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_李莹,乔叶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_李莹,乔叶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山东菏泽 274000)

【摘要】当代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以及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压力,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影响心理健康,突显心理危机。高校作为培养健康成长、适合社会的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以我校为例,已逐渐意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的重要意义,根据大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进行分析,形成完整的教育对策,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其更好适应社会。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教育对策

【中图分类号】R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4-0338-02

目前高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知识的不断更新,已经对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高职院校,在就业浪潮中优势薄弱。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重大压力,心理健康问题尤为严重。有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心理障碍问题已经成为阻碍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因此,专科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更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我校2015级、2016级护理专业大学生。

1.2 研究方法根据我校近两届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针对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采用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量表即大学生人格问卷,调查大一入校后思想心理动态,根据统计结果估计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可能有一定程度心理障碍:①UPI总分在20分以上者;②第8、16、25、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③辅助题有1题作肯定选择者;④明确提出咨询要求者。

针对2015级护理专业学生,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 90,SCL-90)作为测试工具。SCL-90由90个项目组成,每个项目按照5级评分(无=1级,轻度=2级,中度=3级,相当重=4级,严重=5级)。主要统计总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指标以及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等10个因子分。每个因子分反映出学生的某方面的症状痛苦情况,通过因子分可以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1]

通过UPI量表和SCL-90量表调查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形势较好,分析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大部分学生心理发展积极向上,但是也有小部分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具体心理行为特点如下。

2.1 自卑心理

90后大学生[2]的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和生活贫困所造成的自卑心理。由于学校和家长过分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心理教育容易忽视。学生自我调节与社会适应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就出现情绪低沉、自卑、抑郁或者有的学生处理问题宜冲动,对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也严重影响自身的心理发展等。生活贫困造成的自卑心理目前大学生也普遍存在,一些家境贫困学生进入大学后,看到自己与其他同学物质生活差距,相处时常敏感而产生强烈自卑心理,多采取逃避、孤立的方法,严重者逐渐发展成自闭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2.2 懒散心理

进入大学后,大多数大学生都希望在新的学习环境中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但在实际的大学学习中,由于入校成绩稍差,高中基础薄弱,以前的学习方法不能更好地适应大学学习。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课程任务重,加上自己逻辑思维、主动分析问题能力差,导致厌学情绪严重,懒散心理日渐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 紧张心理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心理联系,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志。大学生应正确处理与老师、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网,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们来自四面八方,企图尝试和谐的人际交往,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有的学生因缺乏与人交往和相处的经验,导致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遭受挫折,主要表现为与他人沟通不良、产生矛盾,而陷入苦闷、孤独和焦虑,导致人际关系紧张。严重者会导致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从而诱发其他心理疾病。

2.4 焦虑心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就业形势日趋严峻,面对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高职院校大学生学历层次低,专业受限,竞争力低,就业岗位相对较少。面对用人单位诸多严格的招聘条件,学生在择业选择与被选择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焦虑、迷茫与不安,以致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前期产生较大的精神和心理压力,甚至于会干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影响身心健康。

3.根据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开展有效地心理健康教育[3]

3.1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制建设,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来。

3.1.1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和组织机构,成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学生工作部门领导任副组长、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心工作人员以及各系部机构负责人任主要成员。

3.1.2建立健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网络由校、系部、班“三位一体”,各级各部门应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机制。学校主要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总指导,系部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实施,班集体积极协助辅导员完成具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规范、稳定有效地开展。

3.2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我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一支以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师为核心,专职辅导员为骨干,专兼结合、结构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师资队伍。

3.3 开设或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4]

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教学计划,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给予相应考核、学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

3.4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4.1为进一步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空间,打破固定时间的限制,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的优势,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网站、QQ群,微信平台等网络资源,开设心理在线咨询等,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为大学生心理压力问题释疑解惑。

3.4.2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仅丰富和激活大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他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3.5 建设大学生心理咨询服务体系

3.5.1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室开放的时间应能满足学生的咨询需求。

3.5.2加强心理咨询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心理咨询的个案记录与档案管理工作,坚持保密原则,严格遵循伦理规范,严格管理心理咨询记录和学生心理咨询档案材料。保证心理咨询工作按规定有效运行。

3.5.3专科院校心理咨询服务可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如利用校园网络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网站[5],QQ群,心理咨询论坛,微博等网络资源;并可开设心理在线咨询,心理电话咨询等栏目。

【参考文献】

[1]郭晋林,等.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及对策.中国校医,1996,10(5):387.

[2]陈琳.90后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与对策[J].现代企业文化,2010,(18).

[3]张旭东、车文博.《挫折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4]牛临虹.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素[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1,13(11):87-89.

[5]陈松英.网络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J].中国健康教育,2005,21(3):192-194.

2016年度山东省学校德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6—xd—053

论文作者:李莹,乔叶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8

标签:;  ;  ;  ;  ;  ;  ;  ;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行为特点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论文_李莹,乔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