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世纪前1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国内外论文,我国经济发展论文,世纪前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对全球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80年代以来迅猛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在下世纪前10年将进一步发展。随着贸易自由化和资本自由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跨国交易成本降低,国际竞争加剧,各个国家和地区超越本国和本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和重组等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随着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技术、信息、知识密集型产业及服务贸易快速增长。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全球化趋势呈现出以下一些特点:
1.贸易和投资对经济的推动器作用增大。国际贸易增长快于经济增长,资本流动增长大幅度超过贸易增长,证券和借贷投资增长更大幅度地超过直接投资增长。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货物贸易量年均增长速度比世界总产出增长速度高出4~5个百分点;国际直接投资年均增长速度比世界货物贸易量增长速度高出1倍以上; 证券和借贷投资增长速度又比直接投资增长速度高出约1倍, 贸易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器作用越来越强,世界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速扩展。
2.跨国公司主导推动生产全球化。企业活动全球化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世界市场的扩大及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加速了企业活动全球化进程。跨国企业成为经济全球化及竞争全球化的主体。目前,4 万多家跨国公司母公司和28万个在国外的子公司及其附属企业形成庞大的全球生产和销售体系。这些跨国公司的经营活动占全世界40%的生产,60%的贸易,70%的对外直接投资,70%以上的专利及技术转让。发达国家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的生产销售额超过母公司的贸易出口额;跨国公司的生产销售额在东道国经济总量中比重迅速升高。跨国公司的生产全球化,把经济全球化从过去的贸易全球化推升到投资带动贸易的全球化。
3.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跨国公司之间相互交叉投资增多,企业购并频繁,推动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产业调整。跨国公司大规模的购并活动多集中在石油化工、制药、汽车等高技术制造业和金融、保险、电信等高技术服务业及服务贸易领域,推动这些产业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度进一步提高。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部分产业,其中,一部分高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带动了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升级。
4.服务贸易增长迅速。在技术进步、知识经济加快发展的进程中,服务贸易增长明显快于货物贸易增长。服务贸易在整个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由80年代末不到15%上升到目前的20%左右。技术、信息、知识高度密集型服务业及其贸易发展尤其迅速,在服务贸易中占很大比重。美国是最大的服务贸易输出国,1985~1995年,美国的专业化服务贸易增长了3.4倍,目前其服务贸易占世界总额18%。
5.全球网络化和信息数字化飞速发展。网络化和信息数字化,使各种经济信息、设计开发、广告、交易、结算等商业活动均可以数字化处理方式在世界范围的网络上低成本高速进行。网上电子交易的全球化、普及化,使以纯粹符号传递为内容而无物体、货币、人员等要素移动的虚拟经济活动得到迅速发展,支持实体经济中的资本流动、资源配置更有效率地进行,技术进步速度加快。
下世纪前10年,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和知识经济的发展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程度将进一步加深,发达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提高速度加快,国际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研究开发费用更高,科技风险和科技收益都进一步增大,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拉大。这一进程,既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冲击,也对发展中国家分享技术进步和知识创新成果提供了机会。面对这一趋势,中国只能采取积极的姿态,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在开放的环境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1.在参与新的国际分工中推进产业升级。由跨国公司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生产方式和资源配置方式,改变了传统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分工模式,打破了生产场所的国境限制和生产者国籍的限制,同一产品的各个生产环节在多国进行,生产和贸易的界限及生产和出口的属地越来越难以分清。我们应当在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利用跨国公司在我国的部分生产环节,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高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在与具有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优势的跨国公司分工合作中,将部分高技术生产环节嵌入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发展自己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2.在开放式的合作中高起点发展高科技。发展中国家在通讯产品、计算机、半导体产品、生物制品、精密仪器等高技术产业中处于劣势,只有在与掌握技术的跨国公司开展合作分工的过程中,才可能找到学习吸收先进技术的捷径,实现高起点赶超先进的后发优势。 我们可以利用为跨国公司配套生产来吸引先进技术转移,用开放国内市场换取跨国公司的技术转让,利用跨国公司的“当地化”经营战略推进我们的人才培训和技术传播。
3.积极参与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全球化的总体趋势将进一步促进各国经济更大程度开放、削弱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壁垒,高技术产业及服务贸易领域里,要求减少政府干预、保护知识产权等规则会进一步加强,发展中国家贸易特别是服务贸易领域受到的竞争压力及冲击将增大。区域性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全球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各区域经济组织倡导的区域性贸易投资自由化,对于分步骤推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具有积极意义。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区域自由化和世贸组织的全球自由化进程,有利于即时根据贸易投资的新变化作出调整,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
4.在扩大贸易和资本自由化中趋利避害。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各个国家股价、汇率、利率等资本市场的变动对世界经济全局的影响增大;个别国家和区域发生震荡转瞬间便会波及其他国家和区域,世界经济震荡的风险增大。全球化交易方式不断创新,尤其是电子交易支持金融衍生工具飞速发展,既使要素的配置效率提高,同时也引致金融风险的发生机率增大。因此,建立避险规则的要求也随之增强。中国应当在不断扩大贸易和资本自由化的进程中趋利避害,争取尽可能大的利益,防范和减轻震荡风险。
二、进一步开放市场条件下的我国各类产业的比较优势
中国加入WTO,经济开放度提高,贸易、 资本交易的自由化程度提高,受到的国际竞争压力增大。同时由于关税、非关税、汇率等保护及控制减少,国内要素价格和商品价格向国际价格靠拢,产业比较优势将以减少了扭曲的价格显示出来,对合理配置资源、调整贸易结构、提高贸易比较利益,增强贸易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
我国的贸易竞争主要在与我国处于同等水平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中进行,我国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既不能脱离当前低成本支持的价格竞争力,又寄希望于产品品质竞争力不断提高。我国出口产品近年来由于我国与这些国家相对汇率的变化,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下降。在此压力下,我国出口产品将加快向提高品质竞争力的方向转换。
1997年中国出口比重排前10位的产品是纺织品(23.6%)、机电(20.9%)、金属制品(7.3%)、其他制品(7.2%)、鞋帽(5.6 %)、化学品(5.1%)、矿产品(4.7%)、精密仪器(3.4%)、皮革(3.4%)、塑料(3.2%)、运输机械(2.8%)。1994年排前10位的产品是纺织品(28.3%)、机电(16.3%)、其他制品(7.0%)、鞋帽(6.1%)、金属制品(5.6%)、化学品(4.8%)、植物(4.5%)、 矿产品(4.1%)、皮革(4.0%)、食品(3.2%)。1997年和1994 年相比较,机电、金属制品、化学品、精密仪器、塑料、皮革、运输、机械出口比重及排位上升,金属制品、机电、精密仪器出口增长率最快,增长幅度分别为95.8%、94.1%、86.6%。1998年机电出口比重超过纺织品出口跃升至首位。我国出口额大的机电产品主要是半导体器件、电池等,这类技术成熟、大批量生产、熟练装配型产品在我国目前阶段有较强的比较优势。这类产品很多是以加工贸易方式进行的,出口贸易总额中加工贸易比重从1989年占35.8%上升到54.5%。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制成品比较优势较强,越来越多地取代单纯低成本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随着我国出口市场竞争的加剧,汇率贬值工具的使用受到限制,价格竞争空间变小,我国单纯低成本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减弱,有一定技术含量及品质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比较优势将相对增强,有一定技术含量或技术含量较多的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将得到更快发展。
三、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要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
1.提升产业结构、提高出口产品品质竞争力与我国资本短缺劳动力过剩要素赋结构的关系。面对这种矛盾,在参与国际竞争,推进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选择国际竞争中的适当定位,在重视发展当前阶段有明显比较优势的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同时,重视发展有动态比较优势的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在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在不造成过大的资源转移代价和资源配置扭曲的条件下,有选择、有限度地培育少数超前性高技术产业。
2.缩小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差距与国内地区经济差距拉大的关系。沿海与内陆地区经济差距扩大,是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这一问题与沿海地区改革开放初期享受较多的倾斜性优惠政策有关。改革进展到当前拓展统一市场阶段,原有的地区倾斜性政策趋于减弱消除,国内各地区协调发展有利于整体经济更稳定持续地发展。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中国经济整体水平提高基础上的追赶;而不是少数局部地区或局部产业在整体水平很低情况下,或以其他大多数地区缓后发展为代价情况下单独突进的发展。
3.人口老龄化趋势、社会保障成本提高与持续保持发挥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的关系。劳动者社会保障水平及实际工资福利水平的提高,既是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成果,又会产生削弱劳动力低成本优势的负效应。这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结构转换过程中都会遇到的矛盾。不能为保持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而推迟社会保障福利改革、压低劳动者工资。应当认识和把握劳动力成本随经济发展水平提高而上升的趋势进度,在劳动力成本提高的过程中重视提高劳动者素质,使劳动效率的提高速度快于劳动成本的提高速度,同时推进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做好结构转换和劳动力重组工作,使劳动力比较优势在尽可能长的时期里持续得到发挥。
4.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资源与保持国内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为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资源,我国将更大程度地开放贸易市场和资本市场,过去经常采用的关税或非关税贸易保护措施、资本管制措施将大幅度减少,这将对我国国内部分产业、资本市场、宏观经济运行造成冲击。面对对外开放和内部稳定、外部冲击和内部平衡的矛盾,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扩大对外开放,选择好开放的顺序,从贸易市场开放逐步推进到资本市场开放。在扩大开放过程中,探索建立既能保持开放又能够有效发挥调控功能的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协调开放和发展的调控政策工具。
5.持续高速增长与实现增长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关系。我国处在经济起飞与转型过程中,由于存在体制漏洞,粗放型增长总是易于被各方面偏好采用,一些资源动员措施、产业鼓励政策重在追求规模扩张,甚至一些看来是促进科技含量提高、提升产业等级从而提高要素使用效率的政策措施,实际上也是以一种扭曲要素价格、放松约束压力的方式进行的,造成效率低下,资源紧张,经济增长难以持续。在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初级阶段,应当力戒以数量型高速增长解决各种矛盾的作法,宁可为保持有竞争压力的约束机制的正常运行而放缓增长速度,不断追求数量上的快速扩张而牺牲效率,重视实现从软约束下的粗放型数量扩张型增长方式向硬约束下的集约型效率提高型增长方式转变。
6.持续推进全面市场化改革与社会、政治稳定的关系。市场化改革进展到现阶段,仍然存在着改革有可能引发社会、政治不稳定风险的问题。现在剩下未改而需要改革的方面,往往是改革的一些难点。企业破产、劳动就业制度、人事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税费征收制度等等改革,有利于市场化改革的全面推进,但也可能会对有关人群的利益造成损害,从而引发社会震动。这需要把握好改革推进的顺序和节奏,在推进有风险的改革措施时,要在社会大多数人支持并可承受的情况下进行。
标签:经济全球化论文; 比较优势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投资资本论文; 海外投资论文; 发展中国家论文; 服务贸易论文; 经济学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