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变革,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实际支出超出造价预算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此,要深度剖析造成预算超支的原因,加大预算控制投入力度,并采取必要措施,以保障工程经济效益最大化,提升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对策
1 简述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原则
1.1 重点预算与全面预算相结合的原则
对于建筑工程建设进行造价预算,既要做到分清主次,又要做到具有全局观念。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受到天气、自然灾害等不可控因素的干扰,为了应对这些突发情况,需要投入部分资金应对,如果在造价预算之前没有提前考虑该种情况,就有可能对之后的工程建设造成不利影响,继而使得企业的经济利益有所损失。因此,有关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全局观念,对工程建设进行全面预算,确保万无一失。另外,在造价预算时,首先考虑重点工程,但是也不能完全忽视其他非重点工程。总之,要想做好造价预算工作,掌握重点预算与全面预算相结合的原则是关键。
1.2 明确造价预算控制目标的原则
做任何事情,有目标才有方向,在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工作中同样离不开目标的指引。因此,明确造价预算控制目标是造价预算工作需要遵循的另一重要原则。不能盲目定制造价预算控制目标,必须与当前建筑工程的现状相符合,必要时,可以进行相应改变,以及该目标能将指引作用发挥最大化。不仅如此,造价预算控制目标是贯穿于整个造价预算控制过程的,在工作的任一环节都起引领激励作用。
2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要点及其对策
2.1 提升预算编制质量
鉴于工程造价的重要性,应在预算编制贯穿于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针对每个项目的施工建设制定明确的资金应用计划,并充分考虑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做好资金预留,以便在发生设计变更等重大问题时能够及时应对,降低超预算的发生几率。重点需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预算编制人员应对工程的建设要求、建设标准、经济目标进行全面的了解,并深入到施工现场对实地进行全面的勘察,基于综合性的考量进行预算编制工作。编制中需要以可靠的施工设计图、地形测量图、勘察报告等工程资料作为依据,制定科学的、统一的价格预算。二是,根据工程施工量,明确建筑材料需求量以及每种材料的型号,汇总市场上该类型材料的价格变化情况,总结价格变化规律,精准的进行材料耗资计算,从而保障预算的精准性;并结合工程建设流程以及各个项目施工工序分项目、分类别的进行预算编制,避免出现重记、漏记等情况。
2.2 强化编制人员能力与素质
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编制工作具有专业性、政策性、综合性、知识性的特点,对编制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编制人员在掌握编制工作专业基础知识基础上,对建筑工程建设知识、相关法律法规、工程造价管控、投资等多方面知识有所了解,并且具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开展预算编制过程中,始终以严谨的工作态度面对工作,展现出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职业精神。为此,建筑行业应重视预算编制人员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定期组织行业内部的学习交流活动针对预算编制进行探究,以便优化工作方法;通过培训的方式,让编制人员对当前先进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有所了解,在预算编制工作中能够及时更新工作模式,提升工作效率与工作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为了更好的解决超预算问题,预算编制人员应总结超预算问题的发生规律,明确掌握超预算问题出现的原因,在进行预算编制过程中能够制定预防超预算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在超预算问题发生后,能够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与控制。
2.3 大力加强对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调控
对建筑工程的数量、庞大的建筑材料,必须在管理、控制和组织层面上建立起调控材料要素的新机制和新体系。要针对当前建筑工程材料市场竞争性强、价格变动机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的基本状况和特点,建立起系统的建筑工程材料分析体系、调研网络和决策体系,从结构和系统上对建筑施工材料达到价格、性能和质量的目标。建筑企业在工程施工前就应该建立调研网络,对工程材料的价格、性能、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研究,将材料选择、采购和管理看作是一个连续性的进程,细化建筑工程造价、工程预算、价格标准等相应要素和基本环节,通过长期管理,有效应对材料市场价格高峰的波动。在材料使用环节中,要利用技术与管理体系进行调整、控制和强化,要提升材料使用的技能、技术和技巧,注重材料的使用细节和关键环节,避免材料出现数量上、时间上的浪费。在新材料的应用过程中,更应该强化技术推广、交底和检验等环节和细节,要系统实施新材料施工工艺,确保新材料技术运用的完整性,严格实施新材料的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全面体现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价值,将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在合理的水平,确保不突破预算。
2.4 重视项目实施阶段的预算执行
在项目工程实施环节中,投资的资金要远远超出其他环节,但是目前受市场经济发展中不良风气的影响,盲目投资情况十分严重,因此,在项目实施阶段应重视预算的执行,合理控制资金应用比例。从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在项目实施阶段自然原因以及政策环境、合同变更、技术限制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工程造价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其中针对自然环境因素、地质灾害等人为不可抗拒因素的影响,无法制定有效的措施进行控制,但是在项目实施阶段,应尽量做好工程保护,一旦发生问题,能够尽可能降低造成的损失与不利影响。而针对环境政策、合同变更、技术限制等因素的影响,需要在落实造价预算过程中,组织专业的管理队伍,对工程造价的落实进行全过程的监督与管控;并在预算编制环节分析合同变更、技术限制以及政策环境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将应对措施融入进预算编制中,提升预算编制的精准性;根据预算编制内容制定管理规划,保障每项费用得到合理的利用,从而控制超预算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在项目实施阶段如果发现超预算情况,应第一时间上报上级部门,以便能够从工程整体利益与长远效益出发制定合理的解决措施,以便将损失降到最小。
2.5 控制工程造价的调整
设计变更是导致超预算的重要原因,对于设计变更问题,应得到建筑企业的重视,当设计变更问题出现后,分析变更出现的因素,如由设计缺陷导致的变更、客观环境因素导致的变更等;并及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针对设计变更部分进行分析,快速出台设计变更方案由工程造价部门进行预算,分析设计变更后预算变化情况,形成系统的报告,以此为依据对设计变更审批内容进行仔细核对,谨慎审批,降低设计变更带来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工作要明确管理职责分配与阶段性控制目标,确保造价预算控制的即时性、动态性与精确性。在执行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过程中,需全面掌控各类影响因素,严格控制材料预算,并约束人力资源成本与机械设备引入成本,落实劳务分包预算管理机制,这样才能将工程造价预算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张永成.民用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及解决措施[J].中国金属通报,2017,(06):92-93.
[2]万明亮.建筑工程造价常见问题及对策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8):55.
[3]考志勇,杨晓东,赵秀琴.试析建筑工程项目造价超预算原因与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40(31):66-67.
论文作者:周泉伶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6
标签:预算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造价论文; 预算编制论文; 工作论文; 建筑论文; 材料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