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中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问题。由于现在学校会计专业教育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一些差距,有一定的滞后性,本研究从某中等职业学校现设的会计专业课程与市场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入手进行分析和讨论,从课程开发的角度针对会计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进行新的构建,最后对会计课程开发和建设提出了建议并对教学改革提出了设想。
关键词:课程开发 就业导向 教学改革
一、中等职业学校会计课程设置的现状
1.会计课程与学生基础之间存在的矛盾。
中等职业学校会计课程的设置包括语、数、外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本课程以外,主要以会计技能和基础会计理论为核心。首先,学生生源与普通高中相比,主要来源是没有上普高分数线的初中学生,大部分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自学能力有限,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然而会计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政策性很强的经济学科,也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性学科。它要求学生要有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一定的文化课理论基础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计课程与就业趋势之间存在的矛盾。
中等职业学校是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的,中等职业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大多进入与经济相关的基础岗位工作,不断在基础岗位流水线上轮换,专业对口不容乐观。会计课程的设置主要以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为主,培养基础会计人员为企业做实账,并且提高学生会计电算化的能力。但是学生参与就业大都不是作为企业会计人员,在就业趋势方面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不能学以致用。
二、市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要求
1.文化程度要求。
市场普遍要求文化程度较高并且学历学位证书齐全的素质人才,中职学生的起点已经成为他们就业的一个难题。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更应以实际操作为主,弥补文化程度要求的限制。
2.业务能力要求。
市场要求会计从业人员有很强的会计业务能力,而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往往以理论知识和技能为核心,因此更应加强学生做实账的能力。
3.职业道德要求。
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加强历来受到各行各业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因为职业道德事关事业的成败。
三、中职会计课程开发的建议
1.以就业为导向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职业教育最根本的就是要面向社会以就业为导向,因此,中职会计课程设置首先要以就业为导向作为核心原则。在专业教学中,教师也应不断引导、强调此原则的重要性,做到与今后就业紧密联系,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专业,即使学生文化基础再好,要是不会填制会计凭证、不会登账、不会编制会计报表等实际会计操作的专业工作,那就无法就业。因此要求中职会计专业设置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只有通过实际的操作练习,再通过专业技能的不断提高,才能将理论灵活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
3.实用原则。
会计同时也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会计的准则、核算方法等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中职学校的会计课程设置要注重实用性,课程的更新要与社会需要配套。可根据不同的地方特点加入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特色课程,结合点钞、珠算、小键盘的技能操作的学习,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四、中职会计教学改革的设想
1.关于中职会计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培养专业理论能力。
(2)能力目标:培养应用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职业道德素质。
2.关于中职会计教学内容。
主要以基础会计为核心,以会计基本技能为主导,结合文化课以及就业需要的各类基本管理课程为辅,体现《企业会计准则》的精神实质,培养学生掌握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模式的新要领、新内容,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关于中职会计教学方法。
(1)创新教学,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以信息化教学为主,如超星学习系统、网中网、福斯特教学平台等,学生可以做中学、学中做,提高职业技能及职业素养。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教学过程中可多以实际会计业务中的原始凭证、财务报表等会计相关报告以实物直观的方法让学生观摩学习,并加以训练,形成技能,提高实际操作及应岗能力。
(3)提高对会计实训课的重视,建立模拟实践教学系统。如果不经过全面的实习,职中学生要想在短期内适应用人单位上岗的需要是很不现实的,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缺乏在面临就业时存在很大问题,那么必须强化实习这个重要环节来加以解决。
(4)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教学目的在于学生能够学得懂、做得会,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尤为重要,是学生掌握知识理论及形成技能的关键方法。
参考文献
[1]戴士弘 《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专题报告。
[2]陈启梅 《开发会计专业校本教材的几点思考》。
论文作者:谢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24
标签:会计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课程论文; 中职论文; 基础论文; 导向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3月总第2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