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艳[1]2008年在《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网络课程作为教育信息储存和传递的主要媒介,在网络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网络课程的质量已经成为制约网络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英语作为二十一世纪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手段,应该受到广泛的重视。英语网络课程将成为英语学习的一大阵地,是未来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所以对英语网络课程进行设计、组织和开发越来越成为被关注的焦点。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网络学习行为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之后,为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教学设计开辟一个全新的思路,网络学习行为的内涵及外延所牵扯的方方面面都被给予了足够的重视。网络学习行为分析是进行网络教学设计和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的前提。明确网络学习行为的基本概念、网络学习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是解决当前网络教育资源设计、网络教学效果评价等瓶颈问题的关键。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等方法,借鉴行为科学对行为体系的分类,系统地介绍了网络学习行为的内涵、特征、外在表现以及影响网络学习行为的要素。通过分析网络对大学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本文阐述了实现网络课程与大学英语整合的内涵、意义和方法以及整合后网络课程所应具有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对大学英语网络课程进行了教学设计。全文共分四章。论文第一章首先介绍了网络课程设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引出了当前网络学习行为研究对网络课程设计发展的促进作用,最后给出了论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重点。第二章阐述了网络学习行为的基本理论。首先阐述了网络学习行为体系的理论基础、网络学习行为的特征,然后介绍了网络学习行为的外在表现和要素,最后重点阐述了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对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意义。第叁章通过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结合英语学习特点,介绍了实现网络课程与大学英语学习有效整合的含义、内涵、整合方法和整合后网络课程的特征,目的是为了以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为特例引出第四章的教学设计内容。第四章是本文重点,经过第二、叁章的铺垫,本章在进行网络课程教学设计重要性分析、指出教学设计原则之后,结合网络学习行为的分析,给出了大学英语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详细过程。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借鉴行为科学对行为体系的分类,对网络学习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无论是行为本身还是影响行为的各个因素都被予以了关注,在此基础上,以大学英语网络课程为特例进行了教学设计。本研究重点是用学习者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指导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论述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原则及具体的设计过程。通过研究探索网络课程建设的规律,提出一些具有指导意义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本研究,可以对网络学习行为有更清楚和深入的认识。此研究对于开发有效的教育资源、帮助教师组织和指导课程的教学、对学习资源及学习者作出有效的评价、开发出有效的多媒体网络教育平台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郑琨[2]2008年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协作学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信息技术的教学与学习方法需要有实质性的改变。自主—协作学习是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新的教学模式,已经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受到重视和研究;而专题学习网站的本质就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专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本文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探索更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本文首先提出了自主-协作学习的发展与理论,分析了专题学习网站对学习产生的变革,阐释了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协作学习模式的研究意义。并以相关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观察、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学生自主—协作教学策略,进行了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了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协作学习模式。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用实验班与对比班对比的实验方法,采用行动研究法论证了利用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协作学习模式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成绩、改善同伴关系、培养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协作能力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利用此种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协作学习能力提高的策略与方法。我们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学校教育领域内,开展了一系列较为深入的实验研究。研究成果用于教学实践,教师的教学观念在逐渐改变、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激发了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协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实践研究也为有关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提供了科学依据。论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引言,阐述了本研究的背景、现状、目的和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对本研究相关理论基础的阐述。以建构主义、行为主义、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协作学习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是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阐述了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理论,分析了专题学习网站教学环境中自主-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过程,提出了专题学习网站教学环境中自主-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模型。第四部分是行动研究,基于前一部分的理论研究,运用本校信息技术教师制作的信息技术专题学习网站,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网络技术基础》中《网站的开发》专题的教学实践,从实践上进一步完善专题学习网站教学环境中自主-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得出最终的实验结论。第五部分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分析了研究中的不足,对研究的进一步开展进行了展望。
姜建庭[3]2003年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整合研究》文中指出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都是网络教育中重要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习自主性的形成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协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两者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 为了既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优势,又充分体现协作学习的优点,本文对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整合进行初步探究。本文围绕着动态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转换模型展开,对组建协作学习小组的协商过程、在何种情形下组建学习小组、小组中各组员的角色、协作学习的协作机制和基本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引言部分讲述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等。 第一章是研究综述部分,详细阐述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特点、基本要素,及整合二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章是理论基础部分,讲述了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在网络环境下能够进行整合的叁大理论基础。 第叁章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提出并设计了网络环境下动态地由自主学习转变为协作学习的协商模型。 第四章则围绕上述模型的几个重要问题——协商过程模型、协作机制、协作学习的基本模式等展开。 第五章是论文的讨论总结部分,指出了问题的成功和不足、及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孙宝[4]2017年在《社会性软件在视障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借着现代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的东风,各种社会性软件被陆续开发出来并在短时间内获得高度的社会影响力。在信息无障碍技术的帮助下,视障生逐步摆脱了在信息获取方面受到的活动范围、获取途径的限制,几乎能够平等、方便、无障碍的获取和利用信息,与此同时社会性软件也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视障生使用群体。这一变化也使得视障生的学习方式发生着显着地变化,从以往的传统的、被动的、封闭的、个体化的学习方式向开放的、社会化、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界线也越来越模糊,可以说社会性软件为视障生上述学习方式的转变从理念、功能等多个维度提供了理想的支持平台。本研究在对视障生使用社会性软件所面临的挑战、运用水平等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视障生应用社会性软件进行教学的新模式,并探讨了使用该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支持作用促进视障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自主、协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完善自身的学习能力和素养,最终实现个体发展和学业水平提高的目的。通过教学实验验证该教学模式及实施方案的有效性,探讨、分析实验数据中所蕴含的客观规律,为视障生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和视角。在本研究中,通过文献检索和综述,探讨社会性软件的由来、内涵及发展趋势,通过问卷调查结合个别访谈对实验学校部分视障生的学习需求、能力水平、对社会性软件的认识、使用情况、学习倾向进行调查和访谈,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和现实的基础。笔者以视障生的物理教学为例开展本次实验研究,采用前后测、非对等控制组准实验研究法,控制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新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并结合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研究证明实验组较控制组学生的物理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提高、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习动机更加明确,同时小组各成员能够平等的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协作意识逐步建立,探究学习成为常态,师生关系也更加融洽,互动交流更加充分,并在本论文的最后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案例给予说明和验证。
陈坚林[5]2010年在《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从上世纪90年代起,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了起来,并迅速地进入了社会各领域。应该说,任何技术一旦被引入某个实践领域,便会引起该领域的极大改观,甚至是革命性的变化。计算机网络技术进入外语教学领域,当然也会改变传统外语教学的信息传递通道、教学内容与活动的整合形式乃至教学过程,也使教学结构形式及其构成要素发生巨大的变化,促进教学理念的更迭,导致教学的价值判断及评价标准的变化。鉴于这些变化,我们势必要研究如何使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很好地整合起来,探索整合的有效手段、方法和模式。尤其是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形式下,这些研究显得异常地重要和紧迫。本论文主要就是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的整合进行探索性研究,重点是要攻克整合后外语教学所面临的难题与困惑,运用外语教学的适用理论对整合的各个方面进行阐述和论证。为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本论文重点针对“基于计算机与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所涉及的5个方面的问题,展开实证研究。这5个方面的问题是:1.计算机与外语教学在模式中究竟应该是何种关系如何实施信息化教学模式2.各院校(试点的和非试点院校)是如何实施新模式的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3.教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新教学模式有何看法,包括他们的教学信念(观念)以及对新模式的认知和适应程度等如何进行培训4.目前大学英语教材是否与新模式的实施相匹配教材应如何改进5.根据目前教学上的变化,应怎样完善我们的外语教学系统上述5个研究问题有着相互关联的内在涵义和逻辑顺序,由此引申并确定相关的变量作为数据收集和研究的基础。通过大量的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本论文对上述5个方面问题进行了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和探讨,产生了一些颇具学术创新与参考价值的观点,具体描述如下:1.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后,课程的构成范式发生了变化,其构成范式从传统的“2+1”模式(理论、方法+课程或教材)转变为“3+1”模式(理论、方法、技术+课程或教材),即教学理论、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体现于课程或教材之中。课程构成范式的改变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外语课程定位的首要特征之一。2.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后,计算机开始从辅助的地位走向了教学的前台,也就是说计算机在课程中的地位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已成为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整个教学中的一个要素。3.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后,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被打破了。外语教学不仅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且更加强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信息化教学模式。4.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后,教材的结构发生了变化,都变成了立体式、多媒化的教材。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教材的立体式都体现在教材构成的物理概念上,尤其是网络教学内容成了纸质教材的翻版,而教材的有效构成应该是网络内容是纸质课本的延伸而不是翻版。有鉴于此,本论文提出了大学英语第五代教材的研发构想。5.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后,教学要素发生了变化,不少传统要素(如教材、内容、方法等)被新的要素(如多种媒体、网络内容、技术方法等)所替代。要素的变化自然地打破了传统外语教学系统环境的平衡。失衡的教学环境又导致了许多失调现象的发生。外语教学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了,教学系统不能自然、和谐、高效地运转。可见,要使计算机网络与我们的外语教学自然地整合起来,使教学系统保持动态和谐,就应以生态学视角来重新审视它。外语教学生态系统的运转必须注重这样两条原则:一是能稳定教学结构,兼容教学要素;二是能制约教学运转,促进个体发展。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兼容、动态、良性是和谐教学生态系统的本质。子系统的变化和发展要有利于大系统的整体变化和发展,达到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整个论文由七个章节组成:第一章重点综述外语教学有关教学模式方面的相关理论。论文将从基本的理论模式入手,逐渐过渡到外语教学的实践模式,并以此将引申至当前这一新模式的理论内涵,深入阐述信息技术与外语课程整合需要理论支撑的趋势。第二章为研究的总体设计框架,包括方法、途径、对象、工具等。数据的收集将集中在5个研究问题上,既有定量研究数据又有定性研究数据。第叁章为数据的分析和探讨。整个探讨将在理论和实践的两个层面上进行。主要探讨计算机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就目前教学情况而言,提出计算机与外语教学关系的本质所在。第四章将在前几章的基础上,对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外语教学模式进行研究。整个研究以部分学校的抽样调查为基础,重点阐述了“基于计算机与课堂的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和现状,指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发挥各模式的优势,根据教学的具体目标、过程、条件及学生情况选择恰当、合适的教学模式或模式组合,灵活运用。第五章主要就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展开探讨和研究。本章首先就教师队伍现状进行了调查,然后根据调查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教师培训的一些建议,包括教师素质、信息素养、信息‐教学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第六章为教材的开发和研究。本章将从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出发,借鉴大学英语教材发展的经验,对现有教材进行探索性分析和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第五代大学英语教材的研发构想。第七章为结论部分。计算机网络进入了我们的外语教学模式后,传统的外语教学环境被打破了,出现了许多变化和失调现象。如何使失衡的教学环境重新走向平衡,使新模式能和现有的教学系统协调发展本章将从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出发对此进行重点探讨,使外语教学重新进入兼容、动态、良性的发展轨道。本论文是由引言和七个章节所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各章节既可以独立成篇,又与其他章节构成逻辑上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对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进行了全面而透彻的研究与探讨。论文所探究的内容无疑将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尤其是对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具有积极地推动意义,论文所表达的观点也颇具学术创新的参考价值。
张波[6]2008年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策略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教育从培养目标到学习内容、从教学方法到组织形式等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处于时代变革浪潮中的教师再也不能因循以往的教学方法了。为了帮助教师尽快实现从传统型教师向信息时代新型教师的转变,国内外开展了大量教师培训的实践和研究工作,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已成为各学科教师培训中都不可缺少的一项新内容。然而,以培养信息时代新型教师为目标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却大多建立在传统教育理论和设计思想的基础上,这种培养目标与理论基础、教学行为的巨大反差严重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在具体筹划与参与对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具体工作的基础上,本研究运用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认知科学、教育技术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分析信息时代的教育特点以及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反思了现行信息技术培训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理论基础,并对相关概念进行了厘定,提出了教育技术培训中“教育技术”的涵义。本论文从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选择和开展的方式方法两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论述了课程体系的设计与调整、技术教学的设计、协作学习的开展、管理与评价体系、网络环境的创设、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并介绍了研究者在具体培训实践中所采用的一些具体做法。本论文是对日照市港务局二小的优秀教师进行培训后总结与反思的成果之一,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内容选择策略和方式方法策略,并在培训实践中不断检验、发展、完善这种策略,希望能够促进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黄亮[7]2009年在《信息技术与高中解析几何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及应用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解析几何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解析几何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解析几何教学的彻底变革。本文详细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解析几何的教学模式、整合点的诊断方法、整合的理论基础、整合点的整合模式以及整合点的整合模式支撑软件等,通过对信息技术与高中解析几何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研究和方法研究,得出信息技术环境下解析几何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模型及课例。
王雪婧[8]2009年在《网络学习策略的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信息社会,网络将成为人们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终身学习的重要学习方式和主要学习工具。但是,我们如何适应网络学习方式,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如何针对学习任务进入有效页面,获取、加工并处理信息转化成为我们的知识;如何组织并实施探究式学习活动,实现知识或技能不同情境的迁移;如何主动参与网络交流协作活动;如何监控调节并评价学习过程等具体网络学习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网络学习策略的支持。本文首先通过对网络学习定位及学习策略的涵义、特征等问题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从网络学习策略的构成成分和层次划分两个方向展开网络学习策略的深入研究,并给出了网络学习策略宏观层次模型、网络学习策略微观层次模型及二者的整合。宏观层次策略是网络学习策略之“本”,是对网络学习中各种具体策略的提炼及整合。从整体出发,结合了网络技术、网络学习者特征等内外因素,作为一种学习的“战略”,对网络学习及网络环境进行宏观调控。微观层次策略是网络学习策略之“辅”,是作为一种学习的“战术”,直接用来指导具体的网络学习过程。网络学习宏观策略是由多种微观策略的共同作用来实现的,二者相辅相成。其次,通过对网络学习策略及其模型等问题的研究基础上,指导学习者网络学习策略的获得、训练及有效迁移,策略学习的目的是学会学习,而策略学习的根本目的是新策略的生成,即学会方法的学习。此外,本文利用对网络学习策略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指导网络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进一步探讨策略学习型网络课程在设计时策略知识的具体应用等问题。最后,本文通过“网络学习行为观察”研究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实地观察并记录学习个体对网络课程的学习行为表现,以及对个体进行策略的培养和训练,从而验证我们之前的研究结论。并进一步思考,解决“信息迷航”、“高耗低效”等普遍问题的策略对策。
靳瑞勇[9]2007年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网络英语听说练习室的研究与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网络英语听说练习室的研究与设计中尝试性的将建构主义关于学习的环境分为两大部分:显性环境,即把呈现给学习者知识的web页的页面整体设计作为营造学习环境的一个部分,把页面整体设计成果作为学习环境中学习场所的一个重要要素;隐性环境,即通过技术手段来实现创设学习情境的功能,发挥学习者学习积极性,将学习者置于学习情境之中。显性环境的设计过程从网站定位、创建网站风格、巧设栏目、构思版面四方面对网络英语听说练习室的学习场所进行设计。隐性环境的设计以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抛锚策略作为理论基础,并把抛锚策略关于学习活动的五个基本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作为设计线索。
吴汶娟[10]2008年在《基于探究学习模式《高级程序设计》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了知识经济时代,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其中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呢?实践表明,网络探究性学习是最好的方法之一。《C程序设计》课程作为高校理工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目前仍采用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并辅助以上机实践,这种教学方式以知识传递为主,把丰富的教学过程简化为单一的认识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尊重学生个别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存在很多不足。网络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建构网络探究性学习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是非常必要的,符合其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探讨了网络探究性学习的相关教学理论以及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系列实践研究。理论上,基于探究性学习以及网络学习相关概念的探讨,将两种理论相结合延伸出网络探究性学习。主要讨论了网络探究性学习的内涵,指出网络环境下的探究性学习对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网络环境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后从学习目标分析、学习者分析、问题情境的设计、资源设计、活动过程设计、评价设计等环节系统论述了网络探究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实践上,将信息技术与高职专业课程进行合理地整合,将网络探究性学习融进日常的专业课教学——《C程序设计》课程中,力求探索出一套科学的基于网络探究学习的高职专业课教学模式,总结出一系列高职教师开展网络探究学习活动的教学策略,从而在高职教学改革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科学的创新。同时设计了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网络平台。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网络探究性学习模式,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对网络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探讨,本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随着今后的继续研究,相信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会不断深化和成熟。希望本文对网络环境下探究性学习所做的一些工作,能对我国高校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 基于网络学习行为分析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研究[D]. 王书艳.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2].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基于专题学习网站的自主—协作学习研究[D]. 郑琨. 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 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整合研究[D]. 姜建庭. 华东师范大学. 2003
[4]. 社会性软件在视障生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孙宝. 山东师范大学. 2017
[5]. 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研究[D]. 陈坚林.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0
[6]. 网络环境下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策略研究[D]. 张波. 曲阜师范大学. 2008
[7]. 信息技术与高中解析几何课程整合教学模式及应用方法研究[D]. 黄亮. 东北师范大学. 2009
[8]. 网络学习策略的研究及应用[D]. 王雪婧. 华中师范大学. 2009
[9].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网络英语听说练习室的研究与设计[D]. 靳瑞勇. 河北大学. 2007
[10]. 基于探究学习模式《高级程序设计》网络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 吴汶娟. 西南大学. 2008
标签: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论文; 自主学习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网络课程论文; 教学理论论文; 协作学习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探究性学习论文; 网络行为论文; 网络协作论文; 大学英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