在199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这一构想,并进一步在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他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五大报告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列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显然,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作为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又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江泽民进一步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它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着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注:《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5-36页。)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联系并统一起来,这不仅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意义重大,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来说,是一个新的升华。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系统地阐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其中他在关于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论述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这样,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再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展现的是江泽民文化思想有机统一的整体,正如江泽民所说:“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58页。)同时,江泽民还强调指出,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这也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江泽民高瞻远瞩地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之一提交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这对于加强党的建设至关重要,对于中国在21世纪的文化建设来说要求更高。江泽民代表中国共产党人所指出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无疑会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重视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邓小平曾说:“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这是完全必要的),而且是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信念、道德、纪律,革命的立场和原则,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7页。)江泽民不但在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论述中引用和重温邓小平的这个精辟见解,而且就怎样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方面作了新的阐述。在江泽民看来,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核心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为了推动全社会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保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党和全国人民中,必须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历史和党的优良传统的教育,开展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提倡顾大局、讲风格、助人为乐、无私奉献,培养人民的坚定信念、高尚情操和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在怎样紧密结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要求,努力加强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问题上,江泽民不断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全党和全社会要共同行动,努力把上述内容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国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2001年1月,江泽民提出“以德治国”的战略思想。紧接着他又在“七一”讲话中强调指出,要把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

在对民族精神的论述中,江泽民认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观点,在一定条件下,精神可以变物质,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强大的精神力量不仅可以促进物质技术力量的发展,而且可以使一定的物质技术力量发挥出更好更大的作用。中华民族有着自己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积千年之精华,博大精深,根深蒂固,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江泽民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许多层面作了论述。他指出:“中华民族的精神,最突出的就是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精神。”(注:《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9日。)他还论述了长征精神、抗大精神、创业精神、抗洪精神等革命精神,尤其是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的五种精神,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江泽民指出,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不断用这些精神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使之成为大家的自觉追求,成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

正是基于这一系列论述,江泽民深刻而又精辟地指出:“发展和繁荣先进文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使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程上,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高尚的民族品格,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不断丰富全民族的精神世界。唯有这样,才能万众一心、坚韧不拔地向前奋进。”(注:《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9日。)

三、重视发展科学、教育、文学艺术、新闻出版等文化事业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推动和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更新。邓小平有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对于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对此,江泽民不但认为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而且高瞻远瞩地分析和阐述了科学技术对于国家兴衰的关系。他指出,从世界范围看,各国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国际经济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我们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就要下决心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要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观点。江泽民认为在全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根据我国现实情况作出的重大部署。他强调指出:“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这是顺利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的正确抉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将大大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使生产力有一个新的解放和更大的发展。”(注:江泽民:《论科学技术》,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51页。)在科技发展方向上,江泽民多次反复强调了坚持创新、勇于创新的思路,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江泽民认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对两个文明建设有着重要作用,我们不仅要靠科学技术提高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而且要依靠科学技术的力量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引导人民群众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社会风气和民族精神,创造与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相适应的社会精神风貌。他强调要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宣传教育。同时,江泽民还强调了社会科学的重要性,他指出:“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能没有创新的理论思维。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给人们的一个重要启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能力和成果,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注:《人民日报》2001年8月8日。)江泽民强调,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研究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课题,促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的蓬勃进行。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获取理论创新的深厚源泉和强大动力,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

在有关教育发展的战略地位问题上,江泽民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注:《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页。)在江泽民看来,大力发展教育,加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是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必然要求。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只有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保证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不能动摇。

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和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崇高要求方面,江泽民说,繁荣社会主义文艺,是文艺工作者的光荣职责,也是国家大局对文艺工作者的要求。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深入群众,深入生活,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继承、吸收祖国和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伟大民族的优秀作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江泽民对文艺作出的高度评价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有文艺的发展和繁荣相伴随。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注:《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250页。)

在新闻出版方面,江泽民阐述了新闻的党性原则和新闻的真实性要求。他指出,我们的新闻工作是党的整个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不言而喻,必须坚持党性原则。新闻的真实性,就是要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江泽民不仅提出了“对新闻出版业要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要求,而且期望全国学术界、出版界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文化积累,为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在关于文化方针的论述方面,江泽民多次郑重地指出,唱响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是发展先进文化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

四、坚持继承与借鉴、创新和发展的文化观

怎样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明成果问题,对于建构一个什么样的文化观至关重要。对此,江泽民指出,我们民族历经沧桑,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好地继承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要认真研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自己。我们一方面要大胆学习和借鉴外国的一切好东西,一方面又要坚决抵制腐朽的东西。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正是从这个立足点出发,江泽民表明了对待中外文化的态度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关系,并强调了其重要意义。他说:“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能不能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这是事关中华民族振兴的大问题,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全面胜利的大问题。”(注:《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321页。)江泽民强调的是文化的民族性与它的开放性的辩证统一特色。他进一步指出,讲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绝不是要闭关锁国、关起门来搞建设,而是要把对外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水平。江泽民强调要“以宽广的胸怀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创造的一切进步成果”,阐述了清朝闭关锁国所造成的刻骨铭心的严重后果,主张应“善于观察世界大势和正确把握时代要求。”显然,江泽民所持有的文化观对于中国不断扩大对外开放和中华民族在的伟大的复兴过程中跻身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代中国,中国人民不但以悠久的文化传统引以为豪,还善于吸取外国文化之长;中华民族不但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且还要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世界认识中国。因此,双向的文化交流应该成为迫切需要重视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21世纪中国的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愈益提高之际,“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建设的成就”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了。1997年江泽民主席在美国哈佛大学所作的讲演中既阐述了“中国人早就懂得兼取所长,以为己善的道理”,同时又讲述了中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并指出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的深远影响。他既阐述了中国人民团结统一的传统、独立自主的传统、爱好和平的传统、自强不息的传统,同时,又指出“我们在扩大开放、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重视学习和吸收美国人民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注:《人民日报》1997年11月2日。)这展现出江泽民在对待中外文化交流问题上博大的胸怀,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与求得人类文明相互促进和发展的时代风貌。

在当今世界,世界的政治走向多极化,经济日趋全球化,文化则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面对着世界的政治格局不断变化、经济合作日益加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发展水平日益加速的新形势,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前进,文明的升华,对于中国的文化建设既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正是鉴于这样的新情况,江泽民以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来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提出新的要求是完全必要的。中国文化的先进性体现在创造精神之中。首先,文化的创新要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对文化传统精华的现代化阐释。江泽民一再提倡要“继承优良传统而又体现时代要求”,可见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不但应当是时代的需求,而且是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或者说创造先进文化之必需。如在对待中国儒学问题上,把它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遗产加以批判地继承是完全必要的,把它视为21世纪文化复兴的主流则是十分不恰当的,而能够汲取儒学的精华并加以现代化的创新却是应该着重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的文化才是先进的文化。其次,文化的创新需要博采众长,在多样性的世界先进文化的相互激荡中砥砺前进。江泽民指出,中华民族是具有优良传统和独创精神的伟大民族,是善于吸收人类社会进步中一切文明成果的伟大民族,又是经得起任何风浪考验的伟大民族。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集体都极为重视学习和汲取世界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不但反对那种担心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而因噎废食的观点,也反对那种对外来文化的消极面认识不清的做法,强调博采众长,凡是有利于中国现代化的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均积极吸收,使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融入了外国进步文化的精华,因此,又可以说中国的先进文化是博采众长的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文化。正如江泽民所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必须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必须具有世界眼光,增强感召力。”(注: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第160页。)

江泽民的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思想,为21世纪中华新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他把保持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积极吸取世界其他民族的优秀成果,实现文化的与时俱进,视为关系国家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他把努力建设中国的先进文化,使它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与努力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使我国加快进入世界生产力发达国家的行列,视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他强调指出:“只有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促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才能为发展经济、发展先进生产力指引正确的方向,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注:《人民日报》2001年12月19日。)显然,江泽民的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思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精神上的鼓舞与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标签:;  ;  ;  ;  ;  ;  ;  ;  ;  ;  ;  ;  

论江泽民发展中国先进文化的思想_先进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