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时国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八医院 山东泰安 271000

摘要:目的 围术期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68例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加入对照组(34例)或观察组(34例),给予对照组传统护理,给予观察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及血气指标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且血气指标上升程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COPD患者性纤维支气管镜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个优良的护理方案。

关键词:围手术期;纤维支气管镜;COPD患者

前言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肺部疾病,主要特点为气流受限制,并伴肺外效应[1],临床上把阻塞肺气肿与慢性支管炎认为是可以引发COPD的病因。COPD早期的症状为慢性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且慢性咳嗽随着病情的发展很有可能终身不愈,在COPD的持续病状下,可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甚至出现呼吸功能衰竭的现象。临床上治疗COPD通常是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然而仅靠手术治疗,无法取得最佳疗效。因此,我院特地选取68例COPD患者,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及围术期护理,并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现将结果作详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68例在2015年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COPD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患者根据自愿原则加入对照组(34例)或观察组(34例)。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肺功能检查、测定为COPD患者。②患者的FEVl、FVC<70%,FEV1<80%的预计值。③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标准:①情绪不稳定不能配合此次研究的患者。②患有急性心肌梗或心脏有问题患者。对照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有20例、14例;最小年龄为56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平均年龄为60.12±4.56岁;其中,慢性支管炎14例,肺气肿20例。观察组中,男性、女性患者分别有18例、16例;最小年龄为57岁,最大年龄为76岁,平均年龄为60.98±4.16岁;其中,慢性支管炎20例,肺气肿14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后,发现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

1.2干预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即了解患者基本信息,指导患者用药、饮食,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患者,具体方案为:

(1)术前护理:术前了解患者信息,观察、评估患者身体及心理状况,与患者交谈,制定出符合患者的干预方案。由于患者对纤维支气管镜手术的不了解,通常会伴有恐惧、紧张等情绪,护理人员要积极同患者交流,言语中让患者渐渐舒缓情绪,并将此次主治医生介绍给患者,让患者对医生、治疗感到信任,同时还要向患者讲解病发原因、手术的过程,让患者加强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放松心情,乐观的面对手术治疗。术前协助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血小板检测及血压监测等各项专业检测工作,帮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工作,指导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2)术中护理:协助患者摆好正确体位,以便手术能顺利进行。在麻醉师展开麻醉工作后,向患者提供氧气干预,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紧张、焦躁等情绪,或有出汗现象存在,同时注意观察患者心电图,若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血氧饱和度下降的情况应立即向医生汇报,并停止任何操作。手术结束后,协助医生做好后续工作,擦净患者鼻腔异物。

(3)术后护理:术后叮嘱患者禁食、禁水2小时,待患者喉部麻醉剂作用完全失效后,患者可适量饮水,若患者未出现呛咳等不适情况,方可进食。根据患者术后身体情况及测试药敏结果,让患者服用适量抗生素,避免呼吸道感染。定时检查患者病房,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以便让患者咳出喉部的痰。同时高度重视患者术后有无呼吸道出血、胸闷等症状出现,若患者少量咳血,则叮嘱患者休息片刻即可缓解;若患者大量出血,可给予患者止血敏或立止血进行止血,并告知患者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为患者合理调配膳食结构,不仅要保证膳食平衡,还要保证患者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针对食欲差、消化不良的患者,可给予静脉输入氨基酸、多种脂肪乳。术后根据患者回复状态,协助患者术后对肺功能进行康复训练,让患者采用缩唇式呼吸与腹呼吸相结合的方式,锻炼呼吸肌功能。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进行记录。其中,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一秒内最大呼气容积)、FVC(最大肺活量);血气指标包括:SPO2(血氧饱和度)、PaO2(血氧分压)。

1.4统计学方法

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时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应以()表示,并采用t对其进行比较,计数资料则采用卡方值进行比较,若比较结果显示P<0.05,则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均有所提高;两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提高较对照组显著,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3.讨论

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影响、改变全身各个系统,具有全身效应的肺部疾病[3],多数COPD患者前期会出现咳嗽、咳痰等症状,而患者通常认为是患上COPD应有的症状,等到患者出现胸闷、气喘及精神紊乱的现象时[4],则说明COPD已经发展为晚期,此时选择治疗,已是一件颇有难度的事情。虽然COPD是全球发病率、死亡率超高的疾病,但也是一种可以治疗、预防的疾病。所以,COPD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必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做到劳逸结合,劳动有度,把握好自己的活动量,避免出现心脏负担过重的现象。患者也必须戒烟,防止吸烟后造成COPD的再次发作。同时患者在冬季、春季,要注意防寒保暖,保持室内湿度、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注意屋内通风透气,有利于呼吸道的畅通。

临床在治疗COPD患者基础上,通常会给予患者护理,来增强治疗效果。传统干预仅是在患者治病角度上,给予患者基础护理,无法照顾到患者的心理感受,效果也不如人意。

后经医学家研究,在针对COPD患者的护理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围术期护理是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将患者作为护理重点,在了解患者信息、爱好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方案,如术前舒缓患者情绪,让患者信任医生,配合医生的治疗[5];术中高度关注患者身体状况,让患者放心度过手术期;术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为患者合理调配膳食结构,有助于改善患者自身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围术期护理中护理人员时刻照顾患者的感受,积极疏导患者内心的紧张、恐惧等情绪,让患者享受到优良的服务[6]。而且在术后护理人员也帮助患者进行肺功能康复训练,促使患者支气管正常扩张[7],让气流不再限制,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的症状,减缓或阻止肺功能的下降,提升患者免疫功能,抑制体内细菌,控制病情的发展[8],降低死亡率。此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且血气指标上升程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证实了围术期护理的优势,说明围术期护理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术后急性加重或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在COPD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护理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让患者早日摆脱病魔的威胁,恢复健康的身体及心理状态,重拾信心面对生活,临床上有其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任婧,孙琳,李芸.围术期护理干预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西部医学,2016,28(04):567-569.

[2]周丽.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治疗COPD患者中围术期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7,2(41):96.

[3]陈艳,储芙蓉,吴晶晶.优质护理在慢性阻塞病肺疾病稳定器治疗中的影响[J],2017,30(06):3553.

[4]张艳,齐春桃,石慧.优质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07):1371-1372.

[5]潘晶.COPD患者稳定期护理干预对其肺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07):238-239.

[6]徐鋆卉,许晓玉,杜心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延续护理研究进展[J].天津护理,2017,25(02):177-179.

[7]彭远珍,谭任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临床护理,2017,9(04):292-295.

[8]刘香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延续护理的意义研究与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04):252-253.

作者简介:时国红(1983年12月--)女,护师,大学本科,山东聊城人,研究方向:呼吸科护理。

论文作者:时国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  ;  ;  ;  ;  ;  ;  ;  

围术期护理在纤维支气管镜治疗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论文_时国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