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2015年9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微创组与传统组,每组50例。传统组,给予传统开颅急救,微创组,给予微创开颅急救,对比分析患者抢救效果。结果:对比抢救成功率,微创组为64%(32/50),显著高于传统组的42%(21/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微创组抢救总有效率为96%(48/50),比传统组的88%(44/5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2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传统组,8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6%(8/5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出血患者,急诊内科采取恰当的急救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脑出血;急诊内科;急救措施;临床分析
脑出血,具有病情凶险的特点,起病急骤,常见于中老年人群,致残率、死亡率均较高,临床上,患者多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目前,脑出血发病率有所上升,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因此,脑出血的诊治得到了医师及患者的普遍关注[1]。可见,及时抢救脑出血,对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此,本院以100例脑出血患者为对象,对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搜集2015年9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分为微创组与传统组,每组50例。传统组,27例男性,23例女性,年龄为41-73岁,平均(55.9±10.93)岁。脑出血量为30-56ml,平均(41.3±3.46)ml。微创组,29例男性,21例女性,年龄为40-76岁,平均(54.9±10.89)岁。脑出血量为33-57ml,平均(40.9±4.35)ml。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出血量等,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但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传统组,给予传统开颅急救,操作如下:医护人员准确判断患者昏迷程度与意识模糊情况,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状况,提前开放静脉通道,控制血压水平。以患者临床症状为指导,给予药物治疗,控制颅内压。在此基础上,给予全麻处理,进行传统开颅急救操作,清除脑部血肿。
(2)微创组,给予微创开颅急救,操作如下:进行头颅CT扫描,对脑部血肿大小及位置进行标记,再行CT扫描。在此基础上,行微创开颅引流术,给予局麻处理,以患者脑部血肿标记位置为依据,进行穿刺,与头部功能区域避开,粉碎、抽吸脑部血肿。
1.3观察指标与疗效评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患者抢救情况,同时,统计患者并发症情况。
1.3.2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经急救处理,患者脑出血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抢救成功。(2)有效:经急救处理,患者脑出血症状有所改善,但仍处于昏迷状态。(3)无效:经急救处理,脑出血症状无改善,最终死亡[2]。
1.4统计学处理
在EXCEL表格中,录入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用百分比(%),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予以卡方(X2)检查,用( )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予以t检查,其中,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抢救效果
与传统组相比,微创组抢救总有效率更高,对比组间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对比分析患者抢救效果【n(%)】
由表1可知,微创组抢救成功率为64%,传统组为4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715,P=0.001)。
2.2并发症情况
微创组,2例出现并发症,1例脑水肿,1例肺部感染,发生率为4%(2/50),传统组,8例出现并发症,3例脑水肿,4例肺部感染,1例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6%(8/50),微创组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8.000,P=0.004)。
3讨论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指因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所导致的出血症状,其发病与高血脂、糖尿病、血管老化等均有关系[3]。脑出血,常见于50-70岁年龄段,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易冬春季为主,多于活动、情绪激动状态下,发病,出血前,并无征兆,大部分患者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等,出血后,血压升高明显。一般情况下,发病数分钟内至数小时,临床症状达到高峰[4]。近年来,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导致脑出血发病率逐年升高,威胁着人类生命健康。因此,临床医师与患者十分关注脑出血诊治方法的研究。然而,急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环节。
据相关研究显示,脑出血发病最初5min,为最佳抢救时间[5]。因此,尽快实施急救,对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通过CT扫描,分析脑出血血肿部位,评估血压及脉搏水平,术前,经CT扫描,掌握脑部血肿大小及位置,为急救措施的实施提供指导。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下,微创开颅引流急救措施,被广泛用于急救脑出血,尽可能缩短开颅急救时间,降低死亡率。微创开颅急救,采用局麻方式,可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实现对脑部功能及神经的保护,在此基础上,准确粉碎、抽吸脑中血肿,提高抢救成功率。本次研究中,传统组,采取传统开颅急救措施,而微创组,采取微创开颅引流急救措施。结果显示,微创组抢救成功率与抢救总有效率分别为64%(32/50)、96%(48/50),显著高于传统组的42(21/50)、88%(44/50),同时,微创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50),比传统组的16%(8/50)低(P<0.05)。
经本次研究,笔者认为,针对脑出血患者,急诊内科急救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入院前,需给予院内系统救治。(2)轻度脑出血患者,血肿量低于30ml,可考虑内科保守治疗。(3)重度脑出血患者,血肿量大于30ml,应尽快行外科手术。针对脑出血手术急救,建议行微创开颅引流术,一方面,采取局部麻醉方式,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另一方面,并发症少,神经功能恢复快,可准确定位。
综上,脑出血,及时采取恰当的急救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农善华,韦文林,王英杰等.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12):155-156.
[2]王东艳.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5,(17):164-165.
[3]焦鹏.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4,(15):101-101.
[4]胡献礼,刘超侠.探究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的临床价值[J].中外医疗,2016,35(19):97-98.
[5]李茂辉,金国英.脑出血患者在急诊内科的急救措施及临床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5):141-142.
论文作者:李超,郭焱雄,史恒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脑出血论文; 患者论文; 微创论文; 血肿论文; 传统论文; 急诊论文; 内科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