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患者术后临床感染因素分析论文_高峰

(临汾市尧都区中医骨伤科医院骨二科 山西 临汾 041000)

【摘要】目的:分析骨折手术患者感染危险因素,为预防和干预骨科术后医院感染提供针对性参考。方法:采用前瞻性调查分析法对2015年4月-2016年2月期间收集的220例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诱发感染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提出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结果:220例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31例,占14.1%,其中发生在手术切口部位感染12例,占比为38.7%,其次为皮肤部位,占到25.8%。骨科手术后感染危险因素为年龄≥60岁、Ⅲ类切口类型、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3h及术中有植入物等。结论:(1)骨科医院感染概率高,手术无菌操作不到位、切口长期暴露及有合并症等均是诱发临床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2)强化规范化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及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避免主观因素,有助于控制骨科手术医院感染率,促进康复。

【关键词】骨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4-0202-03

骨科疾病患者往往需要接受外科手术,以修复或重建受损骨骼,恢复原有功能,然而大部分骨科手术涉及骨切开或分离,因此不仅大大增加手术复杂性及手术感染风险[1]。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引起骨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既有客观原因,但更多地主观因素,需要临床进行系统性研究分析,确定高危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控制骨科手术患者感染提供解决方案[2]。现将本研究调查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标准

①入选患者骨科手术及感染情况有全面完整的记录;②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无异常;③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感染、重大传染疾病、哺乳或妊娠期等患者。

1.2 研究对象

220例骨科手术患者,男性120例,女性100例;<60岁195例,≥60岁25例;无菌手术200例;有菌手术20例。

1.3 感染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卫生部2001年发布的《院内感染分类诊断标准》,经会诊后作出确诊结论。

1.4 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法对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包括患者个体情况、手术情况及感染情况。(1)个体情况主要是年龄、性别、家族病史等;(2)手术情况,包括手术类型、切口类型、手术时间、用药情况;(3)感染情况包括感染部位、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等。重点对发生感染的患者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合医院实际制定预防和控制对策。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软件包整理分析本组收集的数据,对其中的定量数据采用均数(x-±s)表示,配对t检验;对涉及感染率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百分比(%)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手术感染调查结果

220例骨科手术患者,发生院内感染31例,占全部手术患者14.1%,其中<60岁17例,占54.8%;≥60岁14例,占45.2%,经统计学处理,两年龄组感染率对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31例感染患者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发生于手术切口部位感染12例,占全部手术患者的38.7%;皮肤部位8例,占25.8%;下呼吸道感染及泌尿系统为6例和3例,分别占19.4%和9.7%。如表1。

3.讨论

所谓的术后临床感染,主要指的是手术室获得术后发生的感染,手术感谢控制程度左右着手术及术后康复效果[3]。从大量报道及临床经验总结看,除患者自身的客观因素外,医护人员规范化操作问题是诱发术后感染的主要原因[4]。有统计,医院感染患者中接近1/4的感染部位发生在切口部位,切口感染成为最主要的感染表现之一。因此,评估骨科手术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对指导临床针对性预防和控制感染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3.1 关于骨科手术患者临床感染的危险因素研究本文单因素分析

结果发现,年龄≥60岁、Ⅲ类切口类型、术前未使用抗菌药物、手术时间>3h、术中有植入物及合并糖尿病是导致骨科术后临床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分析来看,年龄≥60岁老年患者组织器官普遍进入退化阶段,免疫抵抗力减弱,感染几率随之增高。本研究年龄≥60岁的25例患者中,14例(56.0%)发生临床感染,远远高于<60岁的8.7%(17/195),与上述解释相一致。Ⅲ类切口类型多是新鲜开放性创伤,手术进入急性炎症阶段,肠道出现溢出污染,属于高感染风险创伤,感染率显著高于I类切口。从表1结果可以鲜明看出,切口感染是骨科手术最常见的感染部位,31例患者切口部位感染率占到38.7%,需要引起高度重视。Ⅲ类切口手术意味着手术操作复杂,无疑会延长手术时间。而手术部位长时间裸露会大大增加感染风险,目前临床主要以3h 手术感染临界,超过3h感染风险会急剧上升,需要医生熟练的操作来人为控制手术时间。术中是否植入异物也是对临床感染有着一定的影响,术后留体的植入物可能会发生排斥反应,造成伤口长期愈合不良,而植入的过程本身也会明显增加感染风险。从表2结果可以得出,有植入物的患者感染率为16.9%,高于无植入的10.0%,差异显著(P<0.05)。切口类型是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生素预防的重要依据,损伤部位及Ⅲ类切口越多,术前给予抗生素就越重要,这对预防术中、术后感染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本研究100例术前未给予抗生素干预患者中,17例发生临床感染,远远高于术前使用抗生素的7.8%,对比差异明显。

3.2 预防和控制骨科术后临床感染的措施

3.2.1强化医院卫生管理,降低交叉感染风险。从表1结果可以看出,切口及皮肤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合计占到骨科术后感染的64.5%,本质上说还是与无菌操作不到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医院层面上说,一是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手术器械、物体表面等进行有效的消毒、灭菌,并进行定期监测;医疗废弃物分类处理;在配置药物、各种注射及各种侵入性护理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二是手术室及病房消毒杀菌,术前和术后立即对手术室地面、天花板消毒灭菌处理。每月对室内细菌进行一次培养,了解细菌情况;三是切断感染源。医护人员定期体检,确定是否存在感染源或被感染。坚持有效性洗手,强化无菌意识及无菌操作能力。

3.2.2加强手术安排,降低患者相关感染风险。一是择期手术患者,先控制感染后再安排手术。术前剔除手术部位或周围毛发,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对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提前控压控糖,避免诱发感染;二是谨慎选择手术切口,尽可能选择I类切口,降低切口感染率;三是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强化术前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四是合理控制手术时间。可尝试根据骨科损伤程度、手术难度系数选配对应的医生。对于重症手术患者,挑选经验丰富、资质高的医师进行手术,从技术熟练度角度控制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因素导致的感染;五是向患者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告知患者及家属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3.2.3强化工作人员感染及无菌操作教育医护人员业务能力、职业道德及责任心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一是医院必须强化手术医师无菌操作意识,除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重复性侵入性操作等技术层面因素。从日常培训角度,针对骨科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防范培训,在手术过程中优先将无菌操作医师渗入全程,从源头上切断感染的途径,降低细菌传播几率;二是从制度层面,护理人员要提高医院感染、流行病学、消毒隔离、无菌操作等规章制度、流程的学习与实践,增强无菌观念以及预防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防范意识;三是加强责任考核及追究。合理界定感染事故责任后,针对医护人员主观因素所引起的感染,医院层面应加强日常的考核和责任追究,使其意识到感染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杨伟玲,邹前健.某医院骨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临床分析[J]. 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 32(3):258-260.

[2]罗盛清.骨科顽固创面感染患者行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2):1356,1358.

[3]王燕,殷红秋,隋秀丽,等.骨科患者诺卡菌属感染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22):5119-5121.

[4]郭远清,李国威,陈涛,等.骨科创伤感染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6):1354-1355, 1361.

论文作者:高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8月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骨科患者术后临床感染因素分析论文_高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