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地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论文_张雄 李亚军(通讯作者)

呼伦贝尔地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论文_张雄 李亚军(通讯作者)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精神卫生中心 021000)

摘要:目的 深入探究呼伦贝尔地区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出民众心理状况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呼伦贝尔地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民众60人作为观察组,同期再抽取无心理问题的普通人群200人作为对照组。最终对比两组患者生理健康子量表、心理健康子量表、社会健康子量表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结果 在生理健康子量表、心理健康子量表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评分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社会健康子量表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会因素对于呼伦贝尔地区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影响。政府应积极实施社会相关支持及帮助,提高民众对于社会及环境的适应性,从而改善民众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呼伦贝尔地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呼伦贝尔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下辖地级市,以境内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1]。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在呼伦贝尔地区生活的民族较多,包含汉、蒙古、回、满、朝鲜、达斡尔、俄罗斯、锡伯、维吾尔、鄂温克、鄂伦春等32个民族[2]。因此,多民族的居住环境使得多种文化之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近年来我国为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对部分地区的民众实行了生态移民工程。虽然多民族的居住环境以及生态移民工程有助于文化的交流吸收以及维护生态环境,但对于呼伦贝尔地区民众的经济以及精神方面都造成了不少的影响。尤其在近年来开展的生态移民工程中,由于对于许多民众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造成了较大的改变,因此对于民众的心理产生了较为巨大的压力,从而极易在民众心理中滋生不良情绪,从而影响民族的团结与生活的和谐。本文为了深入探究呼伦贝尔地区的心理健康状况,从心理学角度对呼伦贝尔地区民众进行调查,随机抽取呼伦贝尔地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民众60人展开相关调查与分析,找出民众心理状况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心理干预措施。相关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本次的调查分析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伦贝尔地区的民众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随机抽取呼伦贝尔地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民众60人作为观察组展开相关调查与分析,同期再抽取无心理问题的普通人群200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相应的心理测量及评估,从中分析出民众心理状况中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方法与评价标准

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定[3]。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可分为三个子量表:BZT生理健康子量表;MZT心理健康子量表;SZT社会健康子量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共由48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0-10分,在实验后对两组患者生理健康子量表、心理健康子量表、社会健康子量表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进行记录并对比。在每项量表的评分中,得分越高代表受测试者在该方面的心理状况越稳定。

1.4统计学分析

选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经客观对比2组的实验结果指标,最终结果显示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的各项量表评分

在BZT生理健康子量表评分中,观察组评分为(131.8±24.2),对照组评分为(135.4±25.6),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ZT心理健康子量表评分中,观察组评分为(101.6±22.4),对照组评分为(103.8±23.7),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ZT社会健康子量表评分中,观察组评分为(71.5±18.2),对照组评分为(90.1±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总分(ZCZT)中,观察组评分为(304.9±64.8),对照组评分为(329.3±69.3),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知,在生理健康子量表、心理健康子量表以及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的评分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社会健康子量表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评分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分析

从实验结果可知,在SZT社会健康子量表评分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评分较为明显,由此可知社会因素对于呼伦贝尔地区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为多民族化的社会对于民众的生活习惯、文化、风俗等方面影响较大,同时生态移民工程使得许多民众必须放弃原有的生活方式去接受和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因此会对大多民众产生较大的经济负担及心理压力。

3.2对存在心理问题的民众进行心理干预的相关措施

(1)积极落实好移民群众的居住问题及生活问题。大多出现不良情绪等心理问题的移民群众,其主要原因除了需要放弃以往熟悉的生活方式,接受新的社会环境外,移民所造成的经济负担是最主要的原因。对其当地政府应对移民群众开放相关政策,除了保证其居住环境以及生活质量外,还应积极帮助其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增加对新环境的归属感[4]。(2)尊重每一个民族的风俗及文化。在上文的研究中可知,呼伦贝尔地区属于多民族的居住环境,因此当地政府应做好对每一个民族文化的尊重,积极调解不同民族文化所产生的冲突,使不同文化得以相互容纳与吸收。

参考文献

[1]张葳.谈内蒙古民族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以呼伦贝尔为例[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1):00070-00070.

[2]王磊.急诊医护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后心理健康调查[J].医疗装备,2016,29(6):131-132.

[3]白灵芝.民警心理健康训练系统的构建及实训策略[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6,24(3):104-106.

[4]李纯丽,孙喜琪.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3(12):55-57.

论文作者:张雄 李亚军(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31

标签:;  ;  ;  ;  ;  ;  ;  ;  

呼伦贝尔地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论文_张雄 李亚军(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