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十堰市高级技工学校 湖北 十堰 442000
摘 要:目前技工院校的工业机器人专业,要紧密围绕机器人产业的人才需要,明确本专业定位和发展思路,推动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实践,构建科学可行的课程体系,保证贴近企业实际,健全完善的教学环境及实训平台,为社会培养更加专业化的机器人人才。
关键词:智能制造 工业机器人 人才培养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技工院校在教育教学上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这都得益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飞速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推进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制造业转型升级,随之带来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需求的重大变化。
一、技工院校专业建设目标
技工院校专业建设的目标分为: 通过产业发展作为风向标,措施包括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将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需求、课堂教学的内容与职业岗位的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融一体;为十堰市东方精雕公司、东风小康、东风本田、十堰市圣伟屹智能制造、十堰市先锋模具等进行定单培养,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技工院校要致力于培养更多的适应区域产业转型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
二、智能制造背景下中职院校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的专业建设
1.企业调研。调研十堰市机器人相关企业,部分企业做研发的对学生学历要求比较高,因此选择一些学历要求为中专的企业。研究表明企业多为民营性质,中型偏上规模占半数。
2.人才需求。迄今为止,由于制造业升级变化引发的工业机器人相关的技术人才需求呈现井喷式发展。我国目前在工业机器人应用行业中已经出现用工荒,一些企业购进机器人设备后竟无人会操作。
三、人才培养方式与改革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随着企业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给技工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才能抓住此次发展机遇?改革目前现存的人才培养模式,前提是:校企合作;依据灵活的企业用工计划设置“订单培养”。按照企业岗位要求设置教学环境和组织教学,构建实模式技能引领、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技工院校的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始终将能力设置为第一位,结合机电、自动化、数控技术等,培养以下高级技术应用人才:
(1)工业机器人设备的操作与编程;(2)设备管理与维护、销售、推广与售后技术支持。针对工业机器人专业进行职业岗位调研,岗位设置包括设备操作、产品装配、设备调试、系统集成、设备维护、销售服务六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构建“实践为主导,课程融通”的课程体系。依据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专业毕业生的调查跟踪研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校内、企业的实训车间、一体化实训室等资源,特邀天津技术师范大学的祁宇明博士来校为学生们授课。校企协同分层次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进行培养,立足把职业素养的教育融汇于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将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内容贯穿于课程的考核中,实现“实践为主导、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
学习者通过在企业见习、实训车间来完成学习过程,培养学生们在企业生产线上的控制与维护以及工业机器人应用等专业综合能力。校企深度协作,共同制定顶岗实习标准、过程管理以及顶岗实习结果,学生从职业素养、实践操作技能、人际交往等方面获得全面提升。应市场职业能力需求,引入工业机器人高级维修工资格项目。
(1)专业基础课程设置。(2)专业核心课程设置。
3.教学环节模块化。教学环节分为课程介绍、课前测试、教学目标等模块。以学生为主体、从结构的高度引领授课方向,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各个知识点,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模块化课程目标的完成。工业机器人专业内容是机电一体化知识的延伸,部分知识点相当抽象,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及手段极其重要。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小班制、分组讨论式教学,加大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比重,在机器人实训室利用仿真软件可以模拟真正的工作场景,进行离线编程仿真练习。学生提前编写成功的程序拷贝到机器人中运行起来,从而实现仿真与实际操作的无缝对接。
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为了培养更加出色的技能型人才,教师对前沿智能制造技术的掌握能力是学校比较注重的。每年派教师去华中数控学习,旨在提高在职教师对工业机器人设备操作与维护的能力。依托企业长久建立校企合作的机制,通过设立“技术大师工作室”、到企业挂职锻炼等手段,全面提升师资队伍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
在“工业4.0”时代口号下,工业机器人专业拥有它独特的优势。通过对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我校在工业机器人技术的专业建设中科学布局、合理规划,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但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需要不断探索,进一步找准定位、深化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李艳 工业机器人“大热”,人才培养如何跟上节奏[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17,(7)。
[2]向怀坤 关于高职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
[3]李家忱 刘绍龙 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创新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3月,第13期。
论文作者:张丽,余荣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机器人论文; 工业论文; 专业论文; 企业论文; 技工论文; 人才培养论文; 院校论文; 《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