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内科 154000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冠脉介入干预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MP-9、IL-6、以及P选择素动态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置为观察组。选择同期40例体检者设置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介入治疗前、后的MMP-9、IL-6、以及P选择素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前,MMP-9、P选择素明显高于对照组,IL-6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后,MMP-9、P选择素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L-6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MMP-9、IL-6、以及P选择素与对照组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冠脉介入干预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体内MMP-9以及P选择素水平,升高IL-6,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关注并重视。
关键词:冠脉介入;急性心肌梗死;MMP-9;IL-6;P选择素
随着当前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口老龄化现象更加普遍,大众不同程度上的面临着社会,家庭等多个方面的压力。在以上背景影响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有了非常显著的提升趋势的。心血管疾病可以说已成为威胁的人类健康的首要疾病的,需要将其纳入重大公共卫生领域问题中加以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比较严重的疾症状表现之一,其主要致病因素是在冠状动脉硬化基础之上,冠脉所表现出的持续性,急性缺血缺氧综合征。当前,在对本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推荐对患者采取冠脉介入术干预[1-2]。其目的是实现患者体内梗死动脉的再通,同时恢复梗死心肌血流的再灌注。为观察分析冠脉介入干预前、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MMP-9、IL-6、以及P选择素动态变化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本文选择以2014年1月~2014年6月期间,住院部收治并通过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介入治疗前、后的MMP-9、IL-6、以及P选择素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现将相关数据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以2014年1月~2014年6月期间,住院部收治并通过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计4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本组内,男性患者为25例,女性患者为15例,年龄在40~7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5.9±3.2)岁。选择同期我院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结果为健康的4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对照组。本组内,男性为23例,女性为17例,年龄在40~7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53.6±2.5)岁。对比两组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受检对象均在晨起空腹状态下采集外周静脉血液样本,采集剂量为3.0mL,观察组患者将其作为介入术前评估指标,同时于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后5d再次按照同样方法采集外周静脉血液样本。采集样本标记后放置于肝素抗凝管内,离心处理后对血清进行分离,并在-70.0℃条件下保存备用。两组受检对象采集标本均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MMP-9、IL-6、以及P选择素取值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检测期间使用AU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并对检测期间进行系统质量控制。
1.3 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观察组接受冠脉介入前,接受冠脉介入后的MMP-9、IL-6、以及P选择素取值情况,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
1.4 数据处理
本文数据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与计算,计量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当 P<0.05时为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前,MMP-9、P选择素检出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6检出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后,MMP-9、P选择素检出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IL-6检出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MMP-9、IL-6、以及P选择素检出水平与对照组对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3 讨论
MMP-9是中心蛋白酶,其主要机制是促使受体内毛细血管细胞外基质成分发生降解反应,促进受体血管通透性的提升。本次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会造成患者MMP-9水平的升高,但通过对患者实施冠脉介入干预的方式,能够促进其血浆内MMP-9浓度的下降,提示冠脉介入能够使患者再灌注干预成功,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3]。而IL-6作为参与炎症反应中非常重要的传递介质之一,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血小板数量的增加,生物活性较高,在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后,可纠正患者体内不良的生理状态,临床上可将其应用于对患者接受冠脉介入术治疗效果的评估。P选择素被证实是活化血小板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在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在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P选择素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冠脉介入的方式,患者的P选择素水平可得到有效控制,回复冠状动脉官腔的畅通,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反应,达到理想的干预效果。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结果认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冠脉介入干预的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体内MMP-9以及P选择素水平,升高IL-6,改善患者心功能,值得临床关注并重视。
参考文献:
[1]李洋,翟震天,秦玲等.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9,13(8):1038-1040.
[2]陈畅,藏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MMP-9与冠状动脉疾病严重性及预后的关系[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3):535-537.
[3]李永东,刘丹,张慧杰等.急性心肌梗死血清白细胞介素-6、10水平与心功能研究[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1,27(6):412-414.
作者简介:王伟,1986-,佳木斯大学 在读研究生。
通讯作者:孔繁和 1953-,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硕士,教授,研究生导师。
论文作者:王伟,孔繁和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5
标签:心肌梗死论文; 患者论文; 水平论文; 对照组论文; 检出论文; 将其论文; 佳木斯论文; 《健康世界》2014年22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