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静脉输液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治疗手段。[1]液体治疗本身是一种有创治疗方式,输入不同种类的液体对机体本身的病理生理状态会产生多种复杂影响。乱用输液不仅不能得到应有治疗效果,甚至加重病情,引起严重后果。因此,合理的输液治疗,合适的输液工具的应用成为我们工作重点。
【关键词】安全输液;临床管理;研究发展
一、临床输液安全的现状
根据WHO估计,全世界每年实施输液约120亿人次,其中约50%是不安全的,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统计,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目前“凡病皆吊瓶”的现象非常严重。专家调查发现,95%以上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当前我国住院患者平均输液率为73.5%,最高的达到99.8%,安全注射已成为21世纪全球公共卫生领域关注的焦点。
二、输液安全的管理方法
1.合适输液工具的应用
1.1选用优质输液剂
优质输液剂是安全输液的根本保证。应具有以下标准:输液剂应无菌;输液剂应无致热源及细菌代谢产物;输液剂中含不溶性微粒量少。
1.2选用优质一次性输液工具
新的输液工具不再以功能为主,而是以人体舒适、损伤最小、保全性能最好为目的。选择原则必须保证护士及输液对象同时安全。根据2011年INS的最新标准,在满足静脉治疗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导管最短,直径最小的留置针。钢针对血管的损伤史终身不可修复的,使用头皮钢针会增加渗出的概率,从而导致化学性和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增加CRBSI(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留置针替代头皮钢针是中国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INS指南提出:所有的附加装置应该螺旋连接,以保证安全连接。
2.健全的输液管理制度
建立静脉治疗的规范和流程,规范护理人员技术操作,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减少医疗纠纷。由于输液风险贯穿静脉输液过程的每个环节,相关管理制度不能一成不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修改。
3.完善的输液治疗健康教育
3.1 穿刺时,告诉病人如何配合。
3.2 告诉病人及家属输液过程中不要自行调节,滴速进行自我病情观察。
3.3 告诉病人及家属减少输液中微粒污染的注意事项。
3.4 向病人及家属讲解拔针后的处理。
①不要在局部揉擦,以防皮下淤血。,
②拔针后不要马上热敷洗澡,不要马上起身或变化体位,以防意外。
③如局部肿胀起包,一般会自行吸收,可于第2天用温水热毛巾热敷。
④拔针后让患者大面积按压针眼3-5分钟。
3.5 交代病人注意事项是否出现输液后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输液治疗中细节化操作的优化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的运用,使护理工作的难度和风险增高,需要在护理实践中不断查找护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正确化解并处理风险,才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4.1螺旋式固定法用于静脉留置针穿刺
取长约5cm胶布,将胶布一端从针柄根部绕针柄一周,后螺旋缠绕天彭镇与肝素帽交接处及肝素帽各一周,最后将胶布的另一端反折一段,静脉输液后可从反折端撕开2周即可。此外,为防止输液器乳头脱出可在乳头上方再固定一条胶布。
此法可解决输液过程中头皮针脱出,头皮针与软管连接处打折等需要重新固定的问题,避免了静脉输液污染,药液浪费,输液不畅等不良后果。
4.2运用9号针头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注甘露醇速度
用10ml注射器冲管后去除针管,保留9号针头于肝素帽内,而后直接与去掉头皮针的输液器乳头连接,打开调速器,调节最大速度。
此法解决了7号头皮针硅胶管长,针头管径细二个阻力影响滴速的问题,操作简便,保证了治疗效果,节约了人力。
4.3无针输液接头替代肝素帽连接静脉留置针和输液器
将可来福无针输液接头阴性端与输液器连接进行排气,可来福接头空气充分排空,以确保管内正压形成。液体输完后,直接分离可来福与输液接头阴性端,确保正压封管,无需抽肝素钠封管。此法解决了留置针眼处出现渗血,留置针被堵塞,连接留置针肝素帽的头皮针脱落后划伤患者皮肤的危险,静脉炎及护理人员被针刺伤的发生等问题。
4.4尽量采用精密输液器进行输液治疗
对空气和药液精密过滤,有自动排气功能的一种新型结构的一次性精密输液器。适用化疗婴幼儿,危重病人,SARS、传染病房使用,当然亦用于普通病人。适用于输注中药,抗生素,营养液,氯化钾,果糖,甘露醇,脂肪乳,化疗药物等。它对于大分子结构物质,输液微粒有很好的过滤作用,可减少输液不良反应和静脉炎的发生。
4.5静脉导管固定器在股静脉穿刺导管固定中的应用
方法 股静脉穿刺后,先予3M贴膜覆盖穿刺点,然后使用中号静脉导管固定器将其固定在大腿的理想部位,提起上部粘扣带,揭去离型纸,露出底部的有胶层,将中心静脉导管外留的主管及副管置于底部胶面上且固定好粘扣带。此法解决了由于股静脉解剖部位特殊而增加护士在导管维护中难度的问题。有助于减少穿刺点感染发生,降低护士工作量,降低导管并发症。
三、护理人员在输液安全中的管理方法
护理人员在医院工作中面临多种职业危险,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易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极易被各种锐器(如注射针头)刺伤等,其中针刺伤是导致职业性感染的最主要途径。由于针刺伤造成的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源感染的危险正日趋严重。每年全球大约有20万名护士被针尖刺伤。存在感染20多种血源性疾病的危险。现已证实有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或锐器伤传播,其中最常见为HBV、HCV和HIV.[2]
静脉治疗护士在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危害是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导致护士发生职业性血源性传播病症的主要途径是皮肤黏膜发生的血液暴露和针刺伤两大类。有资料显示戴手套后,即使遭遇针刺伤,其感染发生率较未戴手套操作时下降50%。[3]
对临床护士进行职业安全培训,制定医疗垃圾的分类标准,对医疗垃圾正确分类,规范医护人员的操作行为。
四、小结
加强输液安全质量控制,遵照《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开展有针对性、计划性、多样性培训,静脉治疗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合理选择输液工具,确保患者及护士本身双向安全。
参考文献:
[1]王建兴,蔡虹,胡滨。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1.
[2]张平云,护士职业性危险的原因分析和自身防护。[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8,27(10):1101
[3]叶秋萍,文必丰,朱巧红.加强医院中心供应室的职业安全防护[J].中华医学感染学杂志。2007,17(2):187.
作者简介:姜洁凤(1979 .10-)女,上海,护师,主要研究方向:急救护理。
论文作者:姜洁凤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静脉论文; 导管论文; 肝素论文; 护士论文; 针刺论文; 来福论文; 头皮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6月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