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连华
(江苏盐城盐都区大冈镇冈中卫生院 江苏 盐城 224042)
【摘要】 目的:观察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我院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单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缬沙坦,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2.0%(P<0.05),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血压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远大于观察组(8.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良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缬沙坦;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2-0182-02
高血压是当前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1]。最近几年,患者的数量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与我国老龄化趋势的加快而持续增加,且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也在快速增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目前由于尚无彻底治愈的方法,所以选取可长期服用的有效降压药物十分重要。我院应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不错,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0例,均符合WHO/ISH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即在不同日期测量3次血压,有2次血压增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年龄42~77岁,平均(61.8±2.7)岁;病程5个月~13年,平均(6.3±1.2)年。本次研究排除对使用药物过敏者,精神疾病患者,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哺乳期或妊娠期妇女。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二组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等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缬沙坦的治疗方案。要求患者口服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确定起始剂量时可以患者的身体状况为依据,一般为5mg,但如果患者的肝功能受损、年龄较大、体质虚弱、身形瘦小,或者需要同时使用其他抗高血压药物,那么可以降低起始剂量至2.5mg,1次/日,最大剂量不可超过10mg。另外给予缬沙坦口服,起始剂量为80mg,1日/次,持续治疗14~30d,每日早晚分别对血压情况进行监测。对照组单纯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服用方法、剂量、治疗时间等均与观察组相同,每日早晚分别对血压情况进行监测。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标准
分别于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的血压值,评价其临床疗效,并密切观察用药期间是否出现下肢水肿、面红、恶心、腹痛等药物不良反应。疗效评价标准[2]:显效:舒张压下降≤10mmHg并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10mmHg,但未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10~19mmHg;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与处理得到的数据,采用百分比的方式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均数±平均差)的方式表示计量资料,二者的组间比较则分别采用χ2分布与t分布进行检验。P<0.05,表示两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值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值无明显差异,经过治疗,其血压值均显著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的值远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
表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压值对比 (mmHg)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为:无效14例,有效22例,显效14例,总有效率为72.0%,显效率为28.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为:无效4例,有效9例,显效37例,总有效率为92.0%,显效率为74.0%,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出现下肢水肿1例,面红3例,心悸3例,恶心3例,头晕1例,轻度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发生于治疗初期,并且症状自行缓解,其中下肢水肿1例,面红1例,腹痛1例,轻度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远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特点主要是体循环动脉压增高,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起病隐匿,病程缓慢,可导致多器官的功能损害。有效降压可以大幅减少心肌梗死、脑卒中、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和死亡风险。近几年临床实践表明单一用药难以取得满意疗效,联合用药是大势所趋。本次研究中采用的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属于新型长效钙通道阻滞剂降压药,半衰期为30~50 h,可选择性地抑制血管平滑肌和心肌细胞外钙离子通过细胞膜钙离子通道进入细胞,能够在血管平滑肌处直接发生作用,使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达到降压的目的。该药物不仅药物功效持久,而且降压平稳、降压力强,具有预防心肌梗死、脑中风等作用[3]。缬沙坦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半衰期为9h,它对AT1有高度选择性,对于醛固酮的释放与血管收缩有抑制作用,可松弛平滑肌、扩张血管,使肾血流量增加,并且增加钠与水的排泄量,使血容量减少,从而在较长时间内发挥降压功效,不影响自主神经对心率和血流动力学的调节,不影响高血压患者的血胆固醇、三酰甘油、血糖及尿糖水平[4]。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压值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血压值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的值远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2.0%,远小于观察组(92.0%),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0%,远大于观察组(8.0%)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可以作用于高血压的不同发病机制,优势互补,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值,疗效良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刘立,迟国兴.68例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2013,21(34):99-100.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OlO[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5.
[3] 许光清,余志新.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与吲达帕胺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指南,2013,(5):520-521.
[4] 陈宁,柴志勇,杨守忠等.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高血压病血栓前状态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10):9—11.
论文作者:陈连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7
标签:地平论文; 高血压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原发性论文; 对照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12期供稿论文;