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四个基地”,培养“四种能力”--“人民教育”版“义务教育”第183号教材导论;“数学四年级”下一本教材导论_数学论文

落实“四基”,培养“四能”——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183;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介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下册论文,义务教育论文,教科书论文,人教版论文,四年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编写体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修订而成了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修订后的教材,优化了知识结构,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必要的数学技能,又可以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和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方面有所突破,同时注意关注教学过程,便于教师的课堂教学.下面就从教学内容和编排特点这两个方面对四年级下册教材作一简要介绍.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三角形,图形的运动,观察物体,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综合与实践活动等.其中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有关小数概念的知识和小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认识了简单的小数,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本册教材将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并在此基础上学习比较复杂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小数的意义,能用小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初步学习用小数知识解决问题.有关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的知识也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关于计算的基础知识,并且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内容.例如关于四则运算,学生已初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了解了小括号的作用.本册教材将系统地学习四则运算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系统学习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等;运算定律则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的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对有关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加以概括和总结,并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3个单元,这些都是本册的难点或重点教学内容,也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几个几何体的组合体,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进一步探索平面图形运动的特性和方法.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运动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获得图形与几何学习的实践经验和思维经验.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通过学习平均数的含义和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实际应用.关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材介绍了纵向和横向两种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学习制作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学会看懂这两种统计图并学习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数学广角”安排的是关于“鸡兔同笼”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猜测、尝试、实验、推理等活动,经历使用尝试、调整、列表、假设等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一个综合应用数学的实践活动“营养午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探索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应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编排特点

      通过教材的修订,我们期望使本套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体现数学的价值,体现时代精神与科技进步,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教材结构更为科学合理,符合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增强学生学好数学和会用数学的信心,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初步形成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严谨性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使教材的版面设计清爽美观,图文并茂且配合切当,装帧精美,文字准确并适合于小学生阅读.

      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加强对知识的概括和整理,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小学生到达四年级以后,需要对此前学习过的四则运算知识进行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如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这些内容很重要,不仅是学习小数、分数的基础,而且是进一步学习代数的重要基础.这部分内容安排在此,一方面是由于四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可以接受,另一方面是由于在整数四则运算完成教学后,学习这些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对于将要进行的小数学习,把整数运算的原理、知识推广到小数四则运算中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并可得到灵活的运用.

      对于这些相关的内容,本套教材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两个单元.“四则运算”单元主要教学总结归纳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每种运算各部分间的关系,以及梳理出完整的运算顺序等,这些内容属于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在前面的四则运算的相关学习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本册教材仍借助实例给出比较抽象、概括的一般性结论.这样的编排可使学生能结合已有的实践和思考的经验,形成对四则运算意义的理解,加深对已知数和运算结果之间的关系、对验算方法原理等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使四则运算的知识系统化.特别是,四年级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由以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思维为主的转折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能起到促进学生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发展的作用.所以,安排这些内容的教学对于学生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关于运算定律,与以往的教材相同,安排了加法和乘法的五条运算定律.对于这些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几册的学习中也已经接触到了大量实例,有着良好的认知基础.因此,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教材注意了这样几个方面:①相对集中教学,以便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②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如加法运算定律,安排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乘法运算定律则创设了学生植树的问题情境.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③对于运算定律的总结概括,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发现存在于算式变化中的规律,自己尝试进行抽象概括,并试着用符号表示出来.④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简便计算”的编排,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从本册教材开始,学生将要系统地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因此,同整数知识一样,小数知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小数的概念比较难理解,计算起来也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本套教材仍然采用了以往教材的编排体系,把小数划分为两个阶段教学.第一段安排在三年级下册,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认识两位小数,学习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第二段安排在四年级下册,在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系统学习有关小数的各部分知识.本册教材将学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的加、减法.在具体安排上,本套教材一方面注意体现《标准(2011年版)》所提倡的教学理念,提供丰富有效的学习素材、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阐述新的内容,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还注意采取了下面几个方面的措施:

      (1)简化小数的意义的叙述.小数实质上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其依据是十进制位值原则.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淡化了十进分数为什么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用小数来表示的道理,着重从“小数是十进分数的另一种表示形式”来说明小数的意义,使学生明确: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2)重视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要涉及十进分数,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学习分数的知识,理解分数的十进关系有困难,为此教材介绍小数的意义时,主要借助计量单位的十进关系来帮助学生理解.

      (3)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材注意尽量采用生活中使用小数的实例进行教学.例如,跳远比赛排名次需要比较小数的大小,测量身高往往只需读取小数的近似数从解决问题的角度来介绍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使学生体会到单名数与复名数的互化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等等.

      (4)改进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的表述.将原实验教材的表述“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进一步修改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

”这样修改,突出了小数点移动与乘10、乘100……和除以10、除以100……的关系,更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3.提供丰富的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有关研究表明,儿童时代是空间观念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小学阶段学习一些图形与几何知识,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及其他知识、形成空间想象力有积极的、重要的影响.本册修订教材关于图形与几何的教学内容,安排了“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3个单元.这些教学内容都是在第一学段基础上的进一步扩展和提高.例如“三角形”单元,在学生对三角形有直观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内容: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角的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习如何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等等.通过教学使学生获得有关三角形的系统知识,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不仅对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有着重要的价值,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素材和探索空间.首先,教材设计了丰富的便于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感受图形与几何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图形的运动(二)”教学利用平移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教材呈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情境,探索如何运用图形平移的方法解决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问题,加深对“平移”这种图形变换方式的理解.又如“三角形的分类”教学,根据学生已会对角进行分类,能区分锐角、钝角、直角、平角与周角这一基础,教材设计了“给三角形分类”活动,放手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了解和把握各种三角形的特征.其次,教学内容的展开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等,均是让学生在操作、探索中发现,形成结论.又如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特性,教材先创设了“我上学走中间这条路最近”这一学生熟悉而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其中的奥妙.从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探索的活动中掌握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图形与几何教学中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也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4.加强统计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分析观念得到提升

      通过前几册教材的学习,在统计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基本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结果;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体会了数据分析的作用和意义.在这一册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的统计知识——介绍平均数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了解不同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另一方面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断.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平均数”是《标准(2011年版)》中规定在小学阶段要掌握的唯一的统计量.教材仍然沿用实验教材的编排思想,着力于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的统计含义.在学习了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后,在练习中安排了较多的让学生理解“平均数”统计意义的题目,这些题目并不单纯是计算平均数,更多是运用平均数的统计含义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平均数中蕴涵的丰富信息.复式条形统计图也是与简单的数据分析结合教学的.教材例3先对某地区不同时期的城乡人口数分别进行统计,再把两个统计图合并,形成一种新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接着引导学生对上述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近年来人口数和分布变化的规律,并通过结合实际的分析,理解人口数和分布变化的原因:随着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因而乡村人口数不断减少,城镇人口数不断增加.让学生经历“运用数据进行推断”的思考过程,体会统计对于事物发展趋势的判断作用.这样的安排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统计知识和方法的同时,进一步体会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更好的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5.继续处理好“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丰富而可操作的案例

      为了将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简称“四能”)落到实处,本次对于全套教材的修订,主要采取了两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在各个内容领域中对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切实将培养“四能”的教学与各部分数学知识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二是为培养“四能”提供教学的思路、清晰的线索和可操作的案例.具体体现是:新知识教学后一般要安排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结合例题教学循序渐进地提供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并且尽量提供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解决问题例题的内容和题材的选择与设计,注意题材广泛、联系实际,有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思维的发展;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与情境,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等等.

      本册“解决问题”例题的编排与设计基本上体现了上述编排思想.

      首先,在重点教学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四则运算、三角形单元都安排了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如在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单元,教学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后,让学生运用这一规律探索解决生活中的人民币兑换问题.三角形单元,则在学生理解掌握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之后,安排了让学生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的问题.并且,在运算定律、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等单元的例题教学中,都渗透了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这些例题的题材广泛,既联系学生生活,又具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价值.

      其次,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路径多样,重视对“回顾与反思”的教学,加强对学生回顾反思能力的培养.例题中大都呈现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例如第10页的例5、第68页的例7都呈现了两种或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在“回顾与反思”部分,都提示引导学生进行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材还注意在习题中安排提出数学问题的要求和训练(练习十八第5题、练习十九第6题、练习二十三第5题、练习二十五第4、15题等).

      6.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获得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供更多的机会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进而打下发展更高素质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本套教材仍沿用了实验教材的总体设想之一,即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据此,在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单元中安排了“鸡兔同笼”问题的教学.“鸡兔同笼”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数学趣题,通过教学,一方面使学生了解古人解决此类问题的巧妙思路,感受祖先的聪明才智,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让学生经历使用尝试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这一内容在实验教材中安排在了六年级,经过10年实验教材使用的实践检验,我们认为这一内容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挑战性不足,并且学生在五年级学过了列方程解决问题,也会对学习造成一定的干扰,所以此次教材修订,我们将其安排在了四年级.让学生切实经历“假设——验证——调整……”最终找到答案的全过程.并让学生体会到这样的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即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先转化为比较简单的例子来探索,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再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思想方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也比较广泛.让学生理解并初步掌握这一数学思想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使他们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为了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本次教材修订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有效而丰富的素材.在各个内容领域都注意结合各部分知识的教学加强对思想方法的渗透.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经历实践与思维的过程,逐步形成抽象、推理和建模的能力.修订后的本册教材除了提供以前教材中设置的探究学习活动,如探究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内角和、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等,还设计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例如,设计了“探索四边形的内角和”的活动、安排了运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例题,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观察、猜测、实验、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抽象、推理和建模的能力.在使学生获得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营养午餐”,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性活动,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等),动手实践解决问题,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提供“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外,教材还注意设计了更为丰富的教学活动,希望以此提示教师在课堂上多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并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活动等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积累数学的实践活动经验和数学思维活动经验.

      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四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有了一定的好奇心.此时需要教育者进行有目的的启发与引导,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变为求知欲,逐步形成稳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本册教材不仅内容涉及数学教学内容的各个领域,为学生探索奇妙的数学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而且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教材注意选择内容更广阔、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第三单元的主题故事,展示骑自行车旅游的健康生活方式,第五单元的主题图则介绍了世界文化遗产“金字塔”和现代建筑“斜拉桥”,渗透了有关地理、文化和国情等知识.数学综合应用“营养午餐”介绍了各种食品的营养成分含量和10岁左右儿童应从午餐中获取营养物质的指标等科学知识.为教师结合教学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环境保护、健康生活等教育提供了丰富而适合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游戏”“阅读资料”等板块.介绍了数学发展史料、数学家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应用,等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大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的欲望,而且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对于运算定律的总结概括,教材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存在于算式变化中的规律,并试着用符号表示出来.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时,让学生通过测量相加、剪拼实验、推理验证等活动,逐步得出结论.又如,“鸡兔同笼”的教学,教材展示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启发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了探索性和开放性,等等.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应用数学知识,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标签:;  ;  ;  ;  ;  ;  

实施“四个基地”,培养“四种能力”--“人民教育”版“义务教育”第183号教材导论;“数学四年级”下一本教材导论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