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文质量控制的理论思考_规范分析论文

关于引文质量控制的理论思考_规范分析论文

引文质量控制的理论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引文论文,质量控制论文,理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引文的普遍存在与发展,增加了引文分析方法的广泛适用性。随着引文分析法特别是评价性引文分析实践的增多和深入,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别提出了引文质量控制的思想。

文献[1]从技术处理过程产生的引文误差的角度出发, 认为引文误差几乎对建立在引文基础上的一切活动都有消极影响,只不过是影响的程度有所不同。并通过引文误差对情报检索以及引文分析测度结论产生的消极影响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引文质量控制的两个方面,即建立引文规范,实行引文引用标准化和健全期刊的审稿制度,严格引文的标准化和准确性。文献[2]从引文具有两重性出发,认为一旦接受了这种两重特性的观点,那么为了提高引文的积极作用,减少背景干扰,就有必要建立一种正规的引文规则来指导人们的引用行为,这种引文规则包括引文定义、功能和著录以及每篇文章引文量的阈值等,并认为建立这样一个大家共同遵循的规则是完全不可能的。文献[3] 则认为引用行为具有私人操作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以致减少了引文测度结论的客观性,从而应该加强对引文质量的控制。

引文活动是对知识的识别、判断和应用的过程,是知识被传递的一种表现形式。同时它还是一种个人的价值判断行为,在实际应用中往往带有某种主观性。因此不论是从引文的技术处理角度还是从规范引用行为的角度思考,都应该对引文活动的全过程进行更有效的质量控制。

引文质量控制应该从两个角度出发,就是技术处理角度和智力测度角度。前者包括引文规范和引文著录标准的建立和制定,从引文活动的操作过程中控制引文著录,以及以此为基础的检索工具(引文索引)的质量,减少引文误差,为引文分析测度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而后者则是着重于引文的知识内容,对著文的研究和成文过程所起的支持作用程度,从而使引文分析测度结论更加真实可靠。提高引文分析方法的客观性和普适性,加深和拓展这一方法的应用深度和使用范围。建立和健全引文质量控制系统应综合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1 建立引文标准和规范

引文质量控制的基础是建立和健全引文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它们又是引文引用标准化的基本依据。它不仅约束著者同时也约束编辑,具有法规的意义。国家标准GB7714—87对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已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在实际应用中却并不尽如人意,标引不全、著录不完整、不规范,甚至略掉参考文献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也说明了确有建立引文质量控制系统的必要性。引文著录标准化是引文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环节,是减少引文误差和提高审稿效率的重要措施。健全审稿制度,把好稿件的技术处理关,既是控制引文质量的前处理工作,也符合期刊编排标准化的趋势,应该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引文规范不仅是引文著录标准化问题,还应包括其它引文规则,如设立每篇文章引文量和自引量的阈值。甚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各类(学术性、理论性、技术性、应用性、科普性等)文章的每篇文章的引文量和自引量的阈值以及其它规则等。建立这类规范显然要比建立引文著录标准困难得多,需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统计、测度分析工作。这方面的内容尚未见讨论,还需做相当大的努力去开拓。

2 规范引文分析术语的概念内涵

学科术语的概念、定义的统一和规范化是学科成熟的标志之一,它是一个在科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完成的渐进过程。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加速这一过程的完成,以适应学科建设的需要。

目前引文分析术语在使用中比较混乱,如引用文献与被引文献、引证分析与引文分析或引用分析,参考文献与引用文献、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等学科术语。各人依其理解和习惯各行其是,从不同角度对同一术语的形式描述和内容阐释,以及在实际应用中都各不相同,引起一些不必要的争论和误解。

特别是参考文献和引用文献,一直没有确切的概念界定,引文著录时也无法明确地加以区分,所以一般都把两者统称为参考文献附在文章后面。而实际上它们是有区别的,对著文的支持作用是不同的,多数学者认为引用文献对著文的支持作用较强。

引文术语使用上的混乱给引文分析测度造成许多困难,因此引文分析术语的规范化不仅是学科理论建设的要求,同时也具有规范引用行为的功能。

规范和统一引文分析术语的概念、定义,使之作为学习、交流和使用中的共同标准,是进行引文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和重要措施。许多学者对此做了很多的研究和探讨[4~6],提出了很好的建议。现在有必要把研究进一步深化,及时地总结和归纳,对引文分析术语作出准确、清晰和精练的界定,以减少出现语义歧义的可能。术语的规范化工作应由中国图书馆学会作为权威性的机构统一负责制定,并以专业术语词典的形式颂布。

3 建立和健全引文分析测度的参数系统

在引文分析的实践活动中,测度较多地集中在被引频次、引文量、引文文献类型、引文语种和引文年代以及影响因子等参数上。因此这些参数的测度意义和测度效果如何,就直接影响了引文分析测度结论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分析研究测度参数的测度意义和测度效果是健全引文质量控制系统的重要措施。文献[7~10]分别对自引率、 引文率以及影响因子的测度意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有见解的研究结论。

建立和健全引文分析测度参数系统是引文质量控制的技术保障手段之一,是其中最重要、最主要、最关键的环节和内容。建立和健全引文分析测度参数系统的含义,不仅在于完善和规范现有测度参数的测度效果和意义,而且还要适时引进新的测度参数如“消耗系数”、“高频被引论文占有率”等,以使现有的测度参数更趋合理、科学和系统,并且更应着重注意引入和设置“引用深度”、“引文主题相关度”等智力测度参数。我们知道每条引文对著文的支持作用是不同的,按引文对著文的主题相关性可划分为高相关度、中相关度和低相关度三种,也有一些起修饰作用的引文可称为形式引文。引文的这些重要的智力特征是以往那些只注重引文物理特征的测度参数很难反映出来的。为了提高引文分析方法的测度意义和评价能力,有必要把每条引文对著文的支持作用清晰地区分和反映出来。使引文分析测度参数的形式和内容在测度效果上更趋一致,以求准确地反映知识被利用的深度。

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就必须增加智力测度参数的可操作性,为此就要建立一套由人工智能为某一特定研究主题提供恰当的参考文献的高智能专家系统。这种专家系统应该具备鉴别引文对著文支持作用程度的功能,为引文分析方法提供智力测度参数的指标界定标准,可用引文与著文的主题词匹配的吻合程度作标志。如果以人力来鉴别引文的被利用程度,则会大大降低智力测度参数的可操作性。笔者曾试做了我国一些图书情报期刊的引文与著文的主题相关度,感觉到直接引文的处理还比较简单,而间接引文则需通读引文的原文来确定其与著文的相关程度。费时费力,并且可能因操作者的知识、观点和所处角度等背景的影响而得出不同的结论。

这种专家系统同时还是十分高效的检索工具(引文索引),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更为准确的参考文献。实际上是在引文索引的基础上做必要的改进提高查准率,并扩展了界定智力测度参数标准的功能。我们将来编制中文科技期刊引文索引时,应该综合考虑这个思路,扩展此项功能。因为引文分析方法不仅应用于图书情报领域,作为一种方法它还广泛地被应用于科学发展预测、学科结构分析以及国家、地区、部门的科研能力分析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作好此项工作无疑是图书情报界对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

(收稿日期:1994-09-05)

标签:;  ;  

关于引文质量控制的理论思考_规范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