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都爱学习——如何充分利用孩子的需要进行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充分利用论文,都爱论文,宝宝论文,孩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孩子不爱学习,真急人
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说,恐怕最重视的是两件事,一件是孩子的身体健康,一件就是希望孩子爱学习。我每次在幼儿园做实验或讲座之后接触幼儿家长的时候,有一个问题的提出率几乎达到了百分百:孩子上中班了,上大班了,或快要上学了,怎么让孩子多学一些东西?有三岁半的孩子认识八百个字了,我怎么也要让我的孩子上学之前认识几百个字吧?数学很重要,但是孩子似乎不太爱学数学,真让人着急。还有英语,小学一年级就要学了,至少也要让孩子在上学前多背些单词呀。可偏偏我的孩子不爱学这些重要而有用的东西,一天到晚就知道傻玩,真是愁死人了。就连美术、音乐方面的学习也会成为家长发愁的学习科目,一万多块钱的钢琴给她买了、家教老师也给她请了,当时也是她要学的,可怎么学了两周就不认真了?
家长容易下的结论
往往家长谈到这里,就会下个结论说,这个孩子不喜欢学正经的东西,就喜欢玩。将来上学恐怕要受影响。
家长的内隐想法:家长希望孩子爱学习但似乎觉得无能为力,有一种想要放弃的感觉。或者,家长在暗示自己,孩子在学习上可能会出现困难,将来可能会有不小的麻烦和压力,要有个心理准备。
孩子真的是不爱学习吗?
事实上,没有一个孩子是不爱学习的。以一个儿童心理研究者的角度来看,孩子远比成人更爱学习。孩子之所以不爱学习,是不爱这些社会中的成人要求他学的东西,是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习特点和我们成人所要求的学习方式是不同的:即“我要学”和“你要我学”不是一回事。心理学家把2-3岁——6-7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称作是幼儿期,又叫游戏期。在这个期间内,孩子的大脑神经系统,大脑重量发展得异常迅速,但思维方式仍然是形象思维为主,被动注意为主。因此,只有好玩的,他能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闻到的、尝到的,他才会有一种感性的认识,而那些枯燥的书本上的知识离这种需求太远了,无法接近孩子。
学习方式要靠近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这正如中东的一个寓言:有一个人在湖中心溺水了,生命危在旦夕,他大喊救命。岸上的一个人则说,把你的手伸给我。可溺水的人无法听到,也无法做到。这时,另外一个人发话了,难道你没看见吗?他根本不可能达到你的要求,请您游过去,把手伸给他,这样才能救他。
有许多父母正扮演着岸上人的角色。每个孩子生存的本能决定了他爱学习,他要学习,他需要自己有文化,有能力,不输给别人。但不尊重幼儿发展特点的成人通常的做法就是选取自己感觉还行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来“帮助”孩子,对孩子说,请向我的方法靠近,这样你才会成才。只有天才的父母才会反思:孩子不爱学习其实是对自己的教育材料和教育方法的巨大挑战,而不是孩子捣乱。
所有的宝宝爱学习
如果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得当,所有的孩子都是爱学习的。我曾经在一家美术特色幼儿园做科研的时候发现,老师教孩子画画不是用嘴说,也不对孩子有什么要求,而是用彩电播放海底世界,请每个小朋友画自己喜欢的鱼,结果全班二十个孩子画得漂亮极了,每个都不一样。有趣的活动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就看成人怎么激发。教孩子学数学,不妨往地上扔一些彩色的积木、积塑块,和孩子一人拎一个小桶捡“森林里的蘑菇”,捡到后去数,数完做加减法,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培养孩子的竞争、合作、分享意识,培养亲子之间的情感。孩子以为你在陪他做游戏,事实上你达到了“伴随学习”的效果。再如学生字,可以用头、用脚,用双手在空中写生字,也可以在外面看到广告,看到汽车上的字时学习生字。这些方式,都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活动,满足了孩子真正的需要,孩子才能用心学其他科目。孩子的成长需要高水平的成人——与之有着天然血缘和情感联系的父母来帮助,这就需要我们的家长多看书,多思考,多请教,做一个充满思想和智慧的人,和孩子一起成长。当孩子感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非常诱人,从而心甘情愿地听从你安排的时候,就是你的宝宝爱学习的时候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