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无锡 2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的 120 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 4.55%,显著低于对照组 22.73%;研究组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其住院时间则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剖宫产患者实施围术期循证护理,可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循证护理模式;剖宫产围术期;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6-0298-02
近年来,剖宫产成为产科的重要分娩手段,也是挽救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医疗先进措施 [1]。在剖宫产围术期要密切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生理变化,并提前做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循证护理是近十几年来护理领域形成的具有新思维的高级护理形式,成为本世纪护理实践的参照标准。本研究中笔者就循证护理模式在剖宫产围术期中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年龄20~41岁,平均30.21±1.02岁;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18例;对照组年龄21~40岁,平均31.17±0.24:;岁其中初产妇39例,经产妇21例。组患者年龄、产次等一般资料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剖宫产患者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措施,内容包括病情观察与生命体征监测、术前准备 、术中配合 、术后护理(并发症、给药、饮食等)等;观察组患者在围术期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循证护理模式。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满分 100 分 ,掌握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情况,分数与满意度呈正相关)及住院时间 ,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
1.2.2循证护理方法 专门成立 1 个护理小组,所选成员都经过学习循证护理知识,达到一定标准的循证护理能力和检索文献的能力,然后制定相关的护理程序以便循证护理的实施。具体方法:循证资料采集并记录,然后做出初步评估,此项由当班护士负责,在确证循证的问题后制定循证计划并由成立的循证护理小组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审核及初步评估,找出护理中的循证问题,然后检索文献,寻求最佳方案及实证,并结合患者的价值观和愿望制定循证护理计划然后实施计划,并对效果进行评估,对出现新问题或对评估的效果不满意时,应重新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及对效果进行评估。循证护理干预,包括如下几点:
(1)当产妇入院之后因为不熟悉医护人员与医院的环境,因此具有恐惧心理存在,相应护理人员要让其入住舒适且较为安静的病房中,且让患者的家属进行陪护以便将产妇的情绪稳定住。又因为剖宫产的手术属于创伤性的手术之一,因此患者具有担忧的心理存在,护理人员要将其此类心理消除进而积极配合手术。例如依据实际的情况将手术的可取性以及必要性讲解给产妇,对于产妇所提出的一些问题要耐心的解答。亦应遵医嘱将术前准备做好,且维持产妇膀胱空虚的同时将各类辅助检查有效完善。
(2)心理护理
与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一样,剖宫产孕妇会担心手术引起疼痛或者恐惧手术有夺走生命的危险,因此在手术前护士要详细了解病人的生活情况和病史,以和蔼可亲的语言与患者沟通,耐心讲解手术过程、麻醉方式及止痛效果,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手术目的、做法、安全程度、手术效果、麻醉方法等,消除患者怕痛心理,放下思想包袱,使她们以最佳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接受剖宫产手术。
(2)在术中将相应护理予以患者。当产妇进入到手术室之后要注意将手术室的室温有效控制于 25℃的范围,且将湿度控制于 55%左右。相关手术室的护理人员同产妇交谈时要用温和且舒适的语气,且将产妇的体位正确的摆放好,确保产妇安全且舒适。与此同时要对麻醉方式进行了解,有效观察麻醉的整个过程中患者所具有的反应,诸如呼吸不畅、胸闷、麻、痛的感觉等,若有上述的问题存在应及时的采取处理对策。亦应对手术步骤较为了解,且同手术密切的配合。
(3) 术后护理
①心理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术后病人可出现刀口疼痛,并因各种引流管的安置可使病人出现紧张焦虑、不安等心理障碍,护士应多给予关心,视产妇为亲人,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的进行各种治疗护理操作,减轻紧张心理,在产妇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将新生婴儿抱至怀中吸吮,可提高产妇对疼痛的耐受性,也能使产妇减轻紧张心理并得到精神安慰,临床多年观察效果极佳。②伤口、引流管的护理 术后应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感染的征象,如有异常给予相应的处理,留置导尿管者应将引流管固定在床边。防止滑动牵拉导尿管,尿袋的安放应确保尿液自由向下流,避免逆流。持 续导尿者用洁尔阴消毒液清洗尿道口及会阴部每日2次,预防泌尿系感染。一般剖宫产术后24h即可拔管,拔管后鼓励产妇下床排尿,防止尿潴留,必要时用诱导排尿法处理。③ 饮食护理 临床上仍主张术后禁食6h,以后根据情况可进流质饮食如米汤、稀饭等,可有利于肠蠕动及早恢复,避免引起肠麻痹肠粘连,注意忌食甜食等产气食物,防止肠胀气。等胃肠功能恢复,肛门通气后可给半流质饮食或恢复正常饮食。④术后鼓励产妇早下床活动,根据病情的轻重和产妇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及活动量,讲明下床活动的意义,每次活动不能过累,以产妇满意舒适为宜。早期下床活动对促进全身功能恢复,利于伤口愈合,促进肠蠕动、防止腹胀、肠粘连等,并预防肺部并发症发生。同时应鼓励产妇咳嗽排痰,有利于肺的扩张和分泌物排出。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 SPSS1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由 ±s 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x2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并发症 两组患者经不同模式护理后,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仅为 4.55%,显著低于对照组 22.73%,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 1。
3 讨论
剖宫产术是指从腹部切开子宫将胎儿及其附属物取出的手术过程,是经阴道分娩失败的常用补救措施之一,其适应证为胎位不正、产妇骨盆狭小、胎儿头颅过大及高危妊娠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剖宫产,剖宫产成为产科的重要分娩手段,是挽救产妇及胎儿生命的医疗先进措施。但是,产妇容易受到不同心理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加上精神紧张,重则影响其术后康复效果及再次生育能力,所以,在围术期要密切注意观察产妇的心理、生理变化,并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护理措施。因此,护理已经成为医学治疗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医院的重要竞争职务,由于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日益提高,从事护理研究成为护理行业新的目标 。循证护理是近十几年来在护理领域形成的具有新思维的高级护理形式,成为本世纪护理实践的参照标准。循证护理以科学作为依据,是现代护理发展的新思路,它倡导的工作方法是一种科学指引临床决策及临床思维的新理念 [3]。也可以使产妇及家属参与实施护理计划,循证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有助于护士的继续教育,促使护理人员主动钻研业务,积极寻找护理实践中的不足,最终从多个方案中选出最符合患者的方案,准确、有效、及时地解决问题。
有研究显示,在剖宫产患者围术期实施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循证护理内容,可显著提高其预后效果,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患者采用围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其住院时间较长,满意度较低,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研究组患者应用循证护理模式实施围术期护理工作,其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则显著提高,与贾淑兰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对剖宫产患者实施围术期循证护理,可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尽快恢复健康,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凤英,孙琦,孙莹.剖宫产手术前及手术后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 (17).
[2] 贾淑兰.136 例剖官产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健康指导[J].中国医药指南,2013,(35).
[3] 王冬霞.剖宫产手术患者围术期心理干预及其效果[J].长江大学学报,2011,8 (6):181-182.
[4] 陈剑霓.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55 (2):2590-2592.
论文作者:缪娟,徐艳,吕惠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4
标签:产妇论文; 患者论文; 术后论文; 并发症论文; 手术论文; 效果论文; 心理论文; 《中医学报》2015年6月第30卷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