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下的“友善”教育论文_杨招泉

浅析互联网下的“友善”教育论文_杨招泉

广东省惠州市演达中学 516000

摘 要:互联网已成为中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平台。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丰富性、多媒体的艺术性等,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增强自信心,为中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了更多良好的机遇。但是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也许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也许会导致道德责任感淡化等。因此,互联网下的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互联网 友善 实效性 互动性 丰富性

进入21世纪,互联网已成为中学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情感、开发潜能和休闲娱乐的平台。网络传播的即时性、丰富性、多媒体的艺术性等,有助于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增强自信心,为中学生的成长发展创造了更多良好的机遇。但是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也许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业和身心健康,也许会导致道德责任感淡化等。因此,互联网下的道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联网时代下的“友善”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互联网的即时性,让“友善”的种子速传

在人人自媒体的今天,互联网的即时性可以使得友善教育更具有时效性和实效性。如:2015年5月1日晚,网上传出我区一位7岁女孩被人开车强行抱走的消息,并附上了被拐走小女孩的照片,留下了联系电话。我们班很多孩子也转发了这条信息,希望大家齐心协力,让犯罪分子无处可逃,让小女孩能快点平安回家。孩子们在QQ群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我们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关注一下自己身边有无可疑线索或可疑人物。有的说:我们不再随便扩散这条消息,相信警察叔叔。有的说:我们要学法、懂法,并积极宣传我国的法律,让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有的说:我们还要学会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的方法,既能保护自己的安全,又能制裁违法分子……从他们的讨论中看到了“正直、智慧、真诚、善良、平等”的价值内核。

在平时教学中,我经常借鉴“惠州好人好事榜”、“中国文明网”传递友善正能量,让“友善”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所不在;也像水一样,透明、无味。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和水,也离不开“友善”。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道德经》中说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这样“友善”就成为社会的主旋律,社会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社会发展生机盎然、蒸蒸日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互联网的互动性,让“友善”厚积薄发

德国人文主义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要利用网络互动性强的优势,传播友善的种子,让每个人拥有一颗善良的心,而且善良的心不仅对自己的亲朋好友敞开,对素不相识的人也会怀着真诚的善意,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更是充满爱心。这种爱心是真诚博大的,是生活中光明、希望、美好的源泉。真正的善良是来自于博大的爱心,因此必然不图回报,成己为人“臻于至善”,付出中实践“善行”。

笔者平时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经常跟学生分享善良的行为。如:播放《中国梦想秀》中关于留守儿童的节目;我把家长会安排成“亲子沟通”主题班会;把平时收集的友善行为事例图片配上文字、制作成音乐相册或编辑以友善为主题的视频,使友善教育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在我组织《与人为善》主题班会时,设计了“角色扮演——我是聋哑人、盲人、肢体残疾人。刘同学说:“虽然走在马路上不时会看到一些残疾人,但是我从来没想象过他们的生活原来这么不容易。他们在平常生活中一定遇到了很多我们难以想象的困难,我们健康的人一定要多多帮助他们,做一个友善的人。在体验过程中让学生懂得残障人士和我们一样,都是社会的一分子。由于生理原因,他们更容易受到伤害。我们不应该歧视,更不应该欺负他们,而应该尊重他们,这也是尊重我们自己。这样,培养学生形成了对善良、仁爱、理解、宽容等高尚品质的共鸣和认同,对自私狭隘、冷酷无情、损人利己行为的否定和拒绝,提高了助人为乐的精神境界。互联网的互动性让友善发送“蝴蝶效应”,厚积薄发。

三、互联网的多媒体性,让“友善”五彩斑斓

网络传播采取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丰富了我们的教育内容形式,使友善教育更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同样,通过创设班级文化、制作视频图片发送QQ群共享等等,使我们的班级文化丰富多彩,使我们班的“友善”之花多姿多彩、五彩斑斓。

七年级的第二学期,我们班的李同学父亲因脑出血住院,李同学母亲早些年已去世,剩下他们父子俩相依为命。我们班的孩子得知这一消息,马上制定爱心计划:班长首先在“轻松筹”发帖并在QQ群、微信群中转发,争取社会人士给予李同学家经济帮助;因李同学要在医院照顾父亲,落下的课,由五位成绩好的同学利用QQ平台负责帮他补课,同学、老师还有我们班的家长们也经常利用QQ、微信等互联网平台给予李同学及其父亲经济、情感上的关怀。后来我发现我们班的家长会就像家庭聚会,大家都怀着真诚感恩的心互相道谢,原来他们感悟到:帮助他人,不仅是为了别人的需要,也是我们内心情感的需要,给予会比接受更快乐。给予体现了我们的力量和能力,所以,助人不仅是一种付出,也是一种收获。再看,学校评选的诚信大使、优秀志愿者、环境小卫士、禁毒宣传大使等都少不我们班的孩子,真的让爱的感情有不竭的源泉。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强。

论文作者:杨招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6月第28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5

标签:;  ;  ;  ;  ;  ;  ;  ;  

浅析互联网下的“友善”教育论文_杨招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