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像索尼这样的梦想_索尼论文

追逐像索尼这样的梦想_索尼论文

像索尼一样追梦,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索尼论文,追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起索尼,人们好像已经不仅仅只想到某种产品或者商品的标签,而是一种感觉———时尚、电子化、梦幻的感觉;同时,人们好像也对索尼的日本血统没有印象———欧洲人以为它是欧洲品牌,美国人认为它是美国公司,很多中国人也觉得索尼是很西化的品牌。从这两点可以看出,索尼已经把公司形象上升成为了一种精神,这种精神的作用是让人们认同和接受索尼所带给人们的快乐感受,认同SONY这个标志背后的宽泛含义。一个企业能做到这一点,你不能不承认它的“厉害”。

其实当年盛田昭夫和井深大创办这个企业的时候,未必就给它定下了今天这样的“精神”目标。但是索尼能成功地做成国际化的企业和国际化的品牌,是与盛田昭夫的“梦”分不开的。当索尼在日本市场成功之后,盛田昭夫就坚持去美国本土开办索尼分公司,并在当时日本公司都非常保守和排外的环境下聘用美国当地人才作为分公司的领导。在索尼的Walkman产品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盛田昭夫还坚持打入好莱坞的产业,以60亿美元的并购总成本及陷入一系列官司为代价,并购了哥伦比亚三星电影公司。数年后,这份资产缩水了27亿美元,因此这笔赔本交易被认为是为满足盛田并购一家好莱坞电影公司的梦想而做出的鲁莽决定。不过,付出了这样的代价,索尼也得到了收获,那就是更好地融入了西方市场,更深地进入了美国人的精神领域。

今天,索尼的梦想精神仍在继续。出井伸之继任索尼总裁之后,确立了将电脑、网络和传统电子设备相结合成为数字娱乐平台的发展方针,更响亮地提出了“梦想”的概念。其实,你走在北京的大商场里,也能时常发现“索尼探梦”的标识。索尼无处不在向大众表明,它是一个充满梦想的企业,同时也在激发大众的梦想精神。在最近索尼以4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具有80年历史、拥有007等著名影片的米高梅工作室后,索尼的梦想世界更丰富了。

我们今天的中国企业家也在探求走国际化的道路,也有做“百年老店”的憧憬,只是我好像没有特别感觉到有哪家企业的老总有一种不顾一切的“追梦”精神,有一种浪漫的情怀。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说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有一种感觉,就是大部分中国人工作是为了生活和家庭,并不是对工作本身有兴趣。而很多美国人却不一样,他们工作起来很疯狂,因为他们喜欢享受那种疯狂的感觉。这种被动型的工作与主动疯狂工作的效果,想来肯定有所不同,工作者本身的感受应该更是截然不同吧。而这种个人的感受应该与企业的感受有共通的地方,一个企业如果只是为了保证生存,或者赚更多的利润而延续,大概总有一天它会感到深深的疲乏,会选择放弃。而如果一个企业有根植于自己内心的梦想,一个企业家有不那么功利的纯真梦想,这梦想的力量很可能会成为他坚守事业的支柱,并最终为他带来更好的收益和更美好的局面。所以,为什么不去“追梦”呢!

标签:;  

追逐像索尼这样的梦想_索尼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