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郫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611730)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比例输注血浆(FP)与红细胞(RBC)对创伤性失血患者救治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从2013年2月到2014年6月接诊的96例创伤性大量失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输血比例的不同分为三组,高比例组(A组)患者的输血比例为FP:RBC≥1:1,中比例组(B组)的为FP:RBC为1:2.5~1:1,低比例组(C组)的为FP:RBC≤1:2.5。记录并比较在输血前后各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和死亡率。结果:输血后,A组和B组的APTT和PT与输血前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APTT和PT与输血前比明显升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患者。结论: 在大量输血时,输入血浆的比例较高时,可有效地预防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发生障碍,降低患者死亡率。
【关键词】 血浆;红细胞;输注比例;创伤性失血
【中图分类号】R45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130-02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oportions of plasma (FP) and red blood cell (RBC) o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raumatic hemorrhage. Methods 96 cases of traumatic massive hemorrhag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3 to June 2014 were studi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lood transfusion ratio of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The high ratio group (group A) bloo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the ratio of FP:RBC ≥ 1:1, the middle group (group B) bloo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the ratio of FP:RBC was between 1:2.5 and 1:1, the low ratio group (group C) blood transfusion in patients with the ratio of FP:RBC ≤ 1:2.5. Record and compare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blood coagulation function index and death rate. Results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APTT and PT in group A and group B with no obvious changed before blood transfusion,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APTT and PT in group 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before transfus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death rate in group A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group B and group C. Conclusion In a large number of blood transfusion, the proportion of the input plasma is high, it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blood coagulation dysfunction and reduce the death rate.
【Key words】 Plasma; Red blood cell; Infusion rate; Traumatic hemorrhage
创伤患者的最主要的致死因素是由于创伤导致的大量失血,而对失血较多的创伤患者的主要救治方法就是大量输血[1]。当输入过多的红细胞悬浮液时,则会稀释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造成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患者的生存率。为了探究不同比例输注血浆与红细胞对创伤性失血患者救治的疗效的影响,我院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2月到2014年6月接诊的96例创伤性大量失血患者的病历资料,详细分析了其相关的凝血指标和临床预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详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13年2月到2014年6月接诊的96例创伤性大量失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1 例,女3 5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38.53±11.28)岁;患者中因车祸导致的51例,坠落导致的32例,其他原因导致的13例。入选标准:患者在入院的24小时内输注的红细胞总量≥10U;排除标准:患者的年龄在16岁以下和80岁以上。
1.2 方法[2]
患者在入院的24 小时内,输注红细胞总量最多的为65U,最少的为11U;血浆输注最多的为6300ml,最少的为0。根据输注的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100ml血浆匹配1U红细胞)不同,将患者分为高比例组(A组)39例:FP:RBC≥1:1,中比例组(B组)31例:FP:RBC为1:2.5~1:1,低比例组(C组)26例:FP:RBC≤1:2.5。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三组患者在输血前后的相关的凝血指标、不良反应率和死亡率的差异。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是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是采用χ2检验,当差异的比较是P<0.05 时,具有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输血后,A组和B组的APTT和PT与输血前无明显变化,C组的APTT和PT与输血前比明显升高,输血后A组和B组凝血功能均明显优于C组。A组患者的死亡率为5.13%(2例),B组患者的死亡率为9.68%(3例),C组患者的死亡率为11.54%(3例)。具体见下表1。
3 结论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3],有40%的创伤患者的死亡原因是创伤性失血,仅次于由于创伤性脑部损伤所造成的死亡。而对于失血较多、损伤比较严重的患者,最好的治疗手段就是大量输血。但若在大量输血的时,输入过多的红细胞悬浮液则会稀释患者体内的凝血因子,使创伤性凝血功能出现障碍,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情。
也有相关文献报道[4],在大量输血后,会将患者的血液稀释,从而减少凝血因子,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但血浆中含有一定量的稳定的凝血因子,可以将大量输血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改善。因此,给失血较多的创伤性患者输注血液的比例至关重要。也有相关文献报道称[5],当FP:RBC=1:1.5时,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我院根据患者输注的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不同,对患者进行了分组。然后对三组患者的凝血功能和死亡率进行了对比,发现高比例组的患者的死亡率最小。
综上所述,当患者出现创伤性失血,需进行大量输血时,可按FP:RBC≥1:1比例进行输血,可保证患者的凝血功能不出现障碍,同时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参考文献】
[1]杨江存.中国部分地区外科大量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及其死亡率分析[C].//中国输血协会第六届输血大会论文集.2012:136-136.
[2]文贤慧,刘凤霞,张军华等.大量输血时血浆与红细胞的比例探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14,22(3):825-828.
[3]陈爱蓉,戴芳,黄毅等.外伤患者大量输血后血钾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3):2374-2375.
[4]大量输血现状调研协作组.国内部分地区三级综合医院外科大量输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与红细胞比例及其死亡率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2,25(7):628-631.
[5]周洁,吕科,滕方等.血浆与红细胞不同输注比例对创伤性失血患者大量输血救治的影响[J].中国输血杂志,2011,24(10):844-847.
论文作者:龚大彩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9
标签:患者论文; 红细胞论文; 血浆论文; 比例论文; 凝血论文; 死亡率论文; 创伤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12月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